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17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2703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17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2703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17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2703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练习含解析
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17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全一册专题17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做好两个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做好两个分析:(1)受力分析,表示出合力与各力的关系;(2)运动过程分析,表示出加速度与运动各量的关系.2.熟悉两种处理方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3.把握一个关键: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020·江西吉安市期末)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为t,若在物块放在A点的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的压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物块由静止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图1A.t B.tC.t D.t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次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gsin θ-μgcos θ,下滑过程x=a1t2,第二次下滑,(F+mg)sin θ-μ(F+mg)cos θ=ma2,F=mg,解得a2=2a1,x=a2t′2,求得t′=t,B项正确.2.(多选)如图2所示,PQ为圆的竖直直径,AQ、BQ、CQ为三个光滑斜面轨道,分别与圆相交于A、B、C三点.现让三个小球(可以看作质点)分别沿着AQ、BQ、CQ轨道自端点由静止下滑到Q点,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和t3,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v2和v3.则有( )图2A.t2>t1>t3 B.t1=t2=t3C.v2>v1>v3 D.v1>v3>v2答案 BC解析 设任一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圆的直径为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gsin θ,斜面的长度为x=dsin θ,则由x=at2得t===,可见,小球下滑时间与斜面的倾角无关,则有t1=t2=t3,又=,x2>x1>x3,则v2>v1>v3,选项B、C正确.3.(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如图3所示,物体从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它滑到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1;若它由斜面顶端沿竖直方向自由落下,末速度大小为v,已知v1是v的k倍,且k<1.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图3A.(1-k)sin α B.(1-k)cos αC.(1-k2)tan α D.答案 C解析 设斜面长为x,高为h,物体下滑过程受到的摩擦力为Ff,由于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加速度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α-Ff=ma,Ff=μmgcos α,所以a=g(sin α-μcos α),由运动学公式可知v12=2ax=2gx(sin α-μcos α),v2=2gh由题意:v1=kv且h=x·sin α解得:μ=(1-k2)tan α,故C正确.4.(多选)(2020·四川宜宾市一诊)如图4(a),质量m=1 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物体沿斜面做匀变速运动B.当风速v=5 m/s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D.比例系数k为 kg/s答案 BCD解析 由题图(b)可知,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风速为5 m/s 时物体加速度为零,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B正确;对初始时刻,没有风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0=4 m/s2,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沿斜面方向:mgsin θ-μmgcos θ=ma0解得:μ==0.25,故C正确;v=5 m/s时,物体加速度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mgsin θ-μFN-kvcos θ=0又:FN=mgcos θ+kvsin θ,联立解得k== kg/s,故D正确.5.(2020·山东烟台市期末)如图5所示,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滑块从斜面底端A点以v0=10 m/s的速度冲上斜面并通过斜面上B点,已知A、B之间的距离为L=4 m,小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计算结果可以保留根号).图5答案 (1-) s或2 s解析 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a1==10 m/s2设小滑块从A第一次运动到B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1,由L=v0t1-a1t12解得:t1=(1-) s或(1+) s(舍去)小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最大距离:x==5 m小滑块从A开始沿斜面运动最大距离所用时间:t1==1 s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a2==2 m/s2设小滑块从沿斜面运动最大距离返回到B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2x-L=a2t22解得:t2=1 s小滑块从A沿斜面运动最大距离处后又返回到B过程中所用时间t′=+t2=2 s综上所述,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为(1-) s或2 s.6.(2020·山东淄博市十中期末)足够长光滑固定斜面BC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未画出),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静止于A点.现在AB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作用,如图6甲所示.小物块在AB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到达B点迅速撤去恒力F(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求:图6(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的大小;(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3)小物块最终离A点的距离.答案 (1)11 N (2)0.5 s (3)3.6 m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在AB段的加速度a1== m/s2=0.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 α-μ(mg-Fsin α)=ma1,得F==11 N.(2)在BC段,对小物块有mgsin α=ma2,解得a2=gsin α=8 m/s2,小物块从B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到B所用时间相等,所以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为t==0.5 s.(3)小物块从B向A运动过程中,有μmg=ma3 ,a3=μg=5 m/s2,由B至停下小物块的位移x==0.4 m,xAB=t0=4.0 m,ΔxA=xAB-x=3.6 m.7.(2020·四川眉山市三诊)如图7所示,2020年2月18日,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探测器再次启动,打破了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的世界纪录,并将开始第15个月昼的科学探测活动.若着陆器与探测器总质量为1.5×103 kg,着陆过程简化如下:在距月面102 m处悬停,当发动机推力为F1时,先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发动机推力为F2时,随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相等,刚好在距离月面2 m时再次悬停,此过程总共用时600 s,此后关闭发动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接触月球表面.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取g=1.6 m/s2,求:图7 (1)探测器接触月球表面时的速度大小;(2)发动机施加推力的差值(F2-F1)的大小.答案 (1) m/s (2) N解析 (1)由速度位移公式v2=2ax,代入数据可得v= m/s(2)设加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m,加速阶段:v=2ax1,减速阶段:v=2ax2,且x1+x2=100 m,加速阶段的时间t1=,减速阶段的时间t2=,且t1+t2=600 s代入数据可得a=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阶段mg-F1=ma减速阶段F2-mg=ma,代入数据可得F2-F1= N.8.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8所示).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细杆上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大小为小球所受重力大小的一半.图8 (1)求小球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细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x所需的时间为多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答案 (1)0.5 (2)解析 (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大小为F,小球的质量为m,因小球做匀速运动,则F=μmg,又有F=mg,所以μ=.(2)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Fsin 37°=mgcos 37°,Fcos 37°+mgsin 37°-Ff=ma,又Ff=μFN,联立以上三式可得a=g,由x=at2,解得t=.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16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文件包含专题16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教师版docx、专题16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连接体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1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和临界与极值问题(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eq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微专题小练习专题18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含答案,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