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初读,整体感知,研读,把握情感,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师:提起唐诗,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老师先来吟诵几句,看看大家熟不熟悉。
    (屏显。)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师:这几句诗写出了李白的豪放洒脱和他的才华横溢、蔑视权贵,可谓李白的精神画像。是谁对李白这么推崇,这么了解呢?
    生(小声说):杜甫。
    师:上课之前,我听说婺源中学出才子、才女,我希望咱们说话声音再大一点,这样才能展示咱们婺源中学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呀!好,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今天的主人公——杜甫。
    二、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资料
    (屏显知识卡片一。)
    诗圣聚焦:千古诗圣知多少?
    师:关于杜甫,同学们能提供哪些相关的信息?
    (一生介绍。)
    师:你介绍的杜甫的知识很朴实,但很全面。
    生: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师:关于“诗史”,大家可以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写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他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因此他的诗被冠以“诗史”的称号。
    (屏显。)
    他是( ),他( )。
    师:请尽量用四字短语呈现对杜甫的介绍和赞誉。
    (生发言。)
    师:他是中国文学浩瀚星河中一颗灿烂的明星。他生于唐朝,却屡经战乱,颠沛流离,饱受饥寒。他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依然情系苍生,内心向暖。他的“三吏三别”凝聚百姓血泪,成为现实写照。他一生创作颇丰,一千五百余首诗映射历史沧桑,书写黎民苦寒。他的诗堪称诗史,且沉郁顿挫,朴素自然,咏叹情真意切,经典代代流传。他就是杜甫。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去看看杜甫所处的历史朝代。
    (屏显知识卡片二。)
    梦回唐朝
    安史之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
    师:唐朝中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公元761年的春天,杜甫已经快50岁了,他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也就是今天的“杜甫草堂”,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八月无情的秋风掀去杜甫屋顶上的茅草,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标题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先请同学们把“歌”圈起来。歌是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是由古代的乐府诗歌发展而来的。
    (屏显。)
    歌行体:诗歌中的一种体裁,格律自由,长短句错落搭配,便于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初读,整体感知
    (屏显知识卡片三。)
    词语积累:认读生字,每个生字读两遍。
    (生字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体会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生(杂):焦急,无奈,痛苦,激昂,悲壮……
    师:刚才大家表现不错,能大声准确地朗读全诗,这已经向成功朗读迈出了第一步。但作者的情感似乎没有体会到位。没关系,我们现在对诗歌作进一步分析。
    四、研读,把握情感
    学习活动一:咀嚼诗句,体悟情感
    师:这首诗画面感、镜头感极强,请找出第1小节富有画面感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生:“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师:这个秋风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风吹得很狂,刮得很猛。
    师:你从哪里能感受到?
    生:“怒”是风力很大,“号”是风的声音很大。
    师:既有速度,又有声音。很好。同学们有没有找到其他句子呢?
    生(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师:这个画面能不能在你头脑中呈现出来?依靠的是哪些词?
    生:依靠的是“飞”“渡”“洒”“挂罥”“飘转”“沉”这些动词。
    师:请大家把这些动词圈起来。动词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一个接一个的动态描写组成了鲜明的画面,拨动了诗人的心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茅草乱飞的样子。你们平时在写作的时候,特别是描写人物、动物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动词,抓住动作的细节,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好,回到诗作。从第1小节,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生:家境贫穷,生活痛苦。
    师:生活本来已不容易,天气又这样恶劣,诗人内心是何等的痛惜和焦急。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注意PPT上的节奏,“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语要重读,要读出狂风的威力,读出诗人的痛惜和着急。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2小节富有感情色彩的诗句,看看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境况和内心。
    生:“欺”“为盗贼”“公然”这些词,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气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有余而力不足。
    师:这真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呀!诗人这时只能一个人拄着拐杖在那里独自叹息。他叹息什么呢?我先来开个头。唉,这恶劣的鬼天气!老天爷呀,你真不长眼呐!你就这样毫不留情地把我的破草房顶给掀光了,你于心何忍啊!
    生:他叹息自己老了,叹息自己年事已高。
    生:他叹息自己的茅屋破了,茅草被群童抢走了,叹息自己快没有地方住了。
    生:他还叹息许多和他一样的很可怜的人。
    师:年老体衰的诗人无处立足,又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帮忙,内心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从“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三句,我读出了杜甫面对群童抢茅时的无可奈何与心力交瘁。
    师:请同学们读第2小节,“欺”“为盗贼”“公然”要重读,表现作者内心的气愤。“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这几个词要读得迟缓,拖长读音,读出年老体衰的杜甫面对群童抢茅时的无可奈何。
    (生读。)
    师:不过,到这里诗人的不幸遭遇还没有结束。从第3小节中找出描写杜甫家中状况的诗句。
    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生:“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师:屋子里的情况非常糟糕,用品也陈旧破烂。其实在这之前,他的小儿子已经被活活饿死了,他正忍受着锥心之痛。战乱的漫漫长夜,屋漏床湿,怎样才能熬到天亮?此时的作者内心痛苦,真是度日如年啊!请同学们读第3小节,读出诗人内心的煎熬。
    (生读。)
    师:这首诗前面都是叙事,语调要轻点,而“无干处”“未断绝”要读出因雨的连绵不断导致心情的无奈和心焦,要延长声音。这一小节的“自经”两句,既有叙事,又有作者内心的呼喊,所以语调要稍微上扬。
    (生再读。)
    师:在这个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假如你是杜甫,你心中会有什么愿望?
    生:我希望有一间温暖的房间,还有家人的陪伴。
    ……
    生:我希望家庭幸福,国家和平。
    师:看来在你们的愿望中,不仅包含个人,还包含国家。老师也来说一说心中的愿望吧,我希望像诗人海子写的那样,“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杜甫的愿望呢?难以入眠的杜甫,并没有沉浸在自己个人的情感里,他并不仅仅因为自己的痛苦而哀叹、失眠。刚才同学说了,他还想到了其他的人,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唤和感叹呢?
    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希望全天下的寒士都能过上好的生活。
    师:诗人自己身在困境中,却能够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这表现了他宽广博大的胸襟。还有吗?
    生:“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为了实现理想,宁愿牺牲自己,至死不悔!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情感。
    师:这一小节应读出悲壮的感觉。同时这一小节作为全诗的结束,要读得稳定、有力!请同学们读第4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结合老师所说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把整首诗歌朗读一遍。
    (生读。)
    学习活动二:对话诗人,领会主旨
    师:同学们不仅读得铿锵有力,而且饱含了丰富的感情。通过刚才的环节,咱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更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四个排比句,把它连成一段话,跟诗人进行一番对话。
    (屏显。)
    在秋风破屋时,你是一个( )的人;
    在群童抢茅时,你是一个( )的人;
    在屋漏难眠时,你是一个( )的人;
    在呼唤广厦时,你是一个( )的人。
    生:在秋风破屋时,你是一个焦灼悲痛的人;在群童抢茅时,你是一个无奈悲伤的人;在屋漏难眠时,你是一个可怜无助的人;在呼唤广厦时,你是一个心系天下、舍己为人、有博大胸怀的人。
    师:说得真好。前面都是在说自身,呼唤广厦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诗人有血有肉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学习活动三:拓展迁移,提升自我
    师:学完这首诗,让老师想起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2018年8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生Michael申请到了克林顿基金,他很快就要去非洲的塞拉利昂做4个月的义工。对,就是那个爆发埃博拉病毒,前两年才刚刚结束内战,疟疾横生,死亡率超高的国家。他的父母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开始是反对的,充满担心和质疑。但儿子反问他们:“你们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呢?”之后,儿子又通过与父母再三沟通,最终妈妈给儿子发了一条这样的短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屏显。)
    儿子,由于你的决定,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开始关怀世界的贫苦和不幸的人,而不是像平常那样仅仅是跟着教会捐款。我目送你走进常春藤学校的时候,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却变成你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师:请同学们就这件事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
    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只有每个人真正为他人着想,拿出实际行动来关爱他人,才能营造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人间处处有真情的美好境界。
    师:由自己想到他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付出应有的努力。
    生:大爱是全天下最伟大的爱,胸怀天下的人是伟大的人,值得后人去敬仰。
    师:你是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爱,表达爱,感恩爱。
    ……
    六、总结升华
    师:听了大家的回答,老师感到很欣慰。孩子们,你们太让我感动了!我更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们平时更多地是关注我们自身的悲欢冷暖,比如我们能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能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不能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是的,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没有错,但这些都是个人的小冷暖、小追求、小幸福,俗称“小我”。孟子也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我们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那些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人,那些甘愿为世界大同而牺牲“小我”的人,才更令人内心温暖和倍感崇敬,他们才配得上真正大写的“人”字。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地球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光明与爱!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背整首诗歌。
    (师生齐诵。)
    七、布置作业
    (屏显。)
    搜集杜甫代表性的诗作并背诵。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介绍背景,解题,读出韵律,感受情境,理解文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背景介绍,研究题目,获取信息,初读诗歌,感受韵律,译读诗歌,读懂大意,品读诗歌,析词悟情,小结,作业及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