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上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展开
总 课 题 | 第2章 对称图形----圆 | 授课日期 |
| |
课 题 | 2.5直线与圆的关系 | 课型 | 新授 | |
素养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切线长性质的过程,并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重点:掌握切线长的性质 | |||
教学难点 | 难点:运用切线长的性质解决问题 | |||
教学方法 |
| |||
课前预习 |
|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新课引入
1、如图,点P在⊙O上,如何过点P作⊙O的切线?
2、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A在⊙O上,一条直角边经过圆心O,另一条直角边经过⊙O外一点P,PA是⊙O的切线吗?为什么?
二、新知探究
1.尝试 (1)P为⊙O外一点,如何用直角三角板经过点P作⊙O的切线?这样的切线能作几条?
(2)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B,沿直线OP将图形对折,你发现了哪些等量关系? 你能通过证明验证这些关系吗?
2.概括 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性质: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新知应用 例1.如图,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AC分别与小圆相切于点D、E.AB与AC相等吗?为什么?
例2.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直线EF也是⊙O的切线,切点为C,交PA、PB于点E、F. ①已知PA=12cm,求△PEF的周长; ②已知∠P=40°,求∠EOF的度数. 四、课堂小练习 1.如图,AB、AC、B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P、C、D.如果AB=5,AC=3.则BD的长为 . 2.如图,P是⊙O外一点,PO交⊙O于点C,PC=OC,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如果⊙O的半径为5,则切线长PA为 .
3.如图,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圆上任意一点,过C的切线分别与过A、B两点的切线交于P、Q,则∠POQ的度数为 °.若AP=2,BQ=5,则⊙O的半径为 .
五、拓展延伸 如图,△ABC中,∠C =90º ,且AC=6,BC=8,它的内切圆O分别与边AB、BC、CA相切于点D、E、F,求⊙O的半径r.
六、课堂小结
1、理解了切线长的定义、性质; 2、熟悉常见的基本图形和常用辅助线(作过切点的半径).
七、自主检测
|
学生动手画图,经一点画圆的切线,探究如何画、能画几条。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由引入归纳总结。
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总结,继而进行验证,形成探究新知的过程方法。
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应用难度上有提升,学生要善于找出切线长定理应用的基本图形去解决问题。
及时巩固,提高学生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拓展提升,并得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公式r=(a+b-c)/2
学生总结。质疑解惑。 | |||
教后反思 | ||||
| ||||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九年级下册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品教案,共4页。
2021学年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达成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对称图形——圆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对称图形——圆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