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试题分析
-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6 人口与地理环境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学案 1 次下载
-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7 城市与地理环境 学案 0 次下载
-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12 环境保护 学案 0 次下载
高考试题分析专题3 水体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试题分析专题3 水体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共6页。
专题三 水圈考向(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必备知识: (1)湿地的形成条件:储水条件(地形)、水分收入条件(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分支出条件(蒸发(腾)、下渗、地表径 流、地下径流〕。 (2)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和调节局地小气候等(2020.山东,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答案】16.(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考向(二)陆地水体的补给转化必备知识: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表不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不同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基本上取决于水位的相对高低,一般来说,水位高的水体(潜水)能补给水位低的水体。(2020.全国1卷,7-8)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图3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考向:陆地水体的补给转化必备知识:(1)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水、地下水、雨水、冰雪融水等,具体类型需要根据湖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分析 上游的湖泊一般是河流的源头,难以从河流中 获取补给水源;中下游的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通过相互补给调节河湖的水位,进而对河流流域的洪涝灾害起到防御功能。(2)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发育的因素很多,饵料来源往往是首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水域面积大小、水体深度(实为水量大小、生存空间大小)、生存环境、水温高低、天敌数量等。(2020.山东,9-10)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考向:陆地水体的补给转化必备知识:(1)河流的补给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如右表所示。 (2)在陆地上,不同地域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我国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随着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逐渐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一般而言,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可发育森林,小于200毫米的地方植被景观则为荒漠。 (2019.海南,16-18)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冰川融水 D. 冰雪融水17. 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 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 生活用水量大C 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 生产用水量大18. 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湿地 【答案】(2020.全国1卷,7-8) 7. B8. D(2020.山东,9-10) 9. C 10. D(2019.海南,16-18) 16.D 17.. D 18. B 考向:(三)洋流及海-气相互作用必备知识: (1)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主要食包括盛行风、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补偿作用和海水密度差异等。(2)海一气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其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环节和形式包括辐射、蒸发、降水等。大气运动是 大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运动是 大洋表层洋流、海浪形成的主要原因。(3)地转偏向力对物体沿地表水平运动的影影响:会使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其方向向左偏,在北半球,其方向向右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越强。(2021.广东)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髟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循环 ❶,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试题分析专题7 城市与地理环境,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