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最后一套中考模拟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须用0,诗文填空,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2题每题2分,3~4题每题3分,第5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慰籍(jiè) 绽开(zhàn) 相机调控(xiàng) 锐不可当(dāng)
    B.卖弄(nèng) 哺育(fǔ) 外溢效应(yì) 一气呵成(hē)
    C.栅栏(zhà) 尴尬(gà) 重装上阵(chóng) 心无旁鹜(wù)
    D.骸骨(hái) 确凿(zá) 立椎之地(zhuī) 参差不齐(cē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_______。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______,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______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
    A.悲欢离合 共识 重逢 然而
    B.喜怒哀乐 共鸣 邂逅 但是
    C.喜怒哀乐 共识 相聚 可是
    D.悲欢离合 共鸣 重逢 然而
    3.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那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超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凡人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凤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A.“盘点”是名词,“光彩”形容词,“学习劳模”是动宾短语。
    B.“凡人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个句子中“凡人”做主语。
    C.“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那就是超越眼前的迷雾”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超越”改成“穿越”。
    下面是晴晴同学语文复习笔记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B.《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C.《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水何澹澹, 。
    (2) ,一览众山小。
    (3)半匹红纱一丈绫, 。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5)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②。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这里指礼乐制度昌盛之地。②天阊(chāng):天门,此处指朝廷。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过零丁洋》诗中第一句,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历经磨炼,对艰难困苦无所畏惧。
    B.《夜思中原》诗中三、四句,落笔自身,追述诗人当年为国家挥洒血泪的辛酸往事。
    C.两首诗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描绘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D.沉郁悲壮的风格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两首诗全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某孝廉①,家贫落魄,无以为生,贷于亲友,皆莫之应。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及公车北上②,又为治装,且赡其家。未几,孝廉捷南宫③,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谢不往,曰:“吾侪呼卢喝雉④,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此博徒见识甚高,使淮阴侯能见及此,则无鸟尽弓藏之叹矣。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
    【注】①孝廉,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②公车北上:到京城应试;③南宫:进士考试;④呼卢喝雉:指赌博。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无以为生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时有馈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及公车北上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D.独善遇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贷于亲友,皆莫之应
    (2)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两处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2分)
    【乙】文作者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请用自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
    材料二:
    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三:
    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
    B.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
    C.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D.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它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瀕危”等级物种,请根据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望春风
    ①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
    ②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③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④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⑤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莱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⑥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⑦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农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
    ⑧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农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农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农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4分)
    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3分)
    文本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哪几幅劳动场景?请简要概括。(3分)
    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
    从语言角度,分析第④段加点字“扑”的表达效果。(3分)
    “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
    文本结尾两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两位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这里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市区低3~4℃。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的小海陀山,平均气温比延庆还低十几摄氏度,得天独厚的条
    件让它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海拔2198米,是北京市海拔最高的建筑,造型巍峨,犹如一只乘风欲飞的风筝。
    ②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第一,延庆赛区整个场馆设施属于新建场馆,特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不仅海拔最高,而且在初期建设中,山上没有道路、水、电和通信;第二,国际雪联对于整个赛道要求非常严苛,国内又没有冬奥会相应的雪道建设经验以及标准参考,所以整个建设过程中,都是根据国际雪联的相应要求进行建设的;第三,这条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很多区域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因此完全要靠人力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
    ③虽然面临海拔高、施工条件差等难题,但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场馆建设的铁律。针对“可持续性”原则,组委会制定了54项任务,既有生态修复等环境可持续任务,也有与赛区周边居民生活改善相关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任务,2022 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把所有相关业务都融入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
    ④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造雪工作也是一项极其艰苦及严格的工作: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滑行时速能达到130~140公里/小时,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因此造雪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比赛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冰状雪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雪道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还能保证雪道表面平整光滑,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相对完美,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⑤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的水来自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通过7.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把造雪用水送往小海陀山海拔1050米的塘坝和海拔1290米的蓄水池进行蓄存。再通过三级泵站将造雪用水分别注入各雪道造雪系统,最终到达小海陀山2198术最高点附近的出发平台。同时,国家高山清雪中心还建设了完善的触雪水、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回收的水资源实现了重复利用。
    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从冬奥村出发在30分钟内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本文是一篇(1)___________(A.事物说明文 ;B事理说明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4分)
    请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本文第①自然段划线句子特点。(3分)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分)
    2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高山滑雪赛道的坡度非常大,最大的坡度达到68%,机械作业无法到达,完全要靠人力进行施工作业。
    B.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把所有业务都融入绿色低碳、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赛事。
    C.雪道表面近似于冰面,可减小雪板和雪道之间的摩擦力,让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完美。
    D.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最西段,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场设在小海陀山。
    三、写作(50分)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将永在我们的生命中闪亮……
    请以“一起走过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B
    D
    A
    B
    (1)家书抵万金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阴阳割昏晓
    (5)落英缤纷
    6.D
    7.B
    8.(1)向亲友借钱物,(亲友们)都没有回应他的
    (2)孝廉就派人给赌徒很多钱,但是赌徒都没有接受
    9.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博徒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三处得满分。断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
    10.(1)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谦和。
    (2)这个“博徒”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有自知之明并能维护别人的利益。所以作者赞其为“英雄”
    11.A
    12.略
    13.A:明媚
    B:迫不及待/迫切
    C:喜悦
    D:高兴(同义词也可以)
    答案示例:①描写自然环境,点明时令--春季。②照应标题“望春风”,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③暗示了疫情缓解,人们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愉悦心情。(每点1分,共 3分。第①点如学生答出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也可给分)
    答案示例:①农技员指导农民劳作的场景:②果农剪枝、开沟、追肥的场景;③人们挖野菜的场景:④姜农种姜的场景。(每点1分,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两位老人由于衰老导致的皱纹较多和笑容的灿烂,写出了“我”对两位老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他们的喜爱
    “扑”是动词,形容动作猛烈、迅速,这里描绘了疫情过后农民迫不及待劳作的场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心情的急切,刻画了勤劳且热爱劳动的农民形象。
    ①外貌描写,通过服装、相貌等细致地刻画出两位乡村老妇的形象;②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位老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③动作描写,“拉扯”“站”“回首”“挥手”等动作表现了两位老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
    (1)A事物说明文;(2)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①“高山滑雪赛道的出发平台,海拔2198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犹如一只乘风欲飞的风筝”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空间顺序,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然后依次介绍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位置、赛道、造雪、引水、索道等,属于空间顺序
    D
    23.略人物

    农民
    挖野菜的人
    姜农
    情节
    春天来了到户外观察人与景
    回到土地
    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
    扛犁带锨种姜
    心情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零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零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零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23.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