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章末复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复习杠杆五要素,会作力臂图示;
1.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1.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1.4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2.1通过小组讨论、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
2.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会用实际情况完成需要复习的基础内容的搭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团队合作,将知识应用与生活,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的基础知识梳理
难点: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3教学过程: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知识点一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例题1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__m;通过探究,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水平(2)1 0.6 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例题2 如图甲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可绕O点转动,重为6N的物体P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处,拉力F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此状态下拉力F1=______N.试作出F1的力臂l1.
解析:过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需要延长)作垂线,垂线段即是动力臂l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道l1=OB,又知阻力臂l2=OB,所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F1=F2=6N.
答案:6 F1的力臂如图乙所示.
知识点二 滑轮和其他简单机械
例题3如图所示,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机械的是( )
解析: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扳手、自行车的车把均是轮轴,属于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
答案:C
例题4 如图所示,图中是一个______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为1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若F拉滑轮运动的速度是1m/s,则物体A移动的速度是______.
解析:选择滑轮作为研究对象,无论装置怎么改,都是受三个力,且三个力都平衡,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等于作用在绳上的力的2倍,F=2 F1=2F2,如图所示,绳子一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即v绳=2v物.
答案:动 5N 2m/s
例题5 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
A.270N B.360N
C.540N D.720N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机械的组合题,题目中用到了杠杆和滑轮.先研究滑轮,这是一个动滑轮,它可以省一半的力,物体和滑轮的总重为:G总=500N+40N=540N,因此绳子对杠杆的拉力(即杠杆的阻力)为F阻=G总=270N.再研究杠杆,设相邻两个标度间的距离为l,则动力臂为3l,阻力臂为4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答案:B
知识点三 机械效率
例题6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利用杠杆来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杠杆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根据功的计算式和机械效率的定义可得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在钩码重一定时,提升相同高度,则有用功一定,因此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原因是额外功,即克服杠杆的重力所做的功;当钩码位置移到C点时,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重心向上移动的距离变小,即额外功减小,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此时机械效率变大.
答案:(1) (2)杠杆的自重 (3)变大
例题7 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1)在第1、2、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3)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______(填“省力”或“费力”).
解析:通过表格数据1、2、3可以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拉物体时拉力沿斜面向上,拉力做的功为W=Fs为总功,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W有=Gh为有用功,其机械效率;实验的1、4、5次实验中斜面的倾角不同,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故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2与4或3与5可以看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角越小,所用的拉力越小,即越省力.
答案:(1)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6 58.3% (3)斜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或小),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或高) (4)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5)省力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5巩固练习
1.关于滑轮、滑轮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定滑轮可以省力
B.定滑轮是等臂杠杆
C.只使用动滑轮就会改变力的方向
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2.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如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坠砣,其中左侧滑轮是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_____cm(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3.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钩码均相同,杠杆质量均匀,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1)实验前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将杠杆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尝试在A点下方再加挂2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他可以将挂在B点的钩码______(填具体操作);
(3)小明又尝试用弹簧测力计代替B点悬挂的钩码,并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丙,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阻力影响)
(4)小刚同学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小明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一辆重为2×104N的汽车陷入泥潭中,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匀速拉动汽车移动2m,若已知汽车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103N。求这过程中
(1)绳头需要拉动多少距离?
(2)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F才能拉动汽车?
5.如图所示,重为100牛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0.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F为10牛,(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
(2)绳子自由端在10秒内移动的距离。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牛,物体A的重力为50牛。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移动了4米,所用的时间是10秒。求: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
(2)拉力F的大小?
参考答案:
1.B
2. 定 15
3. 平衡 左 左 向右移动2格 不变 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4.(1)6m;(2)1000N
5.(1)20N;(2)4m
6.(1)20N;(2)10N
6课后反思
很早就已经结束了这课的教学,因为一直忙于送教、搞教研活动,也没静心下来对这课作必要的小结。本课从自行车上的制动装置入手,作为教学的引点,我觉得安排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上的具体运用,也给孩子一个适当的铺垫。我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特意从自行车修理店要来了一个自行车的普通制动装置,让学生在真实的实物面前,感知轮轴的运用,感觉效果还是可以的,至于变速自行车的装置,在前有的基础上用图例的方式教学变得顺理成章。
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跑到我们学校的车棚里让孩子们自主观察。观察之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导,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观察顺序的指导,二是观察方法的指导。为什么要指导观察顺序?因为我觉得自行车首先要给它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去寻找部分中自行车上简单机械的具体运用,这样不至于“乱点鸳鸯”,也让孩子系统地知道自行车的结构,因为自行车制动装置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基本会将自行车分成若干部分了。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检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即时练习,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7.3 重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7.3 重力教学设计,共8页。
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