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重复”的奥妙-北师大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引入,活动设计,巩固反馈,活动小结,十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活动内容
    “重复”的奥妙。(教材第84~85页)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有序排列的思想和方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出示教材第84页情景图。图中有跳舞的小朋友、彩旗、灯笼、鲜花等,这些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呢?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
    二、活动设计
    1.表示规律。
    看一看,做一做,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规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示教材第84页“表示规律”1)
    学生交流并总结。
    ①队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
    ②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两面长方形旗子、一面三角形旗子,两面长方形旗子、一面三角形旗子……可以用长方形表示长方形旗子,三角形表示三角形旗子,那么规律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③花盆的摆放是有规律的:两盆绿色的、两盆红色的,两盆绿色的、两盆红色的……
    ④灯笼的悬挂也是有规律的:一盏大灯笼、一盏小灯笼,一盏大灯笼、一盏小灯笼……可以用大圆表示大灯笼,小圆表示小灯笼,那么规律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
    2.理解规律的表示方法。
    下面的表示方法,你看懂了吗?(出示教材第84页“表示规律”2)
    学生交流并总结。
    ①第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符号,用“”“”两种不同的符号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花盆,符号的排列规律就是花盆的排列规律。
    ②第二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数字,用“1”“2”两个数字的排列规律分别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气球的排列规律。
    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符号或数表示事物的排列规律,相同的事物用相同的符号或数表示,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符号或数表示。
    3.说规律。
    (1)想一想,说一说,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是什么?(出示教材第85页“想一想,说一说”1)
    学生交流并总结。
    明确:它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2)按照这些规律再继续说一说。(出示教材第85页“想一想,说一说”2)
    学生可能会说:
    ①如果像上面这样再挂一些灯笼,下一盏应该是大灯笼。
    ②如果接着插一些小旗,下一面应该是长方形的旗子。
    ③如果再继续摆一些花,下一盆应该是黄色的花,再下一盆也应该是黄色的花。
    ……
    4.联系生活举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重复”的现象。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出示教材第85页问题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①今天是星期几,再过7天以后还是星期几。
    ②音乐课,我们打的节拍,蹦擦擦、蹦擦擦……
    ③每年都有春、夏、秋、冬。
    ④属相是每12年重复一次。
    ……
    三、巩固反馈
    完成下面各题。
    1.我会接着画。
    (1)
    (2)△▲▲△▲▲△ __▲▲__
    2.按照下面的规律继续说一说。
    △△○△△○……
    如果再继续摆图形,下一个应该是三角形,再下一个应该是圆,再下一个也是圆……
    四、活动小结
    怎样用符号或数表示“重复”的规律呢?
    板书设计
    “重复”的奥妙
    …… 112 112 112……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活用教材。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发现规律。
    2.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层层教学知识的深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月亮的变化规律
    每当我们在夜晚抬头望望天空,只要没有云的遮挡,我们都能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或似那一弯睫毛,或似那一轮银盘,那么为什么月亮会呈现出这样不同的形状呢?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作“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相关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经历过程发现规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重复的奥妙_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重复的奥妙_北师大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激趣,创设情境,发现规律,结合情境,表示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学,引发思考,新知探学,培养思维,提炼领学,强化重点,应用固学,解决问题,当堂验学,检测目标,收获悟学,提升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