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测四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测四生物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试卷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2.肝片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椎实螺体内,尾蚴从螺体逸出后附着于大型水草继续发育,成虫主要寄生在牛、羊体内。科研人员进行了农药、化肥等农化品的使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椎实螺和肝片吸虫均属于初级消费者B.“水草→椎实螺→肝片吸虫→椎实螺天敌→羊”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之间呈正相关D.农化品的使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4.如图所示为某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共有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下一(第二)营养级的能量C.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假设b保持不变,则b/a的值将增大D.若图示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假设该动物的摄入量为e,为了提高该动物的食物利用率,应提高b/e的值5.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7.在我国云南发现并确认的虫媒传粉植物白旗兜兰,现仅残留有20余株成年植株,且生境破坏严重,亟待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研究人员正通过人为辅助手段,将其从当前的自然分布范围移植到高海拔潜在栖息生境中,以期达到保护的目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现有的白旗兜兰种群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B.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C.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的自我维系与更新D.人工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将具有比较高的遗传多样性8.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E1、E2代表两种能量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Ⅳ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B.生态系统中同一层营养级生物组成生物群落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Ⅰ、Ⅱ、Ⅲ、Ⅳ之间循环利用9.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D.预期结论是1组、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10.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表。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相对值3.5612.8010.300.48226.50A.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对值为226.50与戊的呼吸消耗量相对值之和C.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12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如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2)该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 kg。(3)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 ,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2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2分)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自然界中,除了绿色植物外,生产者还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生物)。(2)若图中①、②分别表示动、植物部分同化能量的流向,则动物(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①”或“②”)。(3)图中③、④分别表示两种重要的生理反应,即________和________。(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还会导致雾霾,而雾霾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散去,这反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缓解温室效应和雾霾的重要措施,除该措施之外还可以 。14.(12分)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要预测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蜘蛛种群的 (数量特征)。 (2)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 。 (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为21.5 g/kg,对照组为14.5 g/kg,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15.(12分)二十世纪末,因城市化加快、生活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厦门五缘湾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体中无机氮、磷酸盐的含量和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升高。对此,某研究小组采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索性治理。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中无机氮、磷酸盐等含量高,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2)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恢复。研究人员尝试将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注入底泥中,以清除底泥中的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这些微生物属于 。(3)为了净化水质,研究人员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多个人工浮床上,并将其分散在水域中。选取的水生植物应具备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不断修复,五缘湾底栖动物、水禽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这些生物加快了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五缘湾湿地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如今,五缘湾湿地公园被称为厦门的城市“绿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C正确;蜣螂是分解者,属于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D正确。2.【答案】D【解析】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椎实螺体内和牛、羊体内,不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食物链是由吃与被吃关系建立起来的,椎实螺以水草为食,而肝片吸虫与椎实螺、牛、羊之间都是寄生关系,B错误;椎实螺天敌的种群数量与肝片吸虫的种群数量之间呈负相关,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农化品的使用能增加水草有机干物质量和椎实螺天敌死亡率,从而增加人、畜感染肝片吸虫的概率,D正确。3.【答案】B【解析】用黑光灯诱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D正确。4.【答案】C【解析】各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是: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和被分解者利用。图中d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若图示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则图中缺少的能量流向是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正确;若图示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且为恒温动物,在气温逐渐降低时,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强呼吸作用,则a值增大。假设b保持不变,a值增大,则b/a的值将减小,C错误;提高动物的食物利用率,需提高动物同化的能量,即提高b/e的值,D正确。5.【答案】D【解析】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项正确;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项正确;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减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未被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正确;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即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7.【答案】D【解析】白旗兜兰是植物,现有的白旗兜兰种群只有20余株成年植株,存在潜在价值,可能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A正确;因为白旗兜兰是虫媒传粉植物,所以人工移植要考虑新栖息生境中是否具备有效的传粉昆虫,B正确;种子在新生境中能否萌发影响新种群的自我维系与更新,所以进行移植时需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宜,C正确;由于白旗兜兰仅有20余株成年植株,故人工部分移植的白旗兜兰种群短期内遗传多样性比较低,D错误。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能量金字塔”,可确定图中Ⅰ代表生产者,Ⅳ代表消费者,而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错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B错误;Ⅰ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E1是太阳能,所以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而在Ⅰ、Ⅱ、Ⅲ、Ⅳ之间(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9.【答案】C【解析】该实验中1组、2组是湿润土壤,3组、4组是较干燥土壤,2组与4组对照,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该实验中对土壤采取了灭菌和不灭菌的处理,这是对自变量的处理,落叶上存在的微生物属于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应将各组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及土壤的湿度,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组和4组,C错误;由于1组、3组的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则1组、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而2组、4组中有微生物,但由于土壤湿度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一定差异,因此,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D正确。10.【答案】B【解析】由表中同化的量相对值可知,戊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相对值为226.50,B错误;由题表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由两条食物链组成,这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戊→乙→甲→丁和戊→丙→甲→丁,即第二营养级包括乙、丙,第三营养级为甲,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56/(12.80+10.30)×100%≈15.4%,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2000 标志重捕法 (2)5 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2分) 25 (3)增加 (4)群落 丰富度 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3分)【解析】(1)鼠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600=500∶150,解得N=2000只。(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若求所需最多能量,应选最长食物链,并按÷10%计算;若求所需最少能量,应选最短食物链,并按÷20%计算。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选最短食物链“草→高原鼠兔→鹰”,按照能量传递20%计算)需要消耗草1÷20%÷20%=25 kg。(3)若去除鼬,则鹰的营养级降低,其获得的能量增加,因此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4)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原因是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12.【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生产者 (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 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2分) 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2分) (4)比例(2分)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分)【解析】(1)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作为浮游动物的食物,故藻类属于生产者;水库中的各种生物,就包括了这一范围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本水库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要调查投放区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即上一营养级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生物积累量,投放适量的鱼苗;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要防止其天敌的捕食,故应捕杀鲢鱼、鳙鱼的天敌。(3)据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显著下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投放鲢鱼和鳙鱼捕食浮游动物和藻类,导致浮游动物减少,银鱼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银鱼数量下降。(4)通过投放鲢、鳙,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生物积累量发生了改变,故人为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比例,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具体措施是:适量地投放鲢、鳙;适量增加投放浮游动物确保鲢、鳙有足够的食物来源;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控制鲢鱼、鳙鱼的天敌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库的干扰等。13.【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蓝藻、硝化细菌(答不全不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分) (2)② (3)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4)能量流动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或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2分) (5)一定的自我调节(2分) 大力植树造林、开发并使用洁净能源等(一条即可)(2分)【解析】(1)能够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均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蓝藻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而硝化细菌等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H2O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2)根据题意可知,①是动物(兔子)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②是植物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而动物(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植物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②。(3)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5)出现雾霾说明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而雾霾的自行散去,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CO2以及一些颗粒性物质,植物具有吸收CO2和吸附颗粒物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温室效应和雾霾。1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食物和栖息空间 年龄组成(2)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 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3)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4分)【解析】(1)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若要预测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调查蜘蛛种群的年龄组成。(2)由于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的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因此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3)跟踪调查发现,两组茶园茶树的落叶量大致相同,由于实验组茶树落叶种类更多,但土壤中分解者种类单一,有机碳分解速率较慢。15.【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水体N、P含量高,藻类大量繁殖,由于遮光导致光合作用不足,细胞呼吸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也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最终造成鱼类大量死亡(4分) (2)恢复力 分解者(3)根系发达;吸收N、P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多年生(答出两点即可)(2分)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次生演替 水平 间接【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水体中N、P含量过高,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由于遮光导致光合作用不足,细胞呼吸消耗了大量氧气;同时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也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最终造成鱼类大量死亡。(2)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恢复。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将它们注入底泥中可以清除底泥中的有机物。(3)根据题意分析,研究人员利用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多个人工浮床上的方法净化水质,则这些水生植物应具备根系发达;吸收N、P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多年生等特点。(4)随着湿地生态系统的不断修复,五缘湾底栖动物、水禽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提升,这些生物加快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五缘湾湿地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五缘湾湿地公园被称为厦门的城市“绿肺”,体现了其具有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双周测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9月周测生物试题doc、生物答案-9月周测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周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2022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一中高三上学期周测五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