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优质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说大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庄子•秋水》 《庄子·列御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学习任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石(shí)之瓠(hù)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pōu)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子:即惠施,宋国人,曾做梁惠王的相。
以盛水浆:以(之)盛水浆。用大葫芦盛水浆。
【疏通词句】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鬻技:出售制药的秘方。鬻:卖,出售。
方:药方。制成药涂在手上,冬天可防冻疮。
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将:动词,带领(军队)。
或:有的人。以:凭借。以封:以(之)封。
大樽:大瓠形似大酒樽,拴在身上可使人漂浮渡水。俗称腰舟。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植养大,结出果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处可容。(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破了它。”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物,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就去取悦吴王。
【解说大意】
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带领军队。在冬天,和越人水战(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结果大败越军,(吴王)就割地封赏他。能让手不冻裂,药方是同样的,有人借此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的缘故啊。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系着把它当作腰舟浮游在江湖之上,反却担忧它太大而无处可用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惠子讲故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讥讽庄子学说。庄子讲故事: (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2)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 ,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 无用之“大用” 。
『学习任务』请你说说惠子与庄子所讲故事的用意。
【理解内涵】
(1)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2)说明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
『学习任务』《五石之瓠》有什么寓意?
(3)要善于转换视角,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超越他人,发现事物不一样的价值。……是否庄子本意?
【理解内涵】《五石之瓠》与《逍遥游》
『学习任务』通读《逍遥游》后,你发现《五石之瓠》与《逍遥游》有什么内在联系?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
大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学习任务』从“大瓠之用”与“大树之用”看,庄子所说大用是怎样的大用?从中看到怎样的形象与追求?
庄子“无用之大用”—— 天地与心灵融合,精神逍遥自由
“大瓠之用”与“大树之用”展现:突破现实束缚、无所依傍、游心于无穷的逍遥游形象;超尘脱俗、悠游自在、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庄子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无用”“大用” 之辩,强调注重内在生命价值,抛开一切外物条件,不为世用才能“逍遥”,“无用之用”才是“大用”。庄子不仅批评世俗的狭隘功利性,也自然点出《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的生命题旨。
【探究章旨】《五石之瓠》与《逍遥游》
『学习任务』庄子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逍遥游》中还写到类似的情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见识不通达,不能通晓领悟。
蜩与学鸠:因为自身飞不高、行不远,所以认识有局限,无法理解大鹏;自以为无所依赖,十分自由。 ——见识不通达说明:认识上存在“小知”与“大知” 。
『学习任务』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大鹏?故事有什么用意?
蜩、学鸠:限于“小知”,没有“大知”庄子批评惠子:“大”对“小”的反讥“无用”“有用” 之辩,“小大之辩”:都表明“小知”不及“大知”。
【探究章旨】《五石之瓠》与《逍遥游》
『练习一』难句翻译(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3)其坚不能自举也(4)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练习二』熟读课文《五石之瓠》。
【练习作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五石之瓠》课件pptx、《五石之瓠》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共42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濠梁之辩,初读感知,研习意蕴,一葫芦何其大,二葫芦的N种用法,后世评价,拓展探究,『课后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