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解答题 2021年春湖南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06解答题 2021年春湖南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问题,的数据见表,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6解答题 2021年春湖南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
四.解答题(共17小题)
26.(2021春•湖南期末)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在周期表中位置 。
(2)若将此元素周期表分为A、B、C、D区,其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区。
(3)所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 ,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 。
(4)硬度最大的单质是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 。(用物质的名称填写)
(5)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与酸、碱都反应的金属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与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 ;
27.(2021春•湖南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钠与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
(2)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的银锌原电池中.银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锌电极的反应式为 ,溶液中SO42﹣向 极移动。
(3)将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反应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
①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2molA气体,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8.(2021春•邵东市校级期末)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如图1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U形导管中液面A (填“上升”或“下降”),
说明此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①下列措施能够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及时分离水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e.充入NO2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
②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e.c(NO2)=2c(N2)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2 mol NO2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该电池采用KOH溶液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 (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
②a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
29.(2021春•临湘市期末)碳、硅、锗、锡、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
(1)铅蓄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SO42﹣═2Pb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为 ,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PbO2可发生如图2所示的转化。
①写出“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400℃~1450℃时,石英、焦炭和氮气可反应生成耐高温、硬度大的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6C+2N2X+6CO。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是 。(填字母)
a.将石英和焦炭充分混合
b.增大N2的浓度
c.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
(4)甲醇是常见的燃料电池原料,CO2催化氢化可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H<0。在2L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H2的混合气体,反应10min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75%。则0~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0.(2021春•开福区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开始时加入4mol A、6mol B、2mol C,在2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3mol.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 ;
(2)2min末时,B的浓度为c(B)= .
31.(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1)温度恒容条件下,O2的浓度在2min内由0.4mol/L变成了0.1mol/L,则由SO2表示的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若压缩气体体积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C(g)△H=+85.1kJ•mol﹣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100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3.(2021春•湖南期末)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在容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0min
3min
6min
9min
12min
n(CH3OH)/mol
0
0.50
0.65
0.74
0.74
n(CO2)/mol
1
0.50
0.35
a
0.26
(1)a= ;3~9min内,v(CO2)= mol•L﹣1•min。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H2,同时生成1mol 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上述反应6min末时,已消耗掉的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4)上述反应12min末时,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 。
(5)第3min时v正(CH3OH) (填“>”、“<”、“=”或“无法比较”)第9min时v逆(CH3OH).
(6)在恒温条件下,若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X(g)⇌nY(g),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c(X)/mol•L﹣1
0.2
c
0.6
0.6
0.6
c(Y)/mol•L﹣1
0.6
c
0.4
0.4
0.4
①m:n= 。
②c=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4.(2021春•天心区校级期末)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可以制备氯化铵、纯碱、金属镁等物质,其流程如图:
(1)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2)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 。
(3)粗盐中含Ca2+、Mg2+、SO42﹣一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盐酸调节溶液至中性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⑤②③①④⑥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35.(2021春•湖南期末)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填序号)。
A.食盐
B.淡水
C.烧碱
D.纯碱
E.溴
(2)大量的镁从海水中提取,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工业上常用“沉镁”物质X的是 ,“氯化”过程中的气态副产物常用作还原剂,“氯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实验室提取碘的步骤如下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海带灰中含有硫酸镁、碳酸钠等,在实验步骤 (填序号)中实现与碘分离。
②写出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6.(2021春•湖南期末)二氧化硫既能污染环境,又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采集硫酸型酸雨样品,随着时间的变化,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表中数据:
测定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5
4.60
4.58
4.50
4.50
酸雨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①减少用煤作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监测并治理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
⑥收集大气中氮氧化物制备硝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Ⅱ.某同学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能生成SO2,预测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为混合气体(水蒸气除外),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验证(加热和部分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预测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为 。
(2)C装置所盛常见试剂可以是 (填一种),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可观察到E、F装置的实验现象分别为 、 。
Ⅲ.为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通入密闭容器中的300mL 0.10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管道中空气流量为a L/min,经过b min溶液恰好褪色,假定样品中的SO2可以被溶液充分吸收,则该样品中的SO2含量是 g/L。
37.(2021春•邵东市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如图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 ;C的结构简式是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则B+D→E的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F被广泛用于小手术局部麻醉。写出由A制取F的化学方程式: 。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为 。
38.(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C的结构简式是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E的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俄罗斯足球世界杯激战正酣,在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立即对其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写出2种): 。
39.(2021春•湖南期末)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
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1)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
(2)该物质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3)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①CH3CH═CHCOOH ②CH2═CHCOOCH3③CH3CH2CH═CHCOOH
④CH3CH(CH3)COOH ⑤CH2═CHCOOH.
40.(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移向 极(填“a”或“b”)。
(2)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 。
41.(2021春•湖南期末)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Ⅰ.(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学取336mL(标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Ⅱ.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部分装置已省略)。
(4)装置A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Y中的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若能证明气体Y中含有CO2,则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6)实验时,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现象表明Y中含有H2,产生H2的原因是 。
42.(2021春•湖南期末)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电解总反应为:2ClO2+2NaCl2NaClO2+Cl2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
(2)工业上常用黄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配平下面方程式: FeS2+ O2 Fe2O3+ 。
(3)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HSO4是 (填字母代号)。
a.酸
b.酸式盐
c.电解质
d.非电解质
e.离子化合物
f.共价化合物
(4)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
(5)“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 。
(6)“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ClO2)与还原剂(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7)“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Cl2的还原产物都是Cl﹣)。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四.解答题(共17小题)
26.(2021春•湖南期末)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在周期表中位置 第四周期第Ⅷ族 。
(2)若将此元素周期表分为A、B、C、D区,其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B 区。
(3)所含元素最多的周期是 第六周期 ,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 第ⅢB族 。
(4)硬度最大的单质是 金刚石 ,密度最小的金属是 锂 。(用物质的名称填写)
(5)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Na ;与酸、碱都反应的金属是 Al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HClO4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与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 NaH ;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s区(A)含有H元素,p区(C、D)含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过渡元素(B)全部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B;
(3)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含有元素最多;第ⅢB族含有镧系元素、锕系元素,是所含元素最多的族,
故答案为:第六周期;第ⅢB族;
(4)硬度最大的是单质是金刚石,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
故答案为:金刚石;锂;
(5)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短周期中Na的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最剧烈;
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越强,F、O元素没有最高价含氧酸,则最高价含氧酸最强为HClO4;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为Na,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为H,Na、H形成化合物为NaH,NaH属于离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Na;Al;HClO4;NaH。
27.(2021春•湖南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钠与水的反应属于 放热 反应。
(2)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的银锌原电池中.银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红色金属析出 ;锌电极的反应式为 Zn﹣2e﹣=Zn2+ ,溶液中SO42﹣向 负(或锌、Zn) 极移动。
(3)将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反应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
①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5 mol•L﹣1•min﹣1。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2molA气体,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将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答】解:(1)钠和水反应时融化为光亮的小球,说明钠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的银锌原电池中,锌做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表现为锌极溶解,银做正极:Cu2++2e﹣=Cu,表现为有红色金属析出,阴离子流向负极,即溶液中SO42﹣向锌极移动,
故答案为:有红色金属析出;Zn﹣2e﹣=Zn2+;负(或锌、Zn);
(3)①将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反应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v(C)===0.3mol/(L•min),然后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B的反应速率v(B)==0.15mol/(L•min),
故答案为:0.15;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2molA气体,A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故答案为:增大。
28.(2021春•邵东市校级期末)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
(1)如图1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U形导管中液面A 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
说明此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①下列措施能够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de 。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及时分离水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
e.充入NO2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
②若上述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cf 。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e.c(NO2)=2c(N2)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2 mol NO2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该电池采用KOH溶液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 a极到b极 (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
②a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CH4﹣8e﹣+10OH﹣═CO32﹣+7H2O 。
【解答】解:(1)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锥形瓶内气体体积膨胀,液面A下降,
故答案为:下降;放热;
(2)①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减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变慢,故b错误;
c.分离出生成的水,平衡正移,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故c错误;
d.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e.充入N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e正确;
f.恒容下,充入Ar惰性气体,反应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f错误;
故答案为:ade;
②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b错误;
c.反应正向为体积增大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故d错误;
e.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与系数无必然联系,故e错误;
f.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CO2同时生成2 mol 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f正确;
故答案为:acf;
(3)①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即a极到b极,
故答案为:a极到b极;
②a极为负极,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KOH溶液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根,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29.(2021春•临湘市期末)碳、硅、锗、锡、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
(1)铅蓄电池是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SO42﹣═2Pb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为 Pb ,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PbO2可发生如图2所示的转化。
①写出“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PbO2+4H++2Cl﹣=Pb2++Cl2↑+2H2O 。
②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bCl2+H2SO4=PbSO4↓+2HCl 。
(3)1400℃~1450℃时,石英、焦炭和氮气可反应生成耐高温、硬度大的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6C+2N2X+6CO。
①X的化学式为 Si3N4 。
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是 c 。(填字母)
a.将石英和焦炭充分混合
b.增大N2的浓度
c.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
(4)甲醇是常见的燃料电池原料,CO2催化氢化可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H2O(g)△H<0。在2L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H2的混合气体,反应10min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75%。则0~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75moL•L﹣1•min﹣1 。
【解答】解:(1)Pb价态升高,Pb为负极,PbO2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SO42﹣+2e﹣+4H+═PbSO4+2H2O,电极质量增加,
故答案为:Pb;增大;
(2)①“还原”反应中PbO2与HCl作用生成Cl2,自身被还原为Pb2+,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PbO2+4H++2Cl﹣=Pb2++Cl2↑+2H2O,
故答案为:PbO2+4H++2Cl﹣=Pb2++Cl2↑+2H2O;
②“复分解”反应中PbCl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PbSO4和HCl,化学方程式为PbCl2+H2SO4=PbSO4↓+2HCl,
故答案为:PbCl2+H2SO4=PbSO4↓+2HCl;
(3)①由元素守恒可知,X为Si3N4,
故答案为:Si3N4;
②a.固体混合有利于增大接触面,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增大气态反应物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反应接触面积减小,速率降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c;
(4)10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mol+3mol)×75%=3mol,设0~10min内H2的反应量为xmol,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 1mol 3mol 0 0
反应量 mol xmol mol mol
10min后(1﹣)mol(3﹣x)mol mol mol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mol+(3﹣x)mol+mol+mol=3mol,解得x=1.5mol,v(H2)==0.075moL•L﹣1•min﹣1,
故答案为:0.075moL•L﹣1•min﹣1。
30.(2021春•开福区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开始时加入4mol A、6mol B、2mol C,在2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是3mol.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 0.375 mol/(L•min). ;
(2)2min末时,B的浓度为c(B)= 2.75 mol/L. .
【解答】解:利用三段式计算:3A(g)+B(g)═2C(g),
开始 4mol 6mol 2mol
变化 1.5mol 0.5mol 1mol
2min末 2.5mol 5.5mol 3mol
(1)2min内,用A表示平均速率为 v(A)===0.375 mol/(L•min),
故答案为:0.375 mol/(L•min).
(2)2min内,B的浓度变化为△(B)==0.25mol/L,
2min末b的浓度为﹣0.25mol/L=2.75 mol/L.
故答案为:2.75 mol/L.
31.(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1)温度恒容条件下,O2的浓度在2min内由0.4mol/L变成了0.1mol/L,则由SO2表示的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min);
(2)若压缩气体体积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1)这段时间内由O2表示的这段时间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O2)==0.15mol/(L•min),同一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v(SO2)=2(O2)=0.3mol/(L•min),
故答案为:0.3;
(2)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若压缩气体体积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32.(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C(g)△H=+85.1kJ•mol﹣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p/100kPa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1)×100%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94.1%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K===1.5mol/L .
【解答】解:(1)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B(g)+C(g )△H=+85.1kJ•mol﹣1
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知,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平衡正向进行,可以升温或减压条件下使平衡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为反应的A的量,所以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100%=(﹣1)×100%;
平衡时A的转化率=×100%=94.1%,
A(g)⇌B(g)+C(g )
起始量(mol/L) 0.10 0 0
变化量(mol/L) 0.10×94.1% 0.10×94.1% 0.10×94.1%
平衡量(mol/L)0.10(1﹣94.1%) 0.10×94.1% 0.10×94.1%
K===1.5mol/L
故答案为:(﹣1)×100%;94.1%;K===1.5mol/L.
33.(2021春•湖南期末)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在容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0min
3min
6min
9min
12min
n(CH3OH)/mol
0
0.50
0.65
0.74
0.74
n(CO2)/mol
1
0.50
0.35
a
0.26
(1)a= 0.26 ;3~9min内,v(CO2)= 0.02 mol•L﹣1•min。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D 。(填标号)
A.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 H2,同时生成1mol 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上述反应6min末时,已消耗掉的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65% 。
(4)上述反应12min末时,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 22:3 。
(5)第3min时v正(CH3OH) > (填“>”、“<”、“=”或“无法比较”)第9min时v逆(CH3OH).
(6)在恒温条件下,若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X(g)⇌nY(g),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c(X)/mol•L﹣1
0.2
c
0.6
0.6
0.6
c(Y)/mol•L﹣1
0.6
c
0.4
0.4
0.4
①m:n= 2:1 。
②c= 0.47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结合表中数据可知,9min和12min时甲醇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9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9min和12min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则a=0.26;3~9min内v(CO2)==0.02mol•L﹣1•min﹣1,
故答案为:0.26;0.02;
(2)A.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时,反应继续向着正向进行,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同时生成1molCH3OH,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但不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6min末剩余的二氧化碳为0.35mol,则已消耗掉的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0%=65%,
故答案为:65%;
(4)初始充入1molCO2和3molH2,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氢气按照1:3反应,则CO2(g)和H2(g)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3,根据m=nM可知,上述反应12min末时,混合气体中CO2(g)和H2(g)的质量之比是(44g/mol×1):(2g/mol×3)=22:3,
故答案为:22:3;
(5)第3min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第9min时达到平衡状态,v正(CH3OH)=v逆(CH3OH),由于反应物浓度第3min时>第9min时,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则第3min时v正(CH3OH)>第9min时v正(CH3OH)=第9min时v逆(CH3OH),
故答案为:>;
(6)①根据0~10min内△c(X):△c(Y)=(0.6﹣0.2)mol•L﹣1:(0.6﹣0.4)mol•L﹣1=m:n,解得m:n=2:1,
故答案为:2:1;
②根据m:n=2:1,可知该反应为2X(g)⇌Y(g),则0~5min内△c(X):△c(Y)=(c﹣0.2)mol•L﹣1:(0.6﹣c)mol•L﹣1=2:1,解得c=0.47,
故答案为:0.47。
34.(2021春•天心区校级期末)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请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可以制备氯化铵、纯碱、金属镁等物质,其流程如图:
(1)反应①~⑤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⑤ (填序号)。
(2)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 NH4+ 。
(3)粗盐中含Ca2+、Mg2+、SO42﹣一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加入盐酸调节溶液至中性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 (填字母)。
A.⑤②③①④⑥⑦
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
D.⑤③②①⑥④⑦
【解答】解:(1)反应①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②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水;③是蒸发氯化镁溶液、冷却结晶得到MgCl2•6H2O;④是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MgCl2•6H2O得到无水MgCl2,反应⑤是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和氯气,反应⑤中镁、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⑤,
故答案为:⑤;
(2)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NH4+,
故答案为:NH4+;
(3)粗盐⑤溶解后③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沉淀钙离子和前面剩余的钡离子,⑥过滤除去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钙沉淀,滤液中含有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④加入盐酸,转化为氯化钠,⑦蒸发,结晶,烘干得到氯化钠;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③②①⑥④⑦,
故答案为:D。
35.(2021春•湖南期末)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B (填序号)。
A.食盐
B.淡水
C.烧碱
D.纯碱
E.溴
(2)大量的镁从海水中提取,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工业上常用“沉镁”物质X的是 石灰乳(或生石灰) ,“氯化”过程中的气态副产物常用作还原剂,“氯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MgO+C+Cl2MgCl2+CO 。
(3)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实验室提取碘的步骤如下所示: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坩埚 。海带灰中含有硫酸镁、碳酸钠等,在实验步骤 ⑤ (填序号)中实现与碘分离。
②写出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I﹣+H2O2+2H+=I2+2H2O 。
【解答】解:(1)A.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A正确;
B.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故B正确;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饱和氯化钠溶液得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E.海水中溴元素是溴离子,从海水中获得溴单质是加入氧化剂反应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E错误;
故答案为:AB;
(2)工业上常用“沉镁”物质X的是:石灰乳(或生石灰),煅烧氢氧化镁得到氧化镁,加入碳、氯气氯化得到污水氯化镁和气体,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C+Cl2MgCl2+CO,
故答案为:石灰乳(或生石灰);MgO+C+Cl2MgCl2+CO;
(3)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反应结束后,在含碘溶液中加入CCl4作萃取剂,振荡、静置,发生萃取,可以除去海带灰中含有硫酸镁、碳酸钠等,在实验步骤⑤中实现与碘分离,
故答案为:坩埚;⑤;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够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
故答案为:2I﹣+H2O2+2H+=I2+2H2O。
36.(2021春•湖南期末)二氧化硫既能污染环境,又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是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实验小组采集硫酸型酸雨样品,随着时间的变化,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表中数据:
测定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5
4.60
4.58
4.50
4.50
酸雨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H2SO3+O2=2H2SO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D (填字母)。
①减少用煤作燃料
②开发新能源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监测并治理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
⑥收集大气中氮氧化物制备硝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Ⅱ.某同学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能生成SO2,预测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为混合气体(水蒸气除外),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验证(加热和部分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预测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为 二氧化硫、氢气 。
(2)C装置所盛常见试剂可以是 酸性KMn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填一种),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可观察到E、F装置的实验现象分别为 黑色粉末变红色 、 白色粉末变蓝色 。
Ⅲ.为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通入密闭容器中的300mL 0.10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管道中空气流量为a L/min,经过b min溶液恰好褪色,假定样品中的SO2可以被溶液充分吸收,则该样品中的SO2含量是 g/L。
【解答】解:Ⅰ.(1)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pH逐渐减小,酸性增强,即酸雨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氧化成H2SO4,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H2SO3+O2=2H2SO4,
故答案为:2H2SO3+O2=2H2SO4;
(2)①煤中含有硫、氮元素,减少用煤作燃料,就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①正确;
②开发新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②正确;
③燃料脱硫,就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可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③正确;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属于污染后的治理,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④错误;
⑤监测并治理汽车排出的大量尾气,能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⑤正确;
⑥收集大气中氮氧化物制备硝酸,属于污染后的治理,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D;
Ⅱ.(1)加热条件下,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锌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则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为二氧化硫、氢气,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氢气;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硫酸根,也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可用碱溶液吸收处理,则C装置所盛常见试剂可以是酸性KMnO4溶液(或NaOH溶液)等;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使黑色CuO粉末变成红色Cu,同时生成水,水能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故答案为:酸性KMnO4溶液(或NaOH溶液)等;黑色粉末变红色;白色粉末变蓝色;
Ⅲ.二氧化硫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4H++5SO42﹣,则n(SO2)=n(KMnO4)=2.5×0.100mol/L×0.3L=0.075mol,m(SO2)=nM=0.075mol×64g/mol=4.8g,则该样品中的SO2含量是=g/L,
故答案为:。
37.(2021春•邵东市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如图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碳碳双键 、 羧基 ;C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则B+D→E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F被广泛用于小手术局部麻醉。写出由A制取F的化学方程式: CH2═CH2+HClCH3CH2Cl 。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OOH、(CH3)2CHCOOH 。
【解答】解:(1)A为乙烯,D为乙酸,含官能团名称分别为碳碳双键、羧基,C的结构简式是CH3CHO,
故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CH3CHO;
(2)E是乙酸乙酯,由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名称是聚乙烯,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4)乙烯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
故答案为:CH2═CH2+HClCH3CH2Cl;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H含有﹣COOH,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 CH2 CH2COOH、(CH3)2 CHCOOH,
故答案为:CH3CH2CH2COOH、(CH3)2CHCOOH。
38.(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产物之一,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是有机物A~G之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 碳碳双键、羧基 ;C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 ;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E的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
(3)G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
(4)俄罗斯足球世界杯激战正酣,在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扭伤时,队医立即对其受伤部位喷射物质F进行应急处理。写出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2=CH2+HClCH3CH2Cl 。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写出2种): CH3CH2CH2COOH、(CH3)2CHCOOH 。
【解答】解:(1)A为乙烯,D为乙酸,A、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碳碳双键、羧基; C的结构简式是CH3CHO,
故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CH3CHO;
(2)E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由B+D→E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G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4)由A制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HClCH3CH2Cl,故答案为:CH2=CH2+HClCH3CH2Cl;
(5)H是E的同分异构体,且H能与NaHCO3反应,H哈按﹣COOH,则H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 CH2 CH2COOH、(CH3)2 CHCOOH,
故答案为:CH3CH2CH2COOH、(CH3)2CHCOOH。
39.(2021春•湖南期末)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
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1)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
(2)该物质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碳碳双键、羧基 .
(3)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系物的是(填序号) ③、⑤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② .
①CH3CH═CHCOOH ②CH2═CHCOOCH3③CH3CH2CH═CHCOOH
④CH3CH(CH3)COOH ⑤CH2═CHCOOH.
【解答】解:(1)由分子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由(1)中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官能团,故答案为:碳碳双键、羧基;
(3)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与之互为同系物的有CH3CH2CH═CHCOOH、CH2═CHCOOH,与只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CH3CH═CHCOOH、CH2═CHCOOCH3,
故答案为:③、⑤;①、②.
40.(2021春•雁峰区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H+移向 b 极(填“a”或“b”)。
(2)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 AgNO3溶液 。
【解答】解:(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则Al、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Al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H+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即H+移向电极b,
故答案为:2H++2e﹣=H2↑;b;
(2)将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时,Cu作负极,活泼性比Cu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含有Ag+的可溶性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如AgNO3溶液,
故答案为:AgNO3溶液。
41.(2021春•湖南期末)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Ⅰ.(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常温下,铁表面被浓硫酸钝化,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Fe2+,应选用 c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学取336mL(标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66.7 %(保留小数点后1位)。
Ⅱ.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部分装置已省略)。
(4)装置A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Y中的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
(5)若能证明气体Y中含有CO2,则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B中品红不褪色,C中产生白色浑浊 。
(6)实验时,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Cu+H2O ,此现象表明Y中含有H2,产生H2的原因是 开始时,铁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
【解答】解:(1)因为在常温下,铁与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铁的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所以将钝化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下,铁表面被浓硫酸钝化,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
(2)a.因为含有Fe3+,若选择KSCN溶液和氯水,则Fe3+的存在对Fe2+的检验带来干扰,则不能选择KSCN溶液和氯水来检验,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亚铁离子、铁离子均反应生成沉淀,且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亚铁沉淀的存在,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b错误;
c.亚铁离子检验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亚铁离子,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2.33g固体为硫酸钡,其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S元素守恒,则Y气体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也是0.0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01mol×22.4L/mol=0.224L=24mL,所以Y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是≈66.7%,
故答案为:66.7;
(4)装置A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Y中的SO2,B品红检验SO2是否除干净,C澄清的石灰水是检验CO2,D碱石灰吸收CO2并干燥气体,E氧化铜和F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含有H2;A中酸性KMnO4溶液氧化SO2生成SO42﹣,同时被还原生成Mn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故答案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5)若气体Y中含有CO2,需要先除去SO2的干扰,即B中品红不褪色,C中产生白色浑浊,
故答案为:B中品红不褪色,C中产生白色浑浊;
(6)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说明Y中含有H2,则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Y中含有H2,产生H2的原因是开始时,铁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故答案为:CuO+H2Cu+H2O;开始时,铁钉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42.(2021春•湖南期末)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电解总反应为:2ClO2+2NaCl2NaClO2+Cl2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3 。
(2)工业上常用黄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配平下面方程式: 4 FeS2+ 11 O2 2 Fe2O3+ 8SO2 。
(3)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HSO4是 bce (填字母代号)。
a.酸
b.酸式盐
c.电解质
d.非电解质
e.离子化合物
f.共价化合物
(4)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
(5)“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6)“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ClO2)与还原剂(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
(7)“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Cl2的还原产物都是Cl﹣)。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 1.57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答】解:(1)在NaClO2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l的化合价为+3价,
故答案为:+3;
(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黄铁矿(FeS2)和氧气反应生成Fe2O3和SO2,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4价,化合价共升高了1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化合价共降低了4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和相等,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故答案为:4;11;2;8SO2;
(3)NaHSO4在水溶中电离时产生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属于电解质;NaHSO4属于酸式盐;NaHSO4由钠离子、硫酸氢根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属于离子化合物,选项b、c、e均正确,
故答案为:bce;
(4)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硫酸、二氧化硫、氯酸钠,而生成物为硫酸氢钠和二氧化氯,氯的化合价由+5价变成+4价,硫的化合价由+4价变成+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故答案为:2NaClO3+H2SO4+SO2=2NaHSO4+2ClO2;
(5)食盐溶液中混有Mg2+和Ca2+,可以利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利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
故答案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
(6)由题意可知,用含氢氧化钠的双氧水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氯,能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2+2NaOH+H2O2=2NaClO2+2H2O+O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作氧化剂,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2价,作还原剂,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
(7)1gNaClO2的物质的量=mol,依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NaClO2~Cl﹣~4e﹣,Cl2~2Cl﹣~2e﹣,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则氯气的质量为mol×71g/mol=1.57g,
故答案为:1.5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9解答题 2021年春广东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路线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5实验&推断题 2021年春湖南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是 ,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选择题(中档题)2021年春山东省各市高一(下)期末化学知识点分类汇编,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