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可生成有机物
B.进化的一般规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个体小的到个体大的、从简单到复杂
C.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说明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
D.在离地面较近的地层中可能会出现较古老生物的化石
【解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海洋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正确;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B错误;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说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C正确;在离地面较近的地层中可能会出现古老生物的化石,D正确。
2.经过实验测定得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年代早很多,由此可知( B )
A.物种A比物种B高等B.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C.一定是物种A进化成了物种BD.物种A一定比物种B的数量多
【解析】越古老的地层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物种B出现的比物种A晚很多,一般情况下,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3.(2021·南京质检)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C )
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C.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原始哺乳类和原始鸟类都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4.学习了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 B )
A.越低等的生物化石一般情况下存在较老的地层中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解析】越低等的生物化石一般情况下存在较老的地层中,越高等的生物化石一般存在较新的地层中;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中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而不是使用抗生素使细菌出现抗药性;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同源器官指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器官,因此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5.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化学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
D.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氨气、氧气、甲烷等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条件,B正确;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C正确;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没有游离态的氧气,D错误。
6.生命起源问题是科学界的热点。以下哪一项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D )
A.陨石上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B.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C.已经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的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解析】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合成多种氨基酸,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构成生命的简单有机物,不能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7.下列不能用化石提供证据的事实是( D )
A.各种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
B.生物从低等向高等方向发展
C.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许多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解析】化石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的地层里,能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地球上出现的许多生物的形态结构,但化石不能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提供证据。
8.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D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解析】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故选D。
9.(2020·河南学业考)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而不是唯一证据。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同源器官外形差异是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B.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C.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D.越是晚近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解析】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除此以外,分析同源器官的差异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可以分析出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生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11.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C )
A.夏天的蝗虫一般是绿色的,秋天的蝗虫一般是黄色的
B.夏天的雷鸟羽毛为麻灰色,冬天的雷鸟羽毛全是白色
C.竹节虫趴在细小的竹枝上一动不动,就像竹枝的一部分
D.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桦尺蛾大多为深色的
【解析】保护色是动物与环境色彩非常相似的体色,C项中竹节虫的防御现象为拟态。
12.(2021·广州质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形成新品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B )
A.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解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
13.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D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解析】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有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A错误;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叫适应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蚊子,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B错误;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C错误;只有拥有适应昆虫传粉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传粉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
14.(2021·内江质检)下面是阳阳同学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后,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行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D )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C.恐龙的灭绝是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解析】盲鼠在暗洞中逐渐失去视觉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长期不用眼睛造成的。
15.斑马由原马进化而来,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 研究表明,斑纹既可以产生视觉假象迷惑捕食者,也可以比纯色的马更好的抵御蚊虫叮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斑纹的产生是为了躲避天敌和虫害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C.斑马产生的所有变异都是对其有利的
D.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
【解析】每匹斑马的黑白条纹都有细微差异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A错误;斑纹的变异是斑马普遍存在的一种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斑马产生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C错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斑马的进化,D正确。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 D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任何生物都要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
D.生物体的器官因为经常使用而变得发达,并且这种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选项D的说法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17.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是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其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根据资料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一种保护色
B.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更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C.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只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D.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变色龙的体色变化的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色龙改变身体颜色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爬行类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B.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D.比较鲸的鳍、蝙蝠的前肢、马的前肢——它们的原始祖先可能不相同
【解析】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郑氏始孔子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A错误;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B正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化石依次在地层中出现,而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不能反映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C错误;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膀骨骼,这些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D错误。
19.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生物,会在地层的书页中留下自己的种种痕迹,形成各种化石,让今天的人们得以翻阅解读它们的生前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化石是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的,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地球上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单细胞生物
C.进化过程中低等生物不断灭绝,高等生物不断产生
D.郑氏始孔子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解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A错误;地球上单细胞生物的出现早于多细胞生物,B错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并不是进化过程中低等生物不断灭绝,高等生物不断产生,C错误;郑氏始孔子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D正确。
20.(2021·泰安质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米勒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还只是一种推测
B.生物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化石,比较细胞色素c可知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D.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是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伸长的
【解析】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长颈鹿脖子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21.(7分)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___水蒸气___、氢气、氨、甲烷、___二氧化碳___和硫化氢等。这些物质主要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
(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没有的气体成分是___氧气___,这种气体是___绿色植物___(填写某一类生物)通过___光合___作用制造的。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由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形成___简单的有机物___,所需要的条件是___闪电、紫外线和高温___。第二步是由简单的___有机物___形成复杂的___有机物___,这一过程是在___原始海洋___中完成的。第三步是由___复杂的有机物___形成___原始生命___,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4)你认为生命起源的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由___复杂的有机物___演化成___原始生命___。
【解析】(1)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火山喷发的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形成了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氧气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合成简单的有机物。第二步是由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完成的。第三步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原始生命。
(4)在这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由复杂的有机物演化成原始生命。
22.(5分)(2020·巴中学业考)观察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古代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_变异___的特性,且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___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___。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___选择___作用。
(4)现在的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___自然选择___和___有利变异___不断积累形成的。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1)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2)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应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甚至死亡,这是不适应者被淘汰。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4)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现在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有利变异累积形成的。
23.(11分)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___没有抗药性___的家蝇被淘汰,___有抗药性___的家蝇生存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___遗传___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___有抗药性___和___没有抗药性___的家蝇都生存下来。
(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___差异___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___不定向的___。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DDT的有无___。
(4)A、B两组分别只用一对家蝇做实验,可行吗?___不可行___。为什么?___实验材料太少,偶然性带来的误差太大___。
(5)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___利用生物防治或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即可)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家蝇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变异是不定向的。
24. (9分)如图所示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水___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陆地___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由水生到陆生___。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根、茎、叶___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___输导组织___,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结构复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由简单到复杂___。
(3)___化石___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由低等到高等___。
(4)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___自然选择___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根是假根,茎中没有输导组织,而较晚出现的被子植物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由此可见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在古老的地层里只有低等生物的化石,高等生物的化石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由此可见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5.(8分)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浅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分析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___②→④→③→①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___繁殖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变异___。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___繁殖后代___,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遗传___。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___越来越强___。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___选择___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___适应___性。
【解析】(1)分析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②→④→③→①,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
(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③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强。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最终害虫适应药物环境。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在越是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解析】选D。根据化石形成的原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A错误;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错误;越晚近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C错误;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D正确。
2.近期不少地方出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引起了人们对疫情的恐慌。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变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病毒变异
B.新冠病毒变异不一定使患者致死率增加
C.若变异后新冠病毒传染性增强,属于有利变异
D.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变异是由于相关药物的使用所导致的
【解析】选D。新冠病毒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是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新冠病毒变异不一定使患者致死率增加,B正确;若变异后新冠病毒传染性增强,对病毒的生活有利,因此属于有利变异,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是由于相关药物的使用所导致的,D错误。
3.(2020·菏泽学业考)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由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C.野兔能迅速奔跑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能人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和学会用火
【解析】选D。能人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但不会用火,学会用火是直立人的特征。
4.(2021·广州质检)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肺呼吸,到了枯水期,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才“复苏”。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肺鱼的鳔能进行气体交换B.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肺鱼喜好泥土,愿意夏眠
【解析】选D。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肺鱼在夏眠过程中通过类似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这是肺鱼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有利于肺鱼躲过干涸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这是肺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肺鱼喜好泥土的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人的由来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