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14.1 促织教学设计
展开《促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作家蒲松龄,介绍写作背景;
b)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技能目标:
a)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b)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c)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借古说今的创作意图,学习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关于篇名——“促织”是什么?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淮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来命名的。从训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来。
2、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出身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曾经短期地在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过幕宾,大半生都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
蒲松龄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尤其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譬如《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二、讽刺科举,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与考场中营私舞弊,如《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三、歌颂、描绘坚贞、纯洁的爱情及底层妇女、穷书生,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狐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是他的书房名,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志”即是“记”,“异”指“异闻”。他自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闲则命笔,因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聊斋志异》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并加以加工,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诚如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所言:“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
蒲松龄有意模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曰”笔法,在许多篇小说的最后都带上了“异史氏曰”来进行议论。
3、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预习提示”说这篇“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很有道理的。
二、读文:熟读课文为翻译课文做准备。
自读要求:
①先看课文“预习提示”,画出关键句子。
②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小组读文要求
• 1、学生自读,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 2、小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地方,尽量把疑问解决掉;
• 3、教师把有难度的字词在班级共同明确。
• 4、可能出现的难字:
迂讷 nè 裨益bì
爇香ruò 翕辟xī
掭tiàn 不啻chì
抢呼欲绝 惙然chuò
蹄躈qiào 龁hé
觇视chān 俾入邑庠bǐ xiáng
三、翻译课文:
文言句译要求做到三点:①必须忠实于原文。即译文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没有错误。因此要避免胖译(随便增加意思)、漏译、误译等毛病。②译文要明白通顺,这就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直接按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但有的文言语句,如果直译,意思反而不明确,语句反而不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意译,也就是按照原文的意思译写,千万不要硬译。③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古今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翻译时词序排列往往要作调整,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这里所讲的是文言句译的一般原则,而《促织》一文的文言句译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作好省略句的翻译。《促织》中的文言省略句较多,句译时应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且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和过渡。②准确作好前置或倒装句的翻译,译文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对词句顺序予以调整。③凡出现古地名、年号、职官、器物的词语,一般可予保留,不必翻译,但必须明了它的意思,必要时可用括号作解释。
归纳的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手裁举 (段6) “裁”通“才” (2)昂其直(段7) “直”通“值”
(3)翼日进宰(段8) “翼”通“翌”
2、词类活用:
(1)岁征民间 (段1) 名作状,每年 (2)试使斗而才(段1) 名作动,显示才能
(3)得佳者笼养之(段1) 名作状,用笼子 (4)昂其直 (段1) 形容使动, 使…高
(5)辄倾数家之产(段1)动词使动,使…倾尽(6)成然之(段2) 形容意动,认为…对
(7)早出暮归 (段2) 名作状,早上、晚上(8)旬余,杖至百(段2) 名作动,打板子
(9)大喜,笼归(段4) 名作动,用笼子装 (10)上于盆而养之(段4) 名作动,放置
(11)蟹白栗黄(段4) 形作名,白肉、黄粉 (12)取儿藁葬 (段6)名作状,用草席
(13)成以其小,劣之 形容意动,认为…劣 (14)日与子弟角 (段7) 名作状,每天
(15)而高其直 (段7) 形容使动,使…高 (16)成述其异 (段8)形作名,非凡本领
(17)益奇之(段8)形容意动,认为…奇特
3、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如“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省略句,如“又试之鸡。”“试之鸡” 即“试之以鸡”或“以鸡试之”
4、一词多义
① 回头看, 如“成顾蟋蟀笼虚”(《促织》)
② 看,环视, 如“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
(1)顾 ③ 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④ 顾虑,考虑,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⑤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① 索取, 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2)责 ② 责任,差使, 如“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促织》)
③ 责令, 如“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④ 责罚, 如“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促织》
① 无,没有,如“靡计不施,讫无计”。(《促织》)
(3)靡 ② 败退,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③ 倒下,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② 打开,如“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② 挖,如“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促织》)
(4)发 ③ 丝毫,如“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④ 射出,如“见其即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⑤ 抒发,如“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⑥征发,派遣,如“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5、归纳本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俄: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随即,跟着就。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间:一会儿。 (4)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未几: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既而: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四、理清课文脉络:
1、 找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借助PPT的提示。
2、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致家业败落,“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
• 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
• 第四部分(第5~9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儿惧”,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教师总结:
1、序幕:朝廷征促织----------------------交代背景
2、开端:被摊派交纳促织----------------山穷水尽
3、发展:卜促织 索促织----------------柳暗花明
4、高潮: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大起大落
5、结局:献促织-----------------------------因祸得福
6、尾声:评促织----------------------------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五、作业:
1、归纳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要写出例句。
2、思考:小说批评的矛头是统治阶级,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
高中语文14.1 促织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4.1 促织精品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检查上一节课作业完成情况,疑难词句,语段的解释及方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分析,课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深入探究,四段是故事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