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京改版九上化学 3.3分子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京改版九上化学 3.3分子 教案第1页
    京改版九上化学 3.3分子 教案第2页
    京改版九上化学 3.3分子 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带一瓶香水走进教室,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为什么闻得到?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4.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而且夏天要干得快些?5.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二、推进新课1.分子的特点[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特点。[演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来解释)[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回答]不可以。[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回答]也不可以。[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讲解]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0滴水为1mL计算)。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活动与探究](可用多媒体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少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实验的结论]溶液为无色。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实验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分子的运动。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提问]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的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 mL[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请学生代表陈述结论]100 mL水和100 mL的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200 mL,而是小于200 mL[追问]原因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总结]可见分子还具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提问]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了呢?如果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课件展示]投影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等的模型。[总结]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渡]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分子和原子,那么如何用我们现在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知识去解释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 [课件展示] 展示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所示)。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断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分组讨论] ……[选择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在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原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而在水的分解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在此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反应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2)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示意图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反应物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氯化氢则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可见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氢气中的氢、氯化氢中的氢是同样的氢原子;氯气中的氯、氯化氢中的氯也是同样的氯原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3)由示意图可以看出,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在反应中被拆成氢原子和氯原子,而氢原子和氯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总结]从我们刚才分析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课件展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讲解]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总结]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以上分析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也是原子的概念。[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呢?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就比原子大,只有拿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如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水分子肯定比氢原子和氧原子大。再比如1个氧化汞分子中有1个汞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肯定比汞原子和氧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如水分子和汞原子则无法进行比较。三、典例剖析  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A错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正确。不失分的关键是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答案】D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五、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具有三个特点:(1)体积很小、质量很小;(2)处于永恒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分子具有的这三个特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且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相关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分子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用分子概念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教案,共5页。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原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原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