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雅安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雅安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高二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雅安市2020-2021学年下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
语 文 试 题
请你在做题之前仔细阅读下列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
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回答第Ⅰ卷(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高考阅卷者阅卷,时间紧、任务重,短短几十秒看的是什么?不是表面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思维。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要做到“不强词夺理、不冲动、不低俗”,就必须用理智和冷静的笔触说理。
②理智,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冷静,就是不感情用事、平心静气地运用思维“路标”词公正地推进说理。只有用“理智和冷静”的笔触进行分析说理,才能符合逻辑。所谓“符合逻辑”,就是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组句子的句与句之间,不仅要联系紧密,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而且要体现一定的关系,使说理层次更加分明。因此,紧扣观点,理智地运用思维分析诠释,并冷静地彰显体现思维关系的关联词或表层次的“路标”词,指示文脉,推进说理;这样,一篇有论证思维逻辑、有层次感的议论文便能清晰地呈现在阅卷者面前。
③如何把握逻辑关系并清晰地呈现这种逻辑关系,写出有层次感的议论文?简单易行又富有成效的办法,就是运用以下四种思维方式。
④任何一种现象,无论是好还是坏,它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运用因果思维分析,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的说,就是对事例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在这里,结果是一种“现在时”的东西——现象,而原因则是“过去式”的东西——本质。为了获得最深刻的本质,我们必须不断地运用多向“追问的”的思维,探索事物现象的最终原因,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因果分析法不仅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不容易发生偏离题意的情况,还能增强作文的思辨性。
⑤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是假设思维分析。
⑥比较思维分析,是通过将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比较分析法一般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前者是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状况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其发展趋势;后者是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判断优劣。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比较分析说理,有利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
⑦背景思维分析,即联系当今社会中鲜明的事例、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理来论证中心观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文章合为时而著”,真实地反映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扣紧时代脉搏,这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才能引起阅卷者的共鸣。
(摘编自程必荣《高考议论文赢在论证层次:用理智和冷静的笔触说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理智地运用思维分析诠释的基础上,冷静地彰显体现思维关系的关联词,能使议论文具有论证思维逻辑。
B.比较分析法只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是通过将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C.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状况的特征进行比较,因此能够找出事物的差距,判断优劣。
D.文章只有运用背景思维分析,客观地反映现实,并关注、思考现实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引起阅卷者的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全文采用层进式结构,开篇提出说理必须用“理智和冷静”的笔触,接着阐释其意义,最后提出四种简单易行又富有成效的思维方式。
B.全文运用因果论证法、假设分析法、举例论证法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力强。
C.文章第二段对 “理智”和“冷静”的含义及运用这种笔触分析说理的意义作出了具体阐释,进而指出其对于有思维逻辑、层次感的议论文的意义。
D.作者指出要写出有层次感的议论文,可以运用因果思维、假设思维、比较思维和背景思维等分析方法,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果是一种“现象”,而原因则是其“本质”;使用因果思维分析,就是从现象推究其本质,而运用“追问”的思维,则可以获得最深刻的本质,以证明论点。
B.在正常状态下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方式并公正地推导说理,能使文章说理层次更加清晰。
C.要想让一篇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与时代感,可以运用将论点和论据从因果关系上结合起来的方法来实现。
D.要想准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在使用比较思维分析时,可以使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新课改下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1、阅读题量大量增加,题目量比往年增加了5%–8%。2、阅读面也出现了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试卷要求超出课堂难度。3、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更多细节,以免学生只是敷衍背诵。
语文阅读面临的困境:1、课程教学目标的低层次徘徊。首先是课程阶段目标(特别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泛化,致使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空洞无物。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陈述,对语文学科属性和特质凸显不够,学科特有目标被泛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所替代,这一缺陷直接导致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凌空蹈虚。2、囿于课程标准中课程及教学设计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学科核心素养。3、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新高考改革体制下,语文相较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
(摘编自《转型新课改全国高考语文教学面临的窘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
材料二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当下,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简言之,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四种特殊阅读能力一致指向学生全面、高品位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综合培养学生上述四种类型的阅读能力,是实现阅读素养教学策略重构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摘编自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
材料三
与传统阅读教学中通常的单篇课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但需要指出的是,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即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事业中的群文阅读》)
4.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学生只是敷衍背诵,所以名著阅读的范围不局限于课本,名著阅读试题会考更多的细节。
B.就目前来说,很多中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低阶学习、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的层次上,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C.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难度大,得分低,成效慢,是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层次低,阅读面窄,阅读缺乏思维,难以将阅读转化为能力。
D. 群文阅读相较单篇阅读而言具有其优势,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5.下列关于材料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群文阅读就是师生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之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B.群文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并能产生积极影响。
C.群文阅读即多文章阅读,群文不是多篇文章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篇文章,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
D.“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具有群文阅读独有的行为特质和阶段特征。
6.结合材料一、材料三,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
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归宿
“真的有水啊!”一名年轻上尉惊喜地叫出来,面前确实是一片广阔的水面。在黄昏的天空下泛着粼粼波光。
又一名将军在脚下的沙子中挖着什么,“也许会有草的种子”他抬头对元帅笑着说。
一阵轰鸣,就是在这稀薄的空气中也震耳欲聋,那艘熟悉的外形粗笨的吞噬帝国飞船在人类的飞船不远处着陆,高大的舱门打开后,大牙杵着一根电线杆长度的拐杖颤颤的走下来。他感慨地看着前面这最后一批真正的人,他们身上的太空服已破旧不堪,脸上都深刻着岁月的沧桑,在黄昏的阳光中如同地球大地上一群锈迹斑斑的铁像,他犹豫了一下,才说,“人类文明完了。”
“是你们毁掉了地球文明,”元帅凝视着远方说,“你们犯下了滔天罪行!”
地球战士呆呆的看着大牙,身边的残海跳跃着黄昏的阳光,远方的新山脉流淌着血红的岩浆。
大牙陷入了回忆:“星际空间确实茫茫无际,但与你们的想象不同,为了前面千万年的航程,吞噬帝国要尽可能的多吃一些东西……文明是什么?文明就是吞噬,不停的吃啊吃,不停的扩张和膨胀,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元帅深思说:“难道生存竞争是宇宙间生命和文明进化的唯一法则?难道不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内省的、多种生命共生的文明吗?”
大牙长出一口气说:“自己生存是以征服和消灭别人为基础的,这是整个宇宙中生命和文明生存的铁的法则,谁要首先不遵从它而自省起来,就必死无疑。”
大牙一挥爪子,似乎想把自己从某种情绪中解脱出来,他转身走上飞船,再出来时端着一个扁平的方盒子,那个盒子四米见方,人们看到盒子里装满了土,土上长着一片青草,在这已无生命的世界中,这绿色令人心动。
“这是战前地球的土地,本想把这块土地带走做个纪念,哎,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吧,还是把它放回它该在的地方吧!”
元帅很长时间一动不动,他看到了——蚂蚁。
这蚂蚁是从盒子的土地里爬出来的,元帅蹲下身,让它爬到手上,举起那只手,在细细的看着它,它那黑宝石般的小身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元帅走到盒子旁。把这只蚂蚁放回那片小小的草丛中,这时他在草丛间的土里发现了其他的蚂蚁。
他站起来,对大牙说:“我们走后,这些蚂蚁和草将是地球唯一的生命了……”
大牙默默无语了。
沉默。
“元帅,我们留下来吧”一名年轻的中尉说。
元帅坚定地点点头。
时间在流逝,太阳在落下,晚霞使劫后的大地映在一片美丽的红光中,然后,有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出现,元帅发现,一直昏黄的天空出现了深蓝色,在稀薄的空气夺取他的知觉前,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太阳穴有轻微的搔动感,蚂蚁正在他的额头。这让他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在海边两棵吴榈树上拴着一个小吊床上,他仰望着灿烂的星海,妈妈的手抚摸过他的额头……
夜幕降临了,残海平静如镜,毫不走样地映着横天而过的银河,这是这个行星有史以来最宁静的一个夜晚。
在这宁静中,地球重生了。
(选自刘慈欣《时间移民》,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场面宏大,描写细腻,想象奇特,描写的虽然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和生活场景,但其反映的主题也具有现实意义。
B.文中的环境描写,既表现出地球被吞噬帝国侵占后的荒凉与贫瘠,也暗示了地球劫后重生。
C. 文中画线句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命在宇宙空间中的渺小,抒发了作者对渺小生命的赞美之情。
D.文章最后一段以“在这宁静中,地球重生了”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对文明的思考。
8.文章是怎样塑造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9.文章倒数第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
B.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
C.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
D.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城隍,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城隍,此指护城河。
B. 崩,古代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
C. 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主中书,掌传宣诏命等,称中书令。五代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明太祖朱元璋时废除。
D. 赠,即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指朝廷对有功之臣授予某种官爵、称号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孟昶先派人招降后又派人送礼,他又归附蜀。
C.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D.侯益富有心机。当王景崇按汉祖指示要杀他时,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解除了危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
(2)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二)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夜泊水村
陆 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箭上的羽毛早已脱落,叹息自己不能刻石勒功。
B.颔联写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的壮志,及对抗金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批评。
C.颈联写诗人因为时光无情,霜染双鬓,青春难再,所以他不畏生死,报国效力。
D.尾联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停泊于湖边的船上,卧听新雁鸣叫,心情复杂。
15.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2)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3)“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这一句话向门客解释了自己回避廉颇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9分)
2016年3月15日,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________,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4∶1的比分战胜人类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背后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激励人们持续不断地探索过去人工智能领域一直看似难以实现的人类智能级别。从这一点上看,( )。
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和人类的提高。任何人工智能技术的成功一定是当代最新技术综合运用的成功,片面说成谁战胜谁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说人类智慧的最后壁垒被攻破,这都是________。
“阿尔法围棋”的胜利,是不是会掀起又一次技术革命,我们还需________。然而,人工智能的进步,却可以让我们展望到人类美妙无比的前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到处都是机器人在人们的指令下为人们服务;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些对于目前医术来说几乎无解的人类大脑和神经疾病,如自闭症、老年痴呆症这样的国际医学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切都会________;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有了人工智能的协助,人类真正步入了大同的理想社会。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人类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
B.翻开人类历史,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的解放。
C.翻开人类历史,没有哪一次技术革命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D.翻开人类历史,哪一次技术革命没有不带来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革命,伴随的都是人类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的胜利有非凡的意义,也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人工智能的胜利也有划时代的、非凡的意义
C.人工智能的胜利也有非凡的、划时代的意义
D.人工智能的胜利也有非凡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尘埃落定 无稽之谈 拭目以待 迎刃而解
B.盖棺论定 天方夜谭 翘首以待 迎刃而解
C.尘埃落定 天方夜谭 拭目以待 水到渠成
D.盖棺论定 无稽之谈 翘首以待 水到渠成
20.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在谈到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时,首先想到的是其对眼晴的伤害,但其实蓝光除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之外,① 。自然界的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的,② ,如波长是600纳米-7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红色的光;波长是500纳米-6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黄色的光;波长是400纳米-5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就是蓝色的光,即蓝光。蓝光能够渗入到皮肤,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③ ,例如可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硒等的食物,这些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另外在夜间使用智能手机时要开启夜间模式等。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评选委员会评价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年的网络舆论事件中,经常出现剧情“反转”。
某中学被家长拍照爆料,学校食堂长期给学生吃变质食物,引起了广泛关注;经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事实真相却是几个家长为了制造影响,蓄意发布虚假图片、视频,以达到向校方施压的目的。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流血受伤,其被网友“人肉搜索”唾骂后,真相竟然是学生家长用口红伪造伤痕以博取关注……
网民的神经往往轻易被挑动,也往往轻易被“反转”。
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对此现象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雅安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雅安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雅安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题--余老师董老师----1排doc、高一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