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寿一中南校区2019级四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卷 2021.6.2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全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遗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
    “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赋予中国人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促使国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百姓安康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摘编自陈锋《尊崇·社稷·苍生: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文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黄河、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泰山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国泰民安,它既体现在帝王巡守、封禅祭祀之中,也体现在民间信仰上。
    C.泰山文化主要由“国泰民安”与“和合共生”构成,而从泰山文化的形成来看,“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
    D.泰山文化中的“和合”源于传统文化,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也包括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泰山文化的两大精髓,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文章引用《日讲书经解义》卷五中的语句说明“和谐包容”的泰山文化的内涵已有提升。
    C.文章在论述“和合共生”的泰山文化的内涵时,先论述“天人合一”,再论述“和谐包容”。
    D.文章运用引证、例证、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泰山文化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泰山宣传语,其内涵与“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精髓一致。
    B.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契合了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理念。
    C.泰山祈雨活动源于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体现了泰山文化和谐包容的内涵。
    D.“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赞美泰山文化,显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6.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风儿像一支刚劲的笔,将盛夏时节山林这大块文章,去除枝蔓,删繁就简,使之更有精气神。夏候鸟在迁徙之前,在河里尽兴地搅起涟漪,画出一个套着一个的空心圆,似乎在与河流吻别。雨燕飞走了,野鸭飞走了,大雁见落叶越积越厚,霜也愈来愈重,也做好编队,只待出征了。首度来金瓮河安家的东方白鹳,有一家已经远行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
    大雁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河畔聚集,给自己开欢送会似的,呀呀叫着,相互拍打翅膀,分批飞起,在空中集结,排成人字形,离开金瓮河了。它们在天空的姿态,就像一艘远航的战舰。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的则是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白鹳,在落日中起飞。它们选择的列队方式是,那对夫妻白鹳,雄性的在前领航,雌性的在中间,与来自两个家庭的五只新生白鹳并肩而行,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当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场又一场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头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他修炉子,将掉皮的墙泥抹平,将窗户钉上防风的塑料布,将门槛用棉毡裹上。他还去山里拾柴,一个冬天下来,火炉不知要吞掉多少柴火呢。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投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灰蒙蒙的时刻,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闪烁。她拽着张黑脸奔向那里。那傲雪绽放的花朵,原来是东方白鹳鲜艳的脚掌!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
    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张黑脸指着它们对德秀说:“这只白鹳叫树森,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起,咱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
    雪下林地还未冻实,他们没有工具,为两只硕大的白鹳挖墓穴,只能动用十指。他们从中午,顶风冒雪,干干歇歇,一直挖到傍晚,十指已被磨破。当他们拾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鲜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
    (节选自《候鸟的勇敢》,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详细地描写大雁选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迁徙,而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则选择黄昏时分迁徙,这是因为它们的迁徙习惯不同。
    B.“落日血红”时东方白鹳的迁徙,雪原上的红脚掌,以及白羽落血“仿佛落了梅花”等都表现出了语言的色彩美,富有画面感。
    C.张黑脸做好了为受伤白鹳而留守管护站过冬的准备等,既表现了他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也表现了他的爱鸟如命,淳朴善良。
    D.两只勇敢的候鸟与张黑脸、德秀他们两位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应的彼此映照关系,小说歌颂鸟之爱情也歌颂人间爱情。
    8.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9.“文似看山不喜平”,请分析小说在两只东方白鹳迁徙上的情节设置及其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玄字圣公,光武族兄也。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
    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分散引去。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以应之。圣公因往从牧等,为其军安集掾。是时,光武及兄伯升亦起舂陵,与诸部合兵而进。四年正月,破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斩之,号圣公为更始将军。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更始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即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于是大赦天下,建元曰更始元年。
    更始纳赵萌女为夫人,有宠,遂委政于萌,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曰:“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赵萌专权,威福自己。郎吏有说萌放纵者,更始怒,拔剑击之,自是无复敢言。萌私忿侍中,引下斩之。更始救请,不从。军帅将军豫章李淑上书谏,更始怒,系淑诏狱。自是,关中离心,四方怨叛。诸将出征,各自专置牧守,州郡交错,不知所从。十月,更始遂随禄肉袒诣长乐宫,上玺绶于盆子。赤眉坐更始,置庭中,将杀之。刘恭、谢禄为请,不能得,遂引更始出。
    三辅苦赤眉暴虐,皆怜更始,而张昂等以为虑,谓禄曰:“今诸营长多欲篡圣公者。一旦失之,合兵攻公,自灭之道也。”于是禄使从兵与更始共牧马于郊下,因令缢杀之。刘恭夜往收臧其尸。光武闻而伤焉。诏大司徒邓禹葬之于霸陵。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
    B.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
    C.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
    D.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巳,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庚辰,后一位是壬午。此处是用干支来记载天日。
    B.建元,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文中指刘玄被立为天子后,给自己建立年号。
    C.玺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文中写了刘玄将印玺献给刘盆子。
    D.三辅,汉朝以虾蟆陵、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现在陕西西安附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玄投靠陈牧,做了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后刘玄被称为更始将军,由于当时众军没有统领,各将领就共同商议立更始为天子。
    B.更始向来懦弱,就是在即皇帝位、接受群臣朝拜时,也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完全缺乏一种天子的龙虎声威。
    C.更始帝即位后沉于声色,日夜与妇人饮酒作乐,荒于政事,任由赵萌专权,弄得群臣抱怨,最终国灭身死,真是“逸豫可以亡身”。
    D.赤眉让更始坐看,准备杀掉他,刘恭、谢禄为更始求情不得便将他带走。后来更始被谢禄杀害,光武听到此消息后十分悲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

    (2) 郎吏有说萌放纵者,更始怒,拔剑击之,自是无复敢言。萌私忿侍中,引下斩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会县任职。 ②《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极言家贫。 ③《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蕲”同“祈”,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南北远隔,音信难通,想要委托鸿雁传信也做不到。
    B.颈联上句写友人生活清贫,赞其为官清廉,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
    C.尾联想象友人身处恶劣环境仍坚持读书,既表达敬佩、怜悯之意,也为友人鸣不平。
    D.全诗善于用典,翻出新意,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又情深意挚,寄慨深长,亲切感人。
    15.著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逍遥游》中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②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 )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勤奋,创造了____________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 ) “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_______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当然,号召辛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不容许________地侵犯休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国,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_____、更有尊严,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胼手胝足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 、 B.、 : ; 无
    C., : , 无 D.、 。 ;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 信手拈来 肆无忌惮 保障
    B.沧海桑田 唾手可得 随心所欲 保证
    C.天翻地覆 唾手可得 肆无忌惮 保障
    D.天翻地覆 信手拈来 随心所欲 保证
    19.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都靠的是劳动的双手 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B.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C.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创造 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D.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唯有以劳动为人生的基调,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主要是因为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除了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之外,一个城市有没有申办冬奥会的权力,①_________: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申办城市两项气象指标中有一项可能性低于75%,②________。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30%,雪上项目约占70%。相比于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在室外,③________,比如大雾、大风等因素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线,雪量则决定赛事能否进行。
    21.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5分)
    ①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②蜡染古时候被称为蜡缬。
    ③始于秦汉,盛于隋唐,流传至今。
    ④蜡染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⑤蜡染是用蜡刀点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图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60分)
    近日,《解放军报》披露了解放军官兵在 2020 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中牺牲和负伤全过程: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这5位英雄的家属、师友和战友告诉记者,边防军人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他们的人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宁洒热血,不失寸土。"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学校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作“学英雄,做先锋”的国旗下演讲。
    ②给戍边英雄的家人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仁寿一中南校区2019级四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C (“国泰民安是主体部分”于原文无据)
    2.D (文中没有对比及比喻论证)
    3.A (B项,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与“泰山文化中和合共生的理念不符";C项,体现的应是“天人合一”的内涵;D项,“意在赞美泰山文化”错,原文是“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
    4.D “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原文没有说“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类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机器人没有这种能力。故选D
    5.C “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错误。由原文“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只能让机器人迷糊”可知,机器无法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只能让机器人迷糊,选项曲解文意。“最终超越人类”也没有依据。
    6.示例一:同意。
    ①材料一是悲观的,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威胁,在对待人工智能问题上,必须树立底线思维;②材料二是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人类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示例二:不同意。
    ①两者关注的领域不同,材料一讨论的是科技发展领域的人工智能,材料二讨论的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人工智能;②因为关注领域不同,即使两者态度有所不同,也不构成截然相反的关系。
    解析:材料一主要是从人工智能对人类“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来谈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材料二则是讲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人类智能的卓越。二者不同,说截然相反则有失偏颇。
    材料一整体上对人工智能发展持悲观看法,而材料二则不同,主要是指出人工智能的缺陷,同时指出了人类智能的优越性,从悲观、乐观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不同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A “迁徙习惯不同”错,应是它们不舍受伤大雁,突出其有情有义。
    8答:
    ①交代了小说的环境(或故事发生背景)。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为候鸟南飞提供背景。②渲染了肃杀疏朗的氛围,暗示了小说的结局。③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写众多夏候鸟开始迁徙,与受伤的东方白鹳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东方白鹳的迁徙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一点从环境本身入手,第二点为渲染气氛,第三点考虑与情节的关系。注意分析要结合原文。每点2分。从主题角度给要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
    ①情节上一波三折:首先是最后一批东方白鹳开始迁徙,但受伤的雄性白鹳不在其中;然后是雌性白鹳去而复返,帮助受伤的伴侣一起起飞;最后是两只东方白鹳在暴风雪中殒命,未能完成迁徙。②艺术效果一:照应标题“候鸟的勇敢”,使文题一致。③艺术效果二:突出了主旨,表现了两只东方白鹳大无畏的勇敢和生死相依的爱情,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点,作答指向很明确:在情节上的表现及效果。情节答“较为曲折”或“有波折”之类的话都可以。效果一是结构艺术,二是阅读的审美体验。注意结合文本作答,不能只答一些公式化的语句。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 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系”的宾语应是“父”,即逮捕了刘圣公的父亲,刘圣公父亲的名字叫刘子张,所以应在“张”后断开,排除A、D;“出”的宾语应是“子张”,所以应在“张”后断开,排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他的弟弟被人杀害,他就结交宾客,想为弟弟报仇。宾客犯了法,他避开官府捕捉逃到了平林。官府把他的父亲刘子张捉去。刘玄假装死了,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于是释放了刘子张,刘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
    11.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虾蟆陵”是错误的。汉朝以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12.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赤眉让更始坐看”是错误的。由原文“赤眉坐更始”可知,是赤眉罪责更始。
    13.(1)群臣有事想上奏于他,更始常常因喝醉了酒而不能接见,有时不得已,就命令侍中坐在帷帐内答话。(“言事”、“辄”前省略主语、“辄”、“与”后省略宾语、“语”各1分,)
    (2)有直言赵萌放纵的郎吏,更始大怒,拔剑砍击他。自此以后没有人敢再讲话。赵萌暗地里仇恨侍中,带出来将他杀害(“自是”、“忿”“引”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玄字圣公,光武帝的族兄。他的弟弟被人杀害,他就结交宾客,想为弟弟报仇。宾客犯了法,他避开官府捕捉逃到了平林。官府把他的父亲刘子张捉去。刘玄假装死了,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于是释放了刘子张,刘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
    地皇三年,发生了大病疫,死者几乎达半数,于是各部分散引去。平林人陈牧、廖湛又聚众千余人,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圣公就往投陈牧等,做了陈牧手下的安集掾。这时,光武和他的哥哥刘伯升也在舂陵,与各部合兵而进。地皇四年正月,破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并把他们斩了,称刘玄为更始将军。这时军众虽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各将领就共同商议立更始为天子。二月辛巳,在淯水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陈列军队、举行大会。更始(刘圣公)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更始向来懦弱,见到这种场面,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于是大赦天下,建年号为更始元年。
    更始纳赵萌女儿为夫人,很宠爱,于是把政事委托赵萌办理,自己日夜与妇人在后庭饮酒取乐。群臣有事想上奏于他,更始常常因喝醉了酒而不能接见,有时不得已,就命令侍中坐在帷帐内答话。诸将听出来答话的不是更始的声音,出来后都抱怨说:“在成败还不可知,为何放纵成这个样子!”韩夫人尤其嗜好喝酒,每侍奉更始饮酒,见到常侍奏事,时常发怒说:“帝正和我饮酒,你为什么偏偏拣这个时候来奏事呢?”起身,把书案都捶破了。赵萌专权,作威作福。郎吏有的直言赵萌放纵的,更始怒,拔剑相击。自此以后没有人敢再讲话。赵萌仇恨侍中,带出来将他杀害。更始出面救他,赵萌不从。军帅将军豫章李淑上书规劝,更始怒,下令将李淑逮捕入狱。自此以后关中离心,四方纷纷怨恨叛变。诸将出征,各自安置自己的亲信来担任州牧郡守,这样州郡交错,不知所从。十月,更始就随谢禄赤膊到长乐宫,将皇帝的印绶奉献给刘盆子。赤眉罪责更始,置于庭中,准备杀掉。刘恭、谢禄为更始说情,赤眉没有答应,于是把更始带去。
    三辅苦于赤眉暴虐,都怜悯更始,而张昂等深以为虑,对谢禄说:“现在各营统帅多想夺取圣公,一旦失去了圣公,大家合兵向你进攻,你就是自取灭亡了。”于是谢禄派亲兵与更始一起到郊外去牧马,密令亲兵把更始绞杀了。刘恭夜晚去收藏更始尸体。光武听到消息很是悲伤,下诏令大司徒邓禹将更始葬于霸陵。
    14.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能力。B项,“颈联……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错误,从诗中来看,“治病不蕲三折肱”意思是“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故选B。)
    15.①手法上,“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作者与友人短暂相聚的欢乐、长久分离(漂泊)的凄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句法上,两句纯用名词(名词性词组、意象),描绘出两种不同的画面(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16. ①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②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③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
    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
    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号,
    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18.C 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又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从修饰的对象“巨变”看,应选“天翻地覆”。 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根据语境“有人说,幸福不是”,应选“唾手可得”。 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贬义词。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性词。语境强调没有顾忌,不怕法律制裁,故应选“肆无忌惮”。 保证:担保,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根据语境“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此处用“保障”更合适。
    19.D 此类题需熟知病句的类型,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第一个句子,“要靠……来托举”与“靠的是……”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第二个句子,“唱响”与“篇章”搭配不当。
    20.①还取决于两个气象指标 ②则没有申办权 ③更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详解】第一空,根据后面“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等信息,可知此处说的两点都与气象有关,故填的内容是“还取决于两个气象指标”。 第二空,据前句说的“如果申办城市两项气象指标中有一项可能性低于75%”,可知此处是说申办城市要具备这两项气象指标,如果有一项可能性低于75%”,就不能申办,所以要填的是“则没有申办权”。 第三空,由前句“雪上项目在室外”,和后句“比如大雾、大风等因素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线,雪量则决定赛事能否进行”,可知此处是说雪上项目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大,故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是“更易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21. 参考答案:蜡染是一种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始于秦汉、盛于隋唐、流传至今的,用蜡刀点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图案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详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这是把短句变成长句,而且是以“蜡染”为开头。考生要先分析所给的五个句子,确定主干句,应是第一句,即“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然后分析另外四个句子,分析这四个句子的内容,明确其顺序,再把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主干句,让这些内容作为“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的修饰语,②是蜡染的古称,④是蜡染的历史地位,这两句应放在一起,③是蜡染的发展历史,⑤是蜡染的操作过程。考生可以按照这一顺序把这些内容拆入主干句中。
    四、作文(60分)
    22.略

    相关试卷

    2020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四川省仁寿一中校南校区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