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武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武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武平一中高三地理试卷一、单选题2018年夏天,天恩轮从江苏连云港启航,首次取道北极沿“冰上丝绸之路”访问欧洲,经过33天海上航行,抵达法国备昂。目前“冰上丝绸之路”航线航运期每年为三个多月。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冰上丝绸之路”航线的理想航运期最可能是( )A.3~5月 B.5~7月 C.7~9月 D.9~11月2.天恩轮航行在“冰上丝绸之路”北冰洋段时速度较慢,其原因最主要是( )A.逆风而行 B.洋流的不稳定 C.风浪太大 D.规避冰山3.北极航行尽管困难重重,但依然受到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的青睐,其理由是( )①沿途经济发达 ②能缩短航程 ③通航时间会延长 ④安全风险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近40年来两个不同时段内我国部分地区葡萄种植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4.与Ⅰ时段相比,Ⅱ时段葡萄种植区 ( )A.北界向北推移 B.呈零散块状分布C.南界向北推移 D.面积大幅度缩小5.若仅从自然因素考虑,近4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 )A.生物风化减弱 B.≥10℃积温增加 C.水土流失加剧 D.河流结冰期延长6.如表为根据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和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整理得出的新疆地区冰川变化表。 第一次冰川编目第二次冰川编目冰川总面积(单位:km2)29191.525479.31伊犁河流域其他内流河流域2164.4327027.071584.9123894.4冰川总数目(单位:条)2249422463伊犁河流域其他内流河流域230219798209320098新疆其他内流河流域冰川数量增加的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退缩分解 C.人为保护 D.气温下降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统计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回答下列问题。 7.该地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C.黄河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8.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A.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9.27日到29日,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 )A.风力大小的变化 B.大气的保温效应C.日照时间的长短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日国际标准时间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图示时刻( )A.北京艳阳高照 B.吉林南部阴雨天气C.杭州湾吹西北风 D.台湾海峡波涛汹涌11.甲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 )A.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 B.北京市物体的正午影子逐渐变短C.南极考察黄金时期 D.上海市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12.乙气压系统势力偏弱的年份( )A.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 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长C.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 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在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华北地区的果农都要给果树涂上白色的涂白剂:而在夏日来临时却在果树的底部铺上白色的地膜。据此完成下列题。13.果树的幼苗在栽种时要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②的逃逸 B.增强了①的反射C.增强了③的强度 D.增强了对④的吸收14.将树木涂成白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增加太阳辐射,使地面热量大量增加B.增加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以躲过冻害C.减小树干底部日温差,减少树皮冻裂D.增加树皮厚度,减少虫害,利于抗寒15.夏季果树底部覆盖白色地膜的目的是( )A.减少内外空气的对流,从而降低膜内温度而制冷B.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热量减少从而降温C.减少土壤内部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湿效果D.反射太阳辐射的光照,增加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6.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B.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D.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17.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刻是( )A.06:00 B.10:00 C.14:00 D.18:00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盛行19.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A.1月 B.4月 C.6月 D.8月20.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壤比热容 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在平原地区,随着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沉降等地貌,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下图);高寒山地热融滑塌多发育于阳坡。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部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1)推测多年冻土退化的具体表现。 (2)说明热融湖塘的形成扩张过程。 (3)分析高寒山地阳坡发育热融滑塌的原因。 (4)简述热融滑塌加剧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内淓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不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转化为地丧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区67527033768郊外平原区644.5377.596171(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依据材料,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列举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参考答案1.C 2.D 3.C【分析】1.北半球海水温度较高是7-8月,水温度高,冰川融化,冰川融化要经过一定时间,故9月为冰山和浮冰相对最少的时期,故7-9为冰山和浮冰最少的理想航运期,C正确。ABD错。故选C。2.恩轮航行在“冰上丝绸之路”北冰洋段时速度较慢,其原因最主要是航道虽然可以通航,但是还漂浮着很多未完全融化的冰山,对航行危害较大,需要慢速航行,防止触冰山沉没,D正确。ABC错。故选D。3.沿途很多地区地广人稀,气候严寒,经济不发达,①错。北极航线大大缩短航程,②对。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北极航线通航时间会延长,③对。北极航线冰山多,安全风险高,④错。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冰洋融化的速度加快,北极航线通航时间增加,从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到欧洲的距离大大缩短,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4.A 5.B【分析】4.由图知Ⅱ时段葡萄种植区北界向北推移,南界变化幅度很小,分布形态仍相对集中,整体面积呈增长趋势,故A对,BCD错,故选A。5.从图中葡萄种植区分布向北推进可知,较高纬地区气温条件改善(积温增加),因此生物风化作用加强,河流结冰期缩短,气温条件的改变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大,故B对,ACD错。故选B。【点睛】作物的分布范围受热量条件的影响,葡萄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扩张到东北地区,表明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近些年满足了葡萄的种植需求,应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热量条件增加,生物增多,生物风化作用增强。6.B【详解】新疆其他内流河流域冰川数量增加的原因是冰川退缩速度加快,大的冰川破碎断裂而形成,大规模冰川向小规模冰川演化,B正确。新疆降水量稀少,且冰川总面积减少,所以不是降水增多,A错。区域冰川面积的变化受到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难以通过人类保护导致冰川数量增加(且新疆地广人稀,人为保护冰川说法不符合实际),C错。气温下降不会导致冰川总面积减少,D错。故选B。【点睛】7.A 8.B 9.B【分析】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大气保温效应。
7.仔细读表格信息,11月下旬,该地的温度在10度左右,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地区,结合选项可知,最可能为长江三角洲。故选A。8.长江三角洲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的时间是6月份左右,A错;长江三角洲地处平原地形,不会形成地形雨,C错误;热带低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D错误。只有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易带来降水,可能造成该地降水日数偏多,B对;故选B。9.读表可知,27日与29日分别是多云、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强,导致夜晚气温较高;而28日是晴天,天空无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弱,夜晚最低气温较低,故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天气变化明显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变化明显,B正确。与风力大小、日照时间及处于低压槽的位置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10.B 11.A 12.C【分析】10.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12时,是0时区的区时,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可能是傍晚,A错误。吉林南部受低压中心影响,可能是阴雨天气,B正确。根据等压线数值,杭州湾气压东南高西北低,吹偏南风,C错误。台湾海峡受高压脊影响,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波浪小,D错误。故选B。11.甲是低压中心,该气压系统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北半球是夏季。巴西高原是干季,草木枯黄,A正确。夏季6-8月,北京市物体的正午影子先变短,后变长,B错误。南极地区为极夜期,不利于科考,C错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方向,D错误。故选A。12.乙气压系统是副高中心,势力偏弱的年份,副高势力较弱,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弱,A错误。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北移速度慢,长江流域伏旱时间偏短,B错误。雨带北移晚,时间短,华北地区雨季短,降水少,夏季用水紧张,C正确。松花江流域降水少,防洪压力小,D错误。故选C。【点睛】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亚欧大陆易形成低压系统,把副热带高压截断,使高压中心保留在海上。13.A 14.C 15.D【解析】13.由材料可知,覆盖地膜的地面减少了与膜外冷空气的对流,减少了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地膜覆盖和大气的保温作用效果一样,但原理不同,大气保温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热量的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由材料可知,树木涂成白色,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温度不至过高,从而减少昼夜温差,使树木开裂的可能性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覆盖地膜显然不是保温和保湿,覆盖地膜也不能减小膜内温度,但白色的地膜可以反射太阳光照,从而增加底部叶片对于光照的需要,增加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果树产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层就好象是一条毛毯,均匀地包住了整个地球,使整个地球就好象处在一个温室之中。白天灼热的太阳发出强烈的短波辐射,大气层能让这些短波光顺利地通过,而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晚上,没有了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热量。因为地表的温度不高,所以辐射是以长波辐射为主,而这些长波辐射又恰恰是大气层不允许通过的,故地表热量不会更丧失太多,地表温度也不会降的太低。这样,大气层就起到了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16.C 17.C【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作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近地面大气热量来源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较沥青路面和草地低,故选C。17.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的温度有差异,使得温度相对较高的沥青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相邻的草地温度较低,形成高压,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两种路面的温度差异在14点达最大值,热力环流最为显著,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18.C 19.B 20.D【分析】18.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故选C。19.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故选B。20.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气温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起到降低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中国的气象灾害和大气受热过程。先定位,再观察霜冻线的变化情况,结合中国的季风环流的特点,分析霜冻出现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最后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农田“灌水法”的作用。21.(1)土温升高;冻土面积缩小;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地表出现热融滑塌、沉降(热融湖塘);冻土分布纬度升高等。(2)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融化;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汇集;水体吸收热量后(或蓄热多)加剧边坡冻土融化滑塌,热融湖塘逐步扩张。(3)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冻土消融快;山坡坡度较大,重力作用强,冻土消融后易于发生滑塌。(4)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微生物加速有机碳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热融滑塌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分析】本题以环北极圈多年冻土融化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对冻土的影响、热融湖塘景观的形成扩张过程、山地热融滑塌发生的原因以及热融滑塌加剧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综合考查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详解】(1)材料“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由于全球变暖,环北极圈多年冻土已开始退化”,说明全球变暖导致冻土尤其是上层的土温升高;由于夏季融化,使冻土的面积缩小;冻土活动层即上层厚度增加;冻土分布纬度升高;材料“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沉降等地貌,在平坦的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热融湖塘(下图);高寒山地热融滑塌多发育于阳坡”,说明地表出现热融滑塌、沉降(热融湖塘)等景观。(2)地貌景观的形成一般从特殊位置、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分析。读右图,热融湖塘出现在活动层,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冻土活动层融化;然后融化的水分顺着裂隙下渗冻结形成冰楔;冰楔体积增大,挤压裂隙周边土层,使之松散;结合材料“在平原地区,随着地下冰(冰楔)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从而形成滑塌、沉降等地貌”,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冰楔上部融化;地表土壤失去支撑,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水(或地下水、雨水)在洼地汇集,热融湖塘由此形成。后来水体吸收热量后(或蓄热多)加剧边坡冻土融化滑塌,热融湖塘逐步扩张。(3)读题,关键词热融、滑塌,分别予以解释: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山体表面温度高,夏季冻土消融快;又由于山坡坡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冻土消融后易于发生滑塌。(4)全球变暖从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两大分面分析。材料“热融滑塌使得土壤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加快,部分碳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结合第1问结论,说明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在夏季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使冻土中的微生物活动加剧,加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热融滑塌过程中同时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温室气体吸收减少。【点睛】第1问结合材料从冻土厚度、温度、分布位置、面积等方面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地貌景观的形成一般从特殊位置、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分析;第3问对热融、滑塌分别予以解释;第4问全球变暖从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两大分面分析。22.(1)城市中心降水大于郊外平原。在城郊环流中,城市中心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大;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2)城市中心降水量大,年平均蒸发量小,下渗量少,转化成地表径流量大;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3)提高绿化面积;铺设透水地面;增加人工湿地面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分析】本题考查城郊降水的差异和城市内涝成因,防治措施等。非条件反射知识的运用和调用能力。【详解】(1)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因为城市人口多,交通工具多,人为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较郊区高,由城市热力环流可以知道,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且城市粉尘、尘微粒多,为降水提供丰富的凝结核。(2)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因为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形成内涝。(3)措施可以从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加强排水等角度分析。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雨水的政下渗;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城市湿地面积,增强对调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奉新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泸县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武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