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第一课时教学“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第二课时教学“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第三课时教学“和大人一起读”。
“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
“字词句运用”里面的“读一读,比一比”列出了三对形近字,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目的在于让学生区分这几个字,加强记忆。
“书写提示”中共出示了四个字,“二”和“三”书写时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书写,而“十”和“禾”则要遵循“先横后竖”的书写笔顺。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首骆宾王的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感受动物的特点,学习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运用到说话中去。
【学情分析】
“识字写字”书写汉字须掌握正确的笔顺规则,汉字书写指导须从细节入手。“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语言积累”一年级古诗教学重在熟读成诵,通过本诗教学,感受鹅的可爱,了解鹅的美丽,并积累古诗词。(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在第一次的教学中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就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小朋友,在朗读小诗、古诗、儿歌时往往不会注意停顿,容易拖腔,在“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这几个栏目在教学时加强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诗,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通过变化场景,创作小诗,巩固识记“六、七、八、九、十”。
2.区别比较“人”与“天”、“口”与“田”、“日”与“目”这三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3.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了解“鹅”的美丽,学习积累经典诗文,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亲子共读《小免子乖乖》,感受动物特点,激发阅读兴趣,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区别比较“人”与“天”、“口”与“田”、“日”与“目”这三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找准字形特点。
难点: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变化场景,创作小诗,巩固识记“六、七、八、九、十”。
正确书写“八、十”。
3.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连一连
六 七 八 九 十
10 8 6 7 9
天 田 人 口 目 日
2.数一数,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①七 ②八 ③六 ④九 ⑤十 ⑥五
( )只蚂蚁 ( )条鱼 ( )个苹果
( )面小旗 ( )只小猫 ( )架飞机
3.读一读 xiānhuāduǒduǒ
鲜 花 朵 朵
一 朵 两 朵 三 四 朵,
五 朵 六 朵 七 八 朵。
九 朵 十 朵 无 数 朵,
yǐn lái hú dié luò huā jiān
引 来 蝴 蝶 落 花 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写一写
八 十 三 禾
2.加一加,读一读。
例: “十”字加“一”变成( )
(1)“日”字加“一”变成( )
(2)“口”字加“一”变成( )
(3)“木”字加“一”变成( )
(4)“人”字加“一”变成( )
(5)“大”字加“一”变成( )
3.数笔画,把笔画相同的汉字宝宝送回家。
云 火 田 口 山 三 六 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感受故事和儿歌的趣味,并接受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拓展阅读短文
《》
,。。“。”。:“,。”“”,,。
,“。”。,,。“。”。“。”。,,。,,。“。”。,,“。”“!”。“。”,,。
,,。“,。”。“,,。”。。,。,。“。” ,。“,,”,“。”。,,。,:“,。”
(浙江省嵊州市莲塘小学语文教师徐铝萍)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
时间
一、识字加油站
1.复习引入:《金木水火土》(课件出示内容),边读边找出里面的数字。(一、二、三、四、五)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小诗,在这首小诗里也藏着许多的数字,听老师读,并找一找数字。
3.(课件出示这首小诗内容)教师范读,学生听后找数字,并根据学生回答,在小诗中圈出数字“六、七、八、九、十”。
4.通过讲传说、了解数字的演变等方式学习这五个数字。
(1)学习“六”
①读准字音:liù。
②六字演变:
甲骨文 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斜顶,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
篆文将屋顶形象变形成费解的
隶书将屋顶形象简化成一点一横。
③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六”这个数字,认为“六”有顺利的意思,所以有个词语叫“六六大顺”。
学习“七”
①小朋友们,古人眼里的“七”是一个特殊数字。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与“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有关。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于是,古人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七”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六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七天上帝休息,人们也把“星期天”叫作“礼拜日”。现在的一周七天,据说由此而来。
②给“七”组词。
学习“八”
①在这些数字中,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八”,因为“八”与发财的“发”读音接近,一些人在选手机号码,汽车车牌号码,座机电话号码,楼盘单元号,门牌号等特别喜欢有“八”这个字,寄托着人们希望事业蓬发,前途大发的美好愿望。
②这个“八”字与“人”、“入”很相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八”。
③“八”的书写:
注意笔顺,先写撇再写捺;关注笔画位置,“撇”的起笔在横中线的上方,竖中线的左侧,“撇”不能写得太长,“捺”的起笔在撇的上方,注意留小口,收笔在右下格,特别要注意“撇”与“捺”收笔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四平八稳这个字才好看。
学习“九”
①在我国,人们把九看作“天的象征”,所以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已神圣的权力为天神所赐,便竭力把自已同“九”联系在一起,所帝王为“九五之尊”,凡城门数、宫殿数、门钉数多以“九”来计算,甚至宫廷器物之名也与“九”字相关,如“九龙杯”、“九桃壶”、“九龙柱”等。(课件出示:城门、宫殿、门钉、九龙杯等图片)
②给“九”组词
学习“十”
①读准字音:注意是翘舌音。
②“十”这个数字在古代认为是“满数”,把一切都包含,也是人们喜欢的数字,有个成语叫做“十全十满”,就是希望什么都如愿、美好!
③“十”的书写:注意笔顺,先写横再写竖;关注笔画位置,“横”在横中线上起笔,收笔时要顿笔,横略微左低右高,“竖”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沿着竖中线笔直往下写,收笔时轻轻向上提,注意这个竖是“悬针竖”。
这五个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对应连一连。
六 七 八 九 十
10 8 6 7 9
在这首小诗里,还有一个词,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数字,但同样表示很多——“无数”,无数说明数量多。
这首小诗,不仅藏着数字,其实还是一首谜语诗,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小诗,说说谜底。(雪花)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引导孩子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无数片”——数量多;
二是“飞入”——雪花轻盈;
三是“飞入水中都不见”——为什么不见?(融化了)
注意停顿,感情朗读。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水中/都不见。
(课件或微课播放雪花飘落水中的情景),结合课件或微课,感情朗读。
变化场景,读一读,编一编。
出示有许多鲜花盛开的图片,老师说第一句,让学生尝试编一编。
鲜花朵朵
一朵两朵三四朵,
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无数朵,
引来蝴蝶落花间。
1.边读《金木水火土》边找出里面的数字
2.边读小诗内容,边圈出数字“六、七、八、九、十”。
读字、认字、组词。
4.编顺口溜:人——撇高捺低相依靠;入——撇低捺高相依靠;八——撇低捺高留小口
5.生书空——尝试写
6. 读字、认字
7.生书空——尝试写
8.连线
9. 感情朗读
10. 读一读,编一编
拍手念自编的小诗,作为课间操
“识字加油站”是《语文园地》中的新栏目,也是“集中识字”的一个新载体。本设计通过听传说故事、了解数字的演变、与阿拉伯数字相对应、变化场景创编小诗等方式学习这五个数字,努力实现既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5
分钟
二、字词句运用
⒈导入: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认识了“六、七、八、九、十”这几个数字,还能运用这几个数字来创作属于自已的小诗,真棒!相信下面的“看图说字”也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六幅图)说出对应的一个字或举起对应的汉字卡片。如下图:
口
3.不出现图片,直接出现汉字,你能认识吗?(可以组词来认一认)
4.单个字小朋友都能认识,现在他们手拉手成为三对好朋友,请你读一读。
(出示:人——天 口——田 日——目)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对好朋友?
“人”和“天”——堂堂正正一个“人”,头顶上方一片“天”;或者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小路。
“日”和“目”——太阳里有一个中心,眼睛里有两滴眼泪。
巩固应用:找朋友的游戏。
先师生合作——再同桌合作。
例如:
师:(举着写有“人”这个字的卡片)问:我是人,女人的人,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举起写有“天”这个字的卡片)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天,天地的天。(能干的小朋友还可说一个句子,如:天地之间站着人。)
1.学生说出对应的一个字或举起对应的汉字卡片。
2.认读汉字
3. 学生用好办法来识记,如:(1)左边字加笔画的方法:如,“人”字加两横就是“天”。
(2)编顺口溜的方法:
4. 师生合作:找朋友的游戏
通过看图说字,独个认字,到组合成三对朋友认字,由易到难,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15
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
时间
一、书写提示
1.导入:我们小朋友走进汉字王国,认识了很多汉字宝宝,我们不但会认,还要会写一些汉字,今天,咱们就要来写写其中的四个汉字。
2.(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
3.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5.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笔画的位置和笔画之间的联系。你看“十”字,横与竖的长度应当差不多。再看“禾”字,起笔“撇”略短;“横”在横中线上方;“一竖”压着竖中线,注意是个“垂露竖”;“撇”、“捺”要舒展,撇捺收笔之处高于竖。
另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复习握笔儿歌与坐姿儿歌。
握 笔 歌
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四哥五哥弯弯坐。笔杆斜靠食指根,指实掌虚把笔握
坐姿歌:
写字坐姿歌
写字时要注意,
头要正脚放平,
胸离桌子一横拳,
眼离桌子一尺距。
9.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10.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11.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1.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 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书写汉字
4.一边做动作,一边复习握笔儿歌与坐姿儿歌。
5.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15
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
时间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引入:接下去我们来轻松一刻,猜个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板书:鹅)
小朋友见过鹅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可爱的鹅(课件出示图片)瞧,碧绿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美丽的白鹅,小朋友喜欢吗?它的哪儿让你特别喜欢?再看看,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故事激趣:一千多年以前,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叫骆宾王,一天,他和伙伴们正在湖边玩耍。忽然,他看见几团雪白雪白的东西漂浮在湖面上,再仔细一看,原来,几只美丽的大白鹅正欢叫着向他游过来,这使他非常惊喜,立刻指着鹅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咏鹅》(在“鹅”字前写上“咏”)。咏是夸的意思,“咏鹅”就是夸一夸鹅。大家跟着老师齐读课题。
3.初读古诗:孩子们,在入学前有的爸爸、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就已教你们读过这首诗了,谁能读给大家听(出示古诗)
随机正音,特别是读好以下词:曲项(“曲”读第一声),红掌(后鼻音),拨清波(读好带点的两个字)。
4.学生自读古诗,如果有困难,可向老师招招手,老师过去帮助孩子。自由读后,指名读古诗——同桌互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
5.理解诗意: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不但会动,还会叫的大白鹅,想看吗?(播放课件动画)
(2)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就是这个画面了,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几只白鹅弯曲着脖子正在向天大叫,鹅披着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水中,用它们那红色的小掌正在拨动着的清清的湖水前进。
(5)重放动画,感受情境。
(6)感悟鹅的可爱:(出示古诗和鹅的图片)师:这几只鹅真是让人喜爱,同学们回到古诗中,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白、红、绿)
①白的是什么?绿的呢?那么红的呢?
②出示一张无色彩的鹅的画贴在黑板上。
③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写鹅的呢?
④教师指着鹅的部位引导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多样诵读古读。
(1)过渡: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咏鹅》。
(2)让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古诗光是读正确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教师范读——学生评价(第一句,三个“鹅”字由轻到重,似乎感到鹅由远及近;注意停顿)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古诗除了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与戏曲相结合,比如用越剧的唱腔来诵读古诗。(播放《越韵古诗——鹅》的视频)
拓展延伸:大家喜欢诗中的鹅吗?骆宾王笔下写的是鹅曲项向天歌的样子,其实出示鹅的其它模样的图片: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鹅还有很多可爱模样呢,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一番吧。
(出示鹅的其它模样的图片):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交流反馈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鹅的样子。
8.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了《咏鹅》这首诗后,感受到了作者对鹅的喜爱,并且我们也喜爱上了大白鹅。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学古诗除了朗读外,还可以用画画、唱歌等方式来学习,这多有意思啊!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后能去学习更多的古诗。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1.说说见过的鹅什么样儿?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自读古诗,如果有困难,可向老师招招手.
4.指名读古诗——同桌互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
5.将从动画中看的到和听到的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6.学生跟着老师复述画面的内容。
7.学生涂颜色
8.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9.自由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10.孩子们跟着视频用越剧来唱这首古诗。
11.交流,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鹅的样子。
一年级古诗教学重在熟读成诵,本诗教学中借助图画、课件动画大致了解意思;并采用有感情地诵读、结合越剧《越韵古诗》的唱读、画自已喜欢的鹅的样子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古诗,感受鹅的可爱,进一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5
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
时间
一、课前布置
1.各自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免子乖乖》。
2.请家长或家长代表参与课堂,到阅览室开展亲子共读课。
“大人”不仅是父母长辈,也包括老师。如果能把家长请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在阅览室参与亲子阅读和分享,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亲子课堂
⒈交流:在家和大人一起读过这首儿歌了吗?和谁一起读的?读了几遍?
2.你在家阅读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如果有,你是如何解决的?
3.这首儿歌是根据这个故事而来的,听过这个完整的故事吗?听过的小朋友试着说说看。(课件播放睡前视频故事《小兔子乖乖》。)
4.看后交流
5.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就是故事中大灰狼、小兔子、兔妈妈之间所唱的内容,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儿歌。(纠正字音,强调“乖乖”、“开开”这些叠词的第二字念轻声。)
6.思考交流:在儿歌里,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会怎样说,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
7.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生活中,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做呢?
8.诵读儿歌:
(1)范读儿歌,强调这首儿歌一共四个小节,除了句子的停顿,一个小节读完后也要停顿。
(2)学生练读儿歌——到父母身边读给父母听。
(3)播放儿歌音乐视频,先听再唱。
(4)戴上大灰狼、小兔子、兔妈妈的头饰边唱边表演。(先是教师、家长学生合作表演,再是学生合作表演)
9.拓展延伸:回家与父母共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米菲》等。
1.交流朗读情况2.试着说说《小免子乖乖》这个故事
3.学生看后交流:故事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4.学生朗读
5.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请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
《小兔子乖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根据故事改编的儿歌也不难,教学中先听完整的故事,再来练读、理解儿歌更是降低了难度,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我能读”的成就感。“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在第一次的教学中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就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35
分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七”等5个生字,会写“八,三”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十”,总结收获,布置作业,八自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