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4课《书间精灵——藏书票》课件PPT+教案 课件 35 次下载
- 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课件PPT+教案 课件 32 次下载
- 第2课《借物寓意》课件PPT+教案 课件 37 次下载
- 第四单元《自己办展览》课件PPT+教案 课件 38 次下载
- 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课件PPT+教案 课件 34 次下载
初中人教版第3课 寄情山水图文ppt课件
展开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课题 | 寄情山水 |
教学目标 |
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树木山石的基本画法、理解“三远法”。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以及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
教学重点 | 初步掌握树木山石的基本画法、理解“三远法”。 |
教学难点 | 如何用笔墨去表达寄情山水的意境。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毛笔、墨水、宣纸 学生准备:毛笔、墨水、宣纸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文献资料一般记载萌芽于晋朝,东汉时期的汉化象砖《采莲图》是一幅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有着山水画基本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至魏晋时期出现了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得尽然有序,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直到隋末唐初山水画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成为独立画科。被称为“唐画之祖”的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他用青绿重着山水,以俯瞰构图的形式,实现了咫尺千里的效果,形成隋代山水画的新格局。 唐初,在隋代山水画成就的基础上开始了山水画史上的“山水之变”。李思训师从展子虔“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风格,他的《江帆楼阁图》被称为古典山水画的高峰。显现了唐代山水画高度成熟的水平。后来其子李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他的《明皇幸蜀图》着重用青绿重色增强春的气息,给人以气派宏伟之感。 唐代的另一位山水画大师王维以《辋川图》“意出尘外”的表现,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画中有诗”的规范和传统。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山水画,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横岭侧峰,丘壑连绵,波光缥缈,远树寒烟......画家寄情山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山水画追求“意境之美”,可以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那什么是意境呢? 二、整体感知 意境是什么?画面景真情切,能引发观者的共鸣,能让人感到有画外之意、景外之境,有着无穷的韵味,这便是作品的意境。 意境的表达离不开空间关系的处理,“三远法”构图方式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所谓“三远”,就是高远、平远、深远。老师这里给大家出示三幅山水作品,请大家用以上三个词来连线并说明理由。(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可染《漓江山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教师总结: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将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三、探究学习 参考教材中的图示,示范山石的表现: 1.画石须先勾出形状。 2.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石的脉络凸凹。 3.再用干笔侧锋擦出山石粗糙的质感。 4.最后以湿润的墨或色渲染,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四、巩固提升 学生自由体会树木和云水的画法,教师辅导点评并提示学生注意:画树主要应表现出树枝向四面生长的自然形态,叫做“树分四枝”。最后点叶,注意叶点的大小和疏密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山水画的作画步骤:勾勒、皴擦、点染。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国画只是中国众多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山水画家。希望大家课下有兴趣多去了解传统艺术,为继承了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课后作业 | 灵活运用所学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以及“三远法”的构图方法,表现一幅富有意境的山水画。 |
板书设计 | 《寄情山水》 “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写意山水画步骤:勾勒、皴擦、点染。 |
教学反思 |
|
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远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第3课 寄情山水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第3课 寄情山水集体备课课件ppt,共9页。
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3课 寄情山水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