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克和千克|冀教版
展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的“起始课”,同时又是以后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设理计念:
1、根据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体有轻重之分,同时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开课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习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践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找一找、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
四、教学设计
课题: 克和千克
授课年级: 小学二年级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两袋糖各500千克、一包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2、学生准备:一个1角的硬币、一颗纽扣、乒乓球、回旋钉、两袋糖各500克、一袋1千克的面条、弹簧秤等物品。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老师看谁坐得最好,就请谁上来做游戏。
2.请三位体重差别较大的学生上台,背对背互相背一背,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中的阿姨和小朋友在买什么,这些物品有多重?
4.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和购物,同学们知道了物体有轻重之分,那么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生:克、千克、斤、公斤……
5.师:生活中我们会用到斤和公斤,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克和千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克和千克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一)实践感知1克。
1. 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用的一个1角硬币就大约重1克。)
2. 动手掂一掂:
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分别拿出准备好的一个1角的硬币看一看,再放在手中掂一掂,然后闭上眼睛感知1克的质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
师小结:克是较小的质量单位,一般用来表示很轻的物体的质量。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5.用天平验证。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用手掂一掂来感知物体的轻重,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知道物品准确的质量,我们一般用什么办法知道物体的具体质量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师:很好!我们用秤来测量质量。谁能说一说你见到过哪些秤?(学生说后课件显示生活中常见的秤。)
师:平时如果要测量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会使用天平称。
(1)认识天平。(课件显示天平,并介绍天平各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3)介绍演示利用天平称物品的过程。
(4)学生先估一下物品的质量,再用天平试称物品。
(二)感知、认识1千克。
师:刚才我们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感受了1克有多重,那么一千克又有多重呢?
师:找一找,现在谁还能从学具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 例:面条。
(1)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面条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2)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3)比一比:一手放1角硬币,一手放一包面条,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得多)
师小结:相对克来说,千克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通常情况下用千克来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
2. 认识1千克=1 000克。
(1)请同学们拿出2袋糖,说一说两袋糖有多重?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2)在拿出一包面条,把两袋糖和一包面条放在左右手掂一掂,实际感觉一下。
板书:一包面条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3)现在我们可以在一包面条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板书:1千克=1000克
(4)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5)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 000个1克)
三、教学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那这袋苹果用天平称合适吗?用什么称合适一些?(用秤称)
2. 你会用这些秤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地称一下?(同学回答后上讲台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
3. 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地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设计意图:教学分“认识克”、“认识千克”、“探究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三个步骤进行,教学紧紧围绕引导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切实的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老师现在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显示。
-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个鸡蛋重约50( );
(2)、小军的体重约20( );
(3)、小红的书包重约5( );
(4)、一条鱼重约2000( );
(5)、一个西瓜重约6( )。
-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 看图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少克。(课件显示图)
- 看图写体重。(课件显示图)
- 改错。
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你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五、回忆交流、总结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1千克有多重,还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准确合理地运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千克 ( kg ) 克 ( g )
1 千 克 = 1 0 0 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