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音乐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节奏练习,学习新课,歌曲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咏鹅》执教者 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咏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这是一首根据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词创作的歌曲,表现鹅在湖面上自由游戈的神态。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歌曲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歌曲旋律主要在中音区,表现在池塘中悠闲地游来游去的鹅。第三乐句音区转高,形象地描绘了引吭高歌的鹅的形象;第五、六乐句重复第三、四乐句而结束。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吟唱,使之感受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华夏情韵、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节奏感、韵律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热情好动希望参与,渴望交流。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唐诗,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一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唱歌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出现个别学生喊唱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用轻声来演唱,用明亮柔和的声音,活泼轻快的情绪,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来演唱。并在活动中,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与他人进行合作,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明确休止符的用法,感受四二拍的强弱。 3、能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过程与方法目标1、激发兴趣,已达到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2、用小乐器、身边发生的东西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3、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音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难点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1、将《咏鹅》的诗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抓住孩子每一环节的感受,利用对学生的评价,自然地将孩子一步一步带入诗境当中。2、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体现新课标重要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3、本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2分钟)一、组织教学师:现在先让我们来随着音乐放松一下。唱歌的形式师生问好。 学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跟老师做律动。 组织教学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二、情境导入(5分钟) 二、情境导入:1、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个谜语让你们猜猜看: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谁能猜到这是什?2、教师找学生回答,给予鼓励3、多媒体出示鹅的图片:师:老师让你们看一副美丽的图片,看到它你们想到哪首古诗呢?师:《咏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玩耍悠闲自在的情景,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4、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教师朗诵《咏鹅》并提问师:听老师读一遍这首古诗,你们仔细听诗中写了什么?5、指名学生朗读一遍、全体齐读并提出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回答谜底:大白鹅 学生认真观看投影,回答:《咏鹅》 学生听老师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写出了鹅的可爱、作者很喜欢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此课感兴趣。 三、节奏练习(5分钟)三、节奏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读的真好听,下面我给大家表演另一种不同的朗读(1)出示课件,教师按节奏朗读鹅 鹅 鹅 0 曲项 向天 歌 0 白 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清 波 0 (2)讲解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师: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握拳不出声表示,遇到0时注意停顿一拍(3)师生同读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边拍手一边按节奏读,注意四分休止符 学生看投影出示的节奏跟老师按节奏朗读。 四、学习新课(13分) 四、学习新课师:同学们,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1、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师:这首歌好听吗?想不想马上学?2、复听歌曲(带着问题听)师:《咏鹅》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的?3、多媒体出示课件歌词,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并提出要求师: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观察老师读的顺序?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遇到四分休止符0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6、全体同学按节奏齐读歌词。7、分句教唱歌词,注意四分休止符8、完整演唱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9、师生随琴接唱歌曲。10、再次集体完整演唱歌曲,反馈纠错11、分组演唱、指名同学演唱师: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仔细聆听歌曲。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优美的情绪。 学生回答:停顿一拍,老师读了四次。 按节奏齐读歌词。 学生随琴跟老师接唱歌曲。 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体现两种节奏的不同,从而引出休止符,对比两个节奏的不同以及注意休止符的位置。 五、歌曲拓展(12分) 五、歌曲拓展师:优美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表演热情,老师认为每个同学都有表演天分,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吗?老师建议你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看谁的动作最新颖、有创意、最精彩,谁的表情最丰富。1、分组讨论(分三个小组:朗诵组、表演组、器乐组)师:朗诵组的同学想想诗的意境,表演组的同学,自由想象,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器乐组的同学拿起自己喜欢的小乐器随着音乐的节拍打起来。2、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自由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3、各组展示表演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大家都做得非常好,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好吗?学生回答:舞蹈、朗诵、打击乐。 学生自由结组讨论、表演 各组分别展示。然后朗诵组先朗读一遍《咏鹅》,歌舞表演组和乐器配乐组的同学跟音乐舞蹈、演奏。 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课堂小结2分钟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唱《咏鹅》这首歌,还用不同的形式使这首歌变得更加多彩,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下课!布置作业1分钟大家回去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课后你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古诗歌曲,来欣赏、学唱。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来创遍古诗词的音乐,好吗?板书设计咏鹅歌曲的拍子:2/4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歌曲的情绪:优美、愉悦的教学反思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的形式有看、说、读、演、唱、跳。整堂课下来学生轻松愉快,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后反思,我对本课教学做如下小结。成功之处:1、谜语激趣,故事导入。导入新课前,我先和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大白鹅。这个环节较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借助多媒体,化难为易。我通过多媒体将诗中情景展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便于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及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部分,同时让学生动手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曲项向天歌”“拨清波”),在感知鹅的形象的基础上来理解诗意。 3、拓展延伸,激发情趣。在学生进行读、演、唱之后,出示鹅的其它模样的图片,学生欣赏,在一段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配乐中,学生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将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流露于画,激发了情趣。不足之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讲解示范过于多,没有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各个难题虽迎刃而解,学生却缺乏动脑思考的过程,这是让人觉得课堂太顺的重要因素。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上完一节课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积淀。在反思和教学中成长,力争使每一节课都精彩,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授新课,巩固歌曲及编创展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导入,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总结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唱歌 咏鹅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