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教案)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教案)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木兰诗(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检查字词,层次结构,探究质疑,深入研讨,合作探究,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 木兰诗 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二、花木兰简介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三、文学常识——《乐府诗集》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标注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3.学生自由朗读。4.点名读,师生评议。5.齐读课文。6.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可与同桌讨论交流。7.检测学生理解情况:点名译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五、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唧唧( jī      ( zhù         ( tiě        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      头( pèi     溅溅( jiān     山( yān         机( róng         气( shuò    ( tuò         ( zhuāng    旧时  zhuó  )( shāng   2.古今异义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②策勋十二(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③赏赐百千(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④出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⑥双兔傍地(古义:跑。  今义:行走。) 3.通假字对镜花黄(同“贴”,粘贴)4.一词多义(1)①东买骏马 (名词,集市)②愿为鞍马(动词,买)(2)①昨夜见军(名词,文告)②对镜花黄(动词,同“贴”,粘贴)(3)①不闻杼声(名词,织布机)②万里赴戎(名词,重要的事务)5.词类活用(1)愿为鞍马(名词做动词,买)(2)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3)当窗理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6.文言句式(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2)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六、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七、探究质疑,深入研讨1.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明确: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2.思考一下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变化。明确: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明确: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4.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略写。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5.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明确: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6.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7.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明确: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八、合作探究1.本诗是如何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木兰这一形象的?明确:诗中借助对他人(物)的描写来塑造木兰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渲染了军中悲壮、严肃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手法写勋级之高、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木兰战斗之英勇与战功之卓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通过木兰的军中同伴的“惊忙”“不知”,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机智谨慎。2.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明确:(1)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2)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九、本文主旨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十、文本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①木兰在战场上②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③木兰到家第二天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读出诗味,读懂诗意,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