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10天:诗歌鉴赏提分策略与材料预测(二)(共2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考前10天:诗歌鉴赏提分策略与材料预测(二)(共26张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测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融合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精华,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传承,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学好古诗词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那如何学好古诗词,如何通过诗歌解读出作者言辞间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抱负?下面是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通过举例解读“鉴赏四步法”的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022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需要记住的答题模板
鉴赏术语内容庞杂,如果平时注意搜索,注意整理归纳,临场就能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鉴赏语言特征,就离不开委婉、含蓄、蕴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描写语言,就离不开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蓄丰富、耐人寻味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动作语言,就离不开生动、形象、简练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描写方式,就离不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修辞手法,就离不开对比、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内容主旨,就离不开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类似的答题术语;如鉴赏思想感情,就离不开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类似的答题术语。
1.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
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答题内容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如鉴赏对比手法,答题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答题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答题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答题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套。
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这些答题格式适用于主观性较强的题,如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采取先观点后理由的格式答题:是写“游子思归乡”的。因为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表现了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的愁苦之情。
“三句到位法”的基本答题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说出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利用“三句到位法”
2022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提分技巧
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3.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
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4.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
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2022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预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步骤二)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如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美。(步骤三)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考前作文提分技巧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要“面子”吃暗亏,结尾不点题死定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考前10天提分策略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步骤,解题技巧,概括类问题,鉴赏类问题,深层次含义理解类问题,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复习最后10天提分策略(共29张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作用,其他注意事项,真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