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地理 4.2农业 复习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2368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课堂实录,情景创设,课堂探究,学生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及原因。
在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上准确说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域,并能分析说明各自的成长条件。
结合自然条件分析说明我国四大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
结合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分析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
结合文字材料、图表等地理信息,分析农作物分布、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在学习能力上,注重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能力,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阐释事物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中国农业掌握得很差,所以需要进一步讲解记忆。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原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实例分析法 ;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
【课堂实录】
教师活动
问题与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1、在复习中国农业之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2、幻灯片播放教师参加寿光蔬菜博览会时拍的一组照片,共同感受现代农业的发达。
什么是农业?
广义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1、欣赏歌曲,观看幻灯片。
2、结合八年级下册有关内容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激发学生复习中国
农业的兴趣,感受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回顾学习农业的有关知识。
【过渡】结合学案预习内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完成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表格。
1、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在什么地区?
2、中国的四大牧区分布在哪里?水产业、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1、结合八年级下册第5、6页图,完成学案“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表格”。
2、学生结合地图册有关内容回答第2题。
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并试着结合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分布原因。
【课堂探究】我们在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分析区域农业的方法。运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他不同的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1、小组成员首先明确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2、确定区域,独立思考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农业发展的方向。3、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最后形成组内对上述要求统一的认识,并记录总结(总结形式可以是文字描述、图表、结构图等)
通过案例探究,加深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学生展示】请各小组的代表把上述问题探究的结果用实物投影给大家展示。
1、本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分析是否正确。
2、本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是否完善正确。
1、分小组展示本小组探究的结果。
2、对其他小组展示的课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自己或者本小组共同的疑问,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解决疑问。
培养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更深层次的理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小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养成对问题的适时总结归纳。
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区域农业问题的小结。
【例题分析】我们分析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之后,结合区域热点问题,完成例题1.
多媒体展示例题1
学生思考回答
学以致用。
【例题小结】所以我们在分析区域农业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审清题目,阅读文字内容时找准关键词。2、不同区域用比较的学习方法。3、读图总结反映的地理现象,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1、你在回答问题1时,是否用材料中给出的关键词了?还是凭主观臆断写出的答案?
2、在比较不同区域时,是否认识到了农业区位条件对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了?
3、在据图描述地理现象时,地理语言是否准确?主导因素是否能够准确把握?
1、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并思考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醒自己避免。
2、学生思考题目中反映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
对例题的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以后的问题,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有更大的进步,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
【承接】我们在探究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之后,继续认识我国农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的现象。
【案例探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珠江三角洲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1、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结构以什么为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该地的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清时期为什么要“弃田筑塘”、“废稻植桑”?
3、与桑基鱼塘相比,杂基鱼塘有哪些优点?为什么产生杂基鱼塘?珠三角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1、学生结合材料完成上述题目。
2、用图表的形式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结构的主体的不同,以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会用发展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在综合分析问题时,抓住主导因素,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过渡】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不断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农业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农业生产结构也会发生调整。
【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各生产部门产值比重图
1、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中,哪个部门产值最高?
2、据此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读我国农业各生产部门产值比重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2、除此之外,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通过分析比重图,学生总结反应的地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思考。
【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有关中国农业的问题,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探究了中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和中国农业的发展,并结合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案总结思考
学生总结思考、列出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对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的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农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前置小调查,承转提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