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展开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二、学生情况:
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性质的学习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但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反应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科学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法手段与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七、学法指导:
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十、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设置情景,带着“死狗洞”的谜题进入课堂学习。教学过程中,围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探究实验,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课堂练习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温室效应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气体”,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一)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导入】
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短片——《死狗洞》。
〖课件〗——《死狗洞》
〖提问〗你能揭开这个谜吗?
【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动脑动手 实验探究
复习实验探究过程,介绍本节课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紫色石蕊以及被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小纸花。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让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实验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熄灭梯形蜡烛
神奇的塑料瓶
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变红溶液变成紫色
紫花实验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加热变红的溶液,颜色变回紫色,说明生成物不稳定;
干的小紫花不变色,湿润的小紫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溶于水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液体、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教师实验:用注射器吸取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
3、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H2CO3
H2CO3 →H2O + CO2↑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课堂练习:PPT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体,在生物等其他学科中曾有涉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索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补充、解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如学生在解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时,结合了物理知识——油和水的关系,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在下方,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也会沉在下方,所以蜡烛会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要注重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摆在首位,让学生大胆猜想,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的科学品质。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借助所学知识解析生活现象,在生活中推广所学性质的用途。
本节课上,感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学生实验时间不是很充裕,可以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在学生做蜡烛阶梯实验时,我指导的不够,导致现象不是很明显,好在学生在探究时看见了现象,并能合理解释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考虑的更具体,方案设计要更加细化,保证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氧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 氧气教案及反思,共5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