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1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2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3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4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5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6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7页
    2.2.2《五石之瓠》(第二课时)-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一等奖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逍遥游“无待”,“游”游心,阅读方法,古今视角,经典之用,整合探究,练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宋人:以百金售卖药方 客人:取悦吴王获封赏惠子:用葫芦做瓢盛水“知效一官”四种人:执着功名
    【探究章旨】《五石之瓠》与《逍遥游》
    『学习任务』《五石之瓠》中,宋人、客人及惠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与《逍遥游》有何联系?
    功利之心,皆有所“待”
    《逍遥游》:万物处于各种限制中,皆有所“待”自然界:大鹏、蜩、学鸠等人类社会:“知效一官”等、宋荣子、列子
    皆有所凭借,达不到逍遥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摆脱一切主客观束缚,精神上达到无己、无功、 无名的绝对自由状态。 陆树芝《庄子雪》:“此则与造化者游,而为逍遥之极致者。通篇主意,至此方点出,为全书之纲。”
    “游”字点明要义 ——“游心”
    以“游”表达精神的自由活动。“游”字在《庄子》中出现106次。“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乘物以游心。” (《人间世》)“游心于无穷。” (《则阳》)“游心于物之初。” (《田子方》)“游乎天地之一气。” (《大宗师》 )
    “游心”,是把人从人为及自为的重重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自由的活动,是将“自然”内化到人的精神世界,与个体生命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和谐、恬淡、美好的自然境界。 《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反映着人对思想自由和精神自由的追求。(2)呈现出以艺术的、审美的心境感知天地万物的美感。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知北游》)“《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耽贵柔,孔子贵仁’,那么比较起来,庄子就是贵游。如果用两个字分别概括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则老子为‘无为’,庄子为‘游心’。” (陈鼓应《解读》 P21)
    整体而不碎片;联系而不割裂;全面而不片面 走入经典源头,领悟真知灼见
    首先,强调人应注重生命的内在价值,与庄子身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学习任务』站在历史和今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有用”“无用”的观点?
    “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孟子·梁惠王下》)“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庄子·在宥》) 在政治黑暗、动荡混乱社会,该以何种方式生存?
    其次,庄子告诉人们:避开纷乱现实,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让精神的自由去解放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顺应本性,游于无穷,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游”境界,才是“无用之大用”。
    第三,如何在乱世中进行自救和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人格独立,表现出庄子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独立超拔的精神。第四,追求生命内在价值之“大用”,对后世影响巨大。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打上庄子印记。
    第五,追求“绝对自由”,是缺乏现实基础的理想人生境界,在当时社会不可能实现。第六,庄子“有用”“无用”的思辨认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困境中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智慧,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庄子说理:《五石之瓠》以问答对话、寓言故事形象说理,富有想象,含蓄婉曲,令人回味。《逍遥游》对比中借助寓言故事,层层相接,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大鹏与小雀,大知与小知,大用与无用等)鲁迅:“(庄子)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比较赏析】
    『学习任务』庄子与老子阐述看法的言说方式有什么不同?各有何妙处?
    老子说理:言简意赅,精要准确,理性冷静。有的于生活现象中蕴含道理,平易有说服力,如: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有的直接论说道理,观点一目了然。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的运用比喻、排比,简洁有力,寓意鲜明。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任务』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1: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是否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有了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的“仰望星空”一样,它给生命以方向、以希望。就像苏轼,远谪黄州,政治失意,人生遇到低谷。但当他让生命融入天地自然,认识到“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东坡。苏轼在所谓的“无用”之中成就了人生的“大用”。舍弃无用,也许就舍弃了生活本身。
    示例2:“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即便是人类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在刚开始时,也曾经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初始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而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之后,他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为了大用。
    示例3: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学习任务』在个人如何立身处世方面,儒家、道家的观点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就此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两条,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儒家: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即克制和超越个体生理本能、感性欲望;“复礼”,即按照社会典章制度和伦理原则行事,做到在视、听、言、动诸方面皆合于礼。儒家强调的是社会伦理原则对个体生命的制约,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道家: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强调解除精神上一切束缚,逍遥于四海之外。逍遥游就是要达到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达到心灵与天地同一、和宇宙万物并生的生命境界,完全超脱儒家所谓的“仁义礼智”。
    中国知识分子既有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面,以社会伦理原则约束自身,积极入世,担当责任;同时又有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一面,必要时采取超然物外的通达态度,顺应自然而不刻意强求。 历史上有不少士大夫如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等,他们为官时或在顺境中以儒家为归依,坚守道德良知,做忠臣良将;在野时或处逆境中则以道家为归依,洒脱自在,淡泊名利,独善其身。 儒道交替为用,士大夫们可在曲折人生中左右逢源,不失其精神依托,这是进退出处之道。这种“士”的精神其实质就是儒道并立互补。林语堂先生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这的确是精要恰当的概括。
    (1)清代刘熙载评价庄子:“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如庄子所谓‘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今子有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是也。”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一评价?(2)请以卡片或表格形式,整理、归纳《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中“之”“而”“以”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五石之瓠》课件pptx、《五石之瓠》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共42页。

    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濠梁之辩,初读感知,研习意蕴,一葫芦何其大,二葫芦的N种用法,后世评价,拓展探究,『课后探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