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通过练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练习八)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科书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科书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这道题涉及到的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条线段,这一条线段表示的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由于剩下的路程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和已经行的一样多的路程、多出的45千米),所以495千米的路程就可以分为三段(已经行了3小时的路程、和已经行的一样多的路程、多出的45千米)。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2.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第53页“练习八”第1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右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组织学生观察图,思考:扩建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如果课堂上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反思总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