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文综入学考试卷doc、文综入学参考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秋季2019级入学考试文综试题参考答案地理选择题 1-5 CBDBA 6-11 BACAC A36.(1)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炎热干燥(2分);秋季林区积累大量干爆的枯枝落叶等易燃物(2分);秋季来自内陆荒漠干爆的圣塔安娜风翻越高大山脉后下沉升温(背风坡焚风)(2分);干热气流顺峡谷穿行,加大风速(狭管效应),助长了火势(2分)。(答对三点即可)(2)无风或微风(2分);空气湿度较大(2分);气温较低(2分)。(3)枯枝落叶燃烧后,释放大量矿物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耐火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分);烧死土壤或枯枝落叶中的害虫降低森林虫害风险(2分);火烧可以提高表层土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2分)。(答对两点即可)(4)理由: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大气污染;减少森林资源;受控火烧若意外失控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增加工作负担(答对三点即可)(共6分)37.(1)中东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2分);地形闭塞,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2分);伊比利亚半岛海岸线平直,半岛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2分)。(2)半岛中东部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2分);西侧山地削弱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2分);(3)B地降水总量较多(2分),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分);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2分)。(4)地处世界重要海运航道上,海运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海水深度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海峡南北相距远,桥梁长度大,投资成本高;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冬半年受强劲西风和狭管效应影响,风浪大,施工难度大;海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任答4点,共8分) 43.独特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知名度高。(4分)原因:地势高,夏季气候凉爽,利于避暑;降水多,湿度大,多云雾景观;夏季花草林木茂盛,景色奇秀。(6分)大量挤占基本农田;影响水稻产量(影响粮食生产或粮食安全);(全年淹水)土壤透气性差,土壤质量下降;(全年淹水)水资源消耗量大;不合理投喂饵料(饲料)加剧水体污染;小龙虾“地板价”现象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任答5点,共8分) 政治12-16 DBDAB 17-21 ADBAC 22-23 BA38.(1)2015~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1分)2019年开始增速放缓,(1分)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分)这表明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光明。(1分)(2)①催生新业态、新模式,(1分)延长产业链、价值链,(1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②创新大数据产品和服务,(1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分)③借助数据分析与数据服务,(1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1分)增加有效供给;(1分)④政府加快数据开放工作,(1分)为科学的宏观调控提供技术支撑,(1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分) 39.①增加居民消费成本,(2分)减少其购买量,(2分)但程度有限,(2分)部分消费者会增加购买其他调料;(2分)②农户扩大种植面积,(2分)增加朝天椒产量。(2分) 40.①国家政策支持,(1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分),助力冰雪旅游发展;(1分)②居民收入增加,(1分)消费心理变化,(1分),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优化;(1分)③科技进步,(1分)促进产业融合,(1分)促进冰雪旅游业转型升级;(1分)④商业价值大,(1分)产业链的不断完善,(1分),刺激冰雪旅游供给。(1分) 41.①尊重市场规律,(1分)制定正确的经营理念,(1分)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1分)②以市场为导向,(1分)依靠技术进步(1分)和科学管理,(1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③发挥劳动者主导作用,(1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1分)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1分)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分)履行社会责任,(1分)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1分) 历史2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春秋到战国时期对夷狄由贬低到认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促进了各地的交往,对原来的边疆等地区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华夏族是多民族共同体的民族意识在形成和增长,故选C。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详实的行政文书内容,因此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文书政治比较严密,故选B。26.【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存制度是在全国范围内,并非仅北方地区,A错误;秦汉之际,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中下游),B错误;泰代“驰道”主要在北方地区,南方更多的是狭窄的“五尺道“栈道”等,C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前,北方开发程度更高、经济水平更高、人口更密集,所以郡县设置更多、更密,故选D。27.【答案】D【解析】据材料,折纳制表现为江南地区的“折租纳布”,关内诸州庸调等“变粟取米”,可知折纳制适应了各地不同的经济状况,即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故选D;折纳制并未减少农民的负担和削弱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A、B错误;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C与材料无关。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宋代理学的兴起,导致人们的个性受到理学的压抑,故选D。“社会异端思潮”指的是明末清初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时间不对,排除A;“散曲等艺术形式冲击”是外因,不能成为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主要原因,排除B;“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与“浅吟低唱”不一致,排除C。29.【答案】C【解析】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公民是国家主人,涉及公民权的内容较多,而罗马是奴隶社会的共和国及帝国,涉及物权、债权、家庭、婚姻、收养的私法较多,这反映二者的社会发展状况不同,故选C项;古希腊与古罗马都是奴隶社会,排除A项;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古罗马随着疆域扩大,商品经济也不断发展,所以两地经济形态差异不大,排除B项;古罗马是共和国及帝国,并不是民主政体,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庄子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为道家学派,故①正确;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将普遍的规律、共同的理性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得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结论,故③正确;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为儒家学派,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3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你首先拥抱了我”,拥抱地球,说明是麦哲伦环球航行,故选D项,排除A、B、C项。32.【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说明欧洲后裔掌握非洲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非洲扩张,建立殖民统治,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故选 B项;材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可知是非洲不是欧洲,排除A项;据所学导致非洲长期落后的是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掠夺而非布尔人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布尔人只是白人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代表所有欧洲白人,排除D项。33.【答案】A【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又称“羊吃人”,是指新贵族人为的大量圈地养羊,从事毛纺织业,人为的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分开,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从近代化史观(经济上的工业化)上肯定了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较为激进,经济上分散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采取的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即逐渐把封建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从革命史观(阶级对立)上肯定了法国,故A项正确;从道德标准上看圈地运动,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残暴性的掠夺了农民的土地,故B项错误;法国的土地变革产生了大批自耕农,小农经济的大批存在不利于法国的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肯定了英国的做法更多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不仅是新贵族立场,后者也不仅是农民立场,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34.【答案】D【解析】总统制不符合材料“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故A项错误;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体,它对应君主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联邦制意思是规定联邦政府与州各有权力,互不干涉,与材料意思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可知说的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牵制,故D项正确。35.【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产物,美第奇家族经商、开办银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 “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新思想诞生的基础,故选C项;美第奇家族只是被封为贵族,并不是封建贵族,更多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只是阐述了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没有阐明意大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是阐述了美第奇家族“出资让艺术家为教堂画画而受封为贵族”这一事件,没有涉及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排除D项。二材料题(共3题,总分52分。)(1) 41.(25分)【答案】(1)变化:(9分)①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③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
影响:(7分)①经济: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②政治: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③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④外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原因:(9分)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⑥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在海外广受欢迎。42.(12分)【答案】答题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观点一: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中国经济处于迟滞状态。论述: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进步和转型;传统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开拓;文化专制,思想保守。而当时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殖民掠夺,开拓世界市场;开始向现代工业社会飞跃。相比之下,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迟滞状态。观点二:1400—180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论述: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业经济发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农作物产量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丝织品、瓷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商品经济繁荣,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当时中国不仅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中心,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45.(15分)【答案】(1)政策:推行农业现代化;注重农村居民教育;重视粮食问题、保护农村土地;乡村振兴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7分)(2)因素: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安全;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8分,每点两分,答对任一四点即可得8分)【解析】(1)据材料“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知推行农业现代化;据材料“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可知注重农村居民教育;据材料“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可知重视粮食问题、保护农村土地;据材料“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可知乡村振兴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2)据材料“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可知人地矛盾突出;粮食安全;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材料“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知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可知国际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PDF版含答案(可编辑),文件包含文综pdf、高三答案文综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文综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10810月月考题卷文综pdf、10810月月考答题卡文综pdf、10810月月考文综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文综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10810月月考题卷文综pdf、10810月月考答题卡文综pdf、10810月月考文综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