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题)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30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题)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30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题)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共30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87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题,共11页。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训练(人教版)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题)①一、单选题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C.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面记录的是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我们必须做到A.及时记录活动所需时间B.善于观察合作者言行C.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探究活动D.观察并记录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5.(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小浩同学提出打开瓶盖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就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7.(2021·江苏·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A.水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和二氧化碳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9.(2021·全国·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10.(2021·全国·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11.(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查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实验 B.观察 C.假设或猜想 D.得出结论12.(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小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1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为探究蜡烛燃烧时哪层火焰温度最高,需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都可以1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不属于石蜡的物理性质的是A.硬度小 B.密度比水小C.具有可燃性 D.难溶于水15.(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小明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际实验所得数据显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16.(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1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吹灭蜡烛时有白烟产生,白烟是A.石蜡气体B.石蜡固体C.石蜡液体D.都有可能1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1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量变少的是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B.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D.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21.(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能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B.石蜡浮于水面,能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内焰温度最高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产物是水2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不仅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还有一种新物质产生,这种新物质形状如A.白烟 B.黑烟 C.黄烟 D.雾状23.(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 D.石蜡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2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什么变化都没有2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比在空气中容易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B.空气中氮气含量较少,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较多C.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多,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较少D.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26.(2021·江苏·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点燃蜡烛时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是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开始熔化成液态B.罩在火焰上烧杯出现小水珠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7.(2021·江苏·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九年级课时练习)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A.水 B.食盐水 C.白酒 D.澄清石灰水2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下列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不能立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①人体呼出的气体 ②氧气 ③空气 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2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30.(2020·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CO2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CO2C.CO2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CO2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说法正确;B、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说法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说法错误;D、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所以吸入的氮气被人体排出,使呼出气体含有氮气,说法正确。故选C。2.C【解析】【详解】能够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般是难溶于水的;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般不易与空气中组分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综上所述,选择C项3.B【解析】【分析】【详解】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选项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B、石蜡密度比水小,所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选项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选项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选项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解析】【详解】进行科学探究时,应该观察现象,并记录反应前、反应时、反应后的现象,与及时记录活动所需时间 ,善于观察合作者言行无关,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探究活动也不够严谨,故选:D。5.C【解析】【详解】A.同学提出打开瓶盖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不属于提出问题,选项A错;B.同学提出打开瓶盖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不属于作出假设,选项B错;C.同学提出打开瓶盖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选项C正确;D.同学提出打开瓶盖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不属于得出结论,选项D错;故选C6.B【解析】【详解】在擦玻璃时,向玻璃“哈气”,再擦就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7.D【解析】【详解】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D。8.B【解析】【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放出热量,说法正确;B、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法正确;D、石蜡的熔点较低,所以蜡烛受热易熔化,说法正确。故选:B。9.C【解析】【详解】A、氧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选项A错误;B、氮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选项B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选项C正确;D、水蒸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选项D错误。故选:C10.D【解析】【详解】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含量较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A错误; B、水蒸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B错误;C、氧气不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C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D正确。故选:D11.C【解析】【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假设;故选C。12.C【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详解】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13.C【解析】略14.C【解析】略15.B【解析】略16.B【解析】【详解】A、空气和呼出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空气和呼出气体均没有气味,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B。17.B【解析】【详解】 烟是粉尘颗粒物,为固体,因为重量很轻可以飘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烟, 雾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液态的,所以白烟是挥发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物。故选B。18.C【解析】【详解】A、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错误;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错误;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小、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变大,正确;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等难溶于水,错误;故选C。19.A【解析】【详解】A、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少,正确;B、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多,错误;C、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量变多,错误;D、稀有气体几乎不被人体吸收,故量基本不变,错误;故选A。20.B【解析】【详解】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别两种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C、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解析】【详解】A、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能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C、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将木条横伸入蜡烛火焰1s后,发现伸入火焰部分两端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选项C符合题意;D、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B【解析】【分析】【详解】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仅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不充分燃烧时还有碳生成,所以火焰上方有黑烟。故选B。23.A【解析】【详解】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正确;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A。24.C【解析】【详解】蜡烛燃烧过程中的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则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5.D【解析】【详解】A、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比在空气中容易熄灭,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故A不正确;B、氮气不参与人体代谢,空气中氮气含量和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相同,故B不正确;C、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少,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较多,故C不正确;D、呼吸消耗氧气,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比在空气中容易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故D正确。故选D。26.D【解析】【详解】A、蜡烛受热时从顶部开始逐渐开始熔化成液态,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出现小水珠,不符合题意;C、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不符合题意;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27.D【解析】【详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选D。28.C【解析】【详解】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以很快使石灰水变浑浊,①不符合题意;②氧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②符合题意;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使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③符合题意;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生产二氧化碳,能较快的使石灰水变浑浊,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29.A【解析】【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可能因为二氧化碳量不足所以无法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故选项正确;B、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呼出气体含较多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错误;C、单次实验只能证明已抽取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证明整个空气中都没有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A。30.C【解析】【详解】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选项A错;B、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选项B错;C、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选项C正确;D、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选项D错;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走进化学实验室②,8 g,对此操作有如下说法,32 g的食盐,72 mL蒸馏水,2 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走进化学实验室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