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时: 1课时
1教材分析
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独特的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诗词、篆刻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习中国画必须从了解绘画、诗词、落款、书法、印章等知识开始。本课通过大量图片范例展示中国画形式美的丰富内容,对中国画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阐述。学生通过欣赏《潇湘竹石图》等名画,认识从诗画结合、书画结合、印的结合到逐步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特点,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美术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欣赏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现代化教学的学校,可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视频和图像。通过图片、视频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顺着教师的讲解,深入到美术作品中理解与欣赏。
3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情景引入——发现探索——深入研究——实践提高——归纳小结”的教学策略。通过视频来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听、看最直观的感受到国画的艺术魅力,在上课一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将中国画的形式美渗透到学生心里。随后将西洋画和中国画对比找出不同之处。接着让学生在图片和视频的欣赏中感受中国画中的意境。继而体验到诗与画的巧妙结合,再到书与画的结合、印与画的结合。然后将诗书画印结合欣赏齐白石作品《不倒翁》、郑板桥作品《竹石图》,最后达到本课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评价中国画作品。
4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最直观的体验到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掌握关于诗书画印的知识点。(如:诗与画的关系、题款的类型、印章的种类等)
教学难点:学会从诗书画印结合的角度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中国画。
6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印有老师印章的卡片。
7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中国画吗?谁来说说你对中国画的
认识?
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国画。(播放“中国画”视频)
2、师: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在画面中它除了有景物的描绘,往往还配有精美的诗词?还有彰显作者个性和特色的印章?(出示课件)它们的完美结合使中国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使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板书)
过渡: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画与西方油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西洋绘画与中国画的区别
1、请将西方油画和中国画对比找出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西洋绘画只有画,中国画却能将诗书画印结合;西洋画画面较满且非常逼真,体现了透视规律,立体感很强;中国画讲究意境,画面留白较多,给人大量的想象空间……
2、老师小结:
西方绘画更重视客观事物形貌的逼真再现,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中国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就是画无生命的山水和无意识的花鸟时,也能借物抒情。特别是中国画将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富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审美享受。
师小结:早在我国宋代,“文人士大夫”就非常喜欢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所以我们把这一类画称为是“文人画”。到了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文人画的艺术魅力。(播放“文人画”视频)
过渡:文人画非常讲究画面的意境,谁来说一说画面中的意境是指什么?所谓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并深深地感染欣赏者,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三、中国画中的意境
1、请欣赏《潇湘竹石图》,(播放视频介绍)
问:图中画了哪些景物?(竹、石、远山、水流)
远处的山水笼罩在雾气之中,近处有两块山石,石下长出几丛虽然稀疏但生命力顽强的幼竹。
问:苏轼字写得很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文豪还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是他倡导和开创了文人画。苏轼非常喜欢画竹石图,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就请你在下面的视频中寻找答案。(播放视频介绍)
师: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说说他想通过《潇湘竹石图》表达的是什么?
生:自由说。
师小结:生活的坎坷,仕途的不顺,反映到苏轼的绘画中,就演化成顽石和幼竹的奇妙组合,画中幼竹冲破巨石的重压而顽强生长,反映出苏轼对险恶逆境的抗争与不屈 ,正是这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欣赏者,这就是画面中的意境所在。
过渡:要体现画面意境,让别人读懂画面的意境,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诗与画结合在一起。 板书——诗与画
四、诗与画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
⑵问:这张画画了什么?画的像不像?
师小结:有的同学说,作品画的不像葡萄,没有那么真实。其实这正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写意”,而不追求“画形”。
⑶教师:说他的经历。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徐渭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但他一生却很不幸,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愿望,却连举人也不曾考取,晚年靠卖字画为生,最终贫困潦倒而死。
⑷问:徐渭的经历比较坎坷。请大家试想一下,徐渭当时是怎样一个心情?
师小结:徐渭的心情是悲伤中带着愤怒,胸怀远大抱负,却无处施展。
⑸问:那他的这种情感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出示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⑹问:请同学说说这首诗大致表达的含义?
师小结:表达了徐渭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8)问:在这首诗中,有一句是将绘画内容与画家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大家能找出来吗?
⑼问:这首诗对这幅画起到什么作用?
师小结:明确了绘画主题。画家以诗入画的方式,更容易让欣赏者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同时,画家将自己比喻成无人理睬的野葡萄,以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2、诗与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诗补充画,画描绘诗。
3、师小结:因此很多画家喜欢在画中题写诗句,表达感情、烘托意境。另外画中除了题诗,还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话,比如书中的《二羊图》(课件出示图片)就把为什么要画和画给谁说的一清二楚。
过渡:中国画中的题诗最终用什么形式题写在画面上呢?(书法)我们把这称为题款或落款、写款。 板书——书与画
五、中国画的书法题款
1、师:题款的方式很多,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都有哪些?我们来认识一下。(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回答老师)
2、师:老师想考验一下大家是否能辨别各种题款类型,(课件出示图片)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图中题款的类型。
3、师:这些题款书写的字体都是什么书体?(行书、草书、楷书、)
其实楷行篆隶草这些书体都可以用来题款。
过渡:中国画的题款方式很多,文字内容随画面的需要可长可短,但是必须跟画面有内在联系,能让欣赏者依此感悟。题写的诗词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是画家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六、中国画的印章艺术
1、印章本来与绘画毫无关系,为什么会出现在画面上呢?分为哪几种? 板书——印与画
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回答老师。
2、欣赏各种印章,了解印章的种类(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这些印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3、师:老师把自己的印章印在了纸上,课下请同学们认认上面的文字,辨别印章的类型。
4、师:中国画在创作完成后,如觉得密处仍不够满当,或者疏处太空,都可以用印章弥补,就画中的位置来说都有哪些印章?学生在书中快速找到。(出示课件)
《二羊图》的空白处盖了好多的印章,这些则是历代鉴藏者遗留下来的鉴藏印。
盖印在数量上也是有讲究的,“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过渡:看来中国画中的印章学问可真多!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不能光看画了什么?要学会从诗书画印结合的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
七、欣赏齐白石作品《不倒翁》
1、画面中画了什么?他是什么样子?
2、读读诗文内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表达了画家对汉奸的讽刺之情,以及画家的爱国之情。
3、画中题款是什么类型?什么书体?
4、画面中使用了几方印?分别在什么位置?
5、你对这幅画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此画幽默风趣,含义深刻,借京剧中的丑角形象,把唯利是图、奉上欺下、卖国求荣的汉奸形象揭露得淋漓尽致。
过渡: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去欣赏评价下面的这幅中国画作品。
八、体验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从诗书画印结合的角度评价中国画作品。
出示提示:
1、出示中国画作品《竹石图》
学生先小组内部讨论交流。(配乐《高山流水》)
2、学习后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诗文表达的是诗人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秋江上去钓鱼,也不与官场上的贪官同流合污的心情。
古人以物比德,梅竹兰菊岁寒四友是君子节操的象征。这幅竹石,同样的是他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人格化身。
创作背景: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灾济民的事而得罪了上司,他不愿与贪官污史合流,于是决定弃官回乡.临走时,百姓盛情挽留.郑板桥心情激动,当即画了一幅竹子留赠,这首诗就是题在上面的,表现了诗人两袖清风、退隐回乡的决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
看来同学们的审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拓展:欣赏水墨动画《夏》
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水墨动画,从新的视角来感受一下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画面由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是不是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
十、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词、绘画、书法、纂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源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对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希望在今后大家能爱上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中国画,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初中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共4页。
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有创意的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 有创意的字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宋体,创意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创意字的种类及表现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