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642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642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2642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共6页。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2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连接电路,会规范的画出简单电路图难点: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及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3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导入1、欣赏美丽的夜景图2、演示实验“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活动2两种电荷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电现象”吧。第一个我们可以在一些科技馆内看到这样的场景,这个女孩摸的是一个静电球,第二、三幅图是我们在冬天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其实这三种电现象的发生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讨论第三种:摩擦起电这种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那么通过这个熟悉的电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个演示实验: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屑,发现碎屑被橡胶棒吸引了,即橡胶棒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橡胶棒带了电,或者说橡胶棒带了电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活动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那么带电体之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呢?我们用下面的器材来进行探究,器材包括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和支架。实验过程:用一块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使其带电,老师将其中一根放在支架上,手持另一根玻璃棒与之靠近,看到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再用毛皮摩擦两根橡胶棒,让它们相互靠近我们看到两根橡胶棒也互相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我们看到两者互相吸引。活动4验电器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活动5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5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两端都带负电 B.吸管两端都带正电C.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 D.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3.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4.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带电轻质小球,发现两者相互吸引,则小球( )A.带负电 B.带正电C.可能带正电,可能带负电 D.无法判断5.两个带电泡沫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两个小球一定(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6.把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则( )A.吸管A端不带电B.吸管A端带负电C.吸管A端带正电D.摩擦时,吸管A端失去电子7.眼镜各部分的构成材料如图所示,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镜框 B.玻璃镜片 C.橡胶鼻托 D.金属螺丝8.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____。9.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电;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10.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参考答案:1.D2.D3.A4.B5.C6.B7.D8. 异种 吸引9. 正 金属球到金属箔片10. 负 吸引6课后反思这是一节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尽可能的设计了实验,而且把它设计成探究性试验,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如果使用验证性试验,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流和电路教案设计,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