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包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g,【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2SCu+2ON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 2021年CCTV中秋晚会主会场设在西昌。下列烘托晚会气氛的场景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 彩旗飘扬 B. 燃放烟花 C. 气球升空 D. 歌声嘹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 B. 河水 C. 苏打水 D. 蒸馏水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 B. C. CO D.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原子的电子数为22 B. 钛为非金属元素
C.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D. 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常温下酸雨的,的雨水是酸雨
D.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以下做法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的有
①农业灌溉要节约用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②回收利用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减少“白色污染”;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选项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及方法A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通入浓硫酸干燥C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D通入澄清石灰水A. A B. B C. C D. D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D.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蒸发食盐水
C. 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 测空气中的含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必备技能,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两个硫原子:______。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醋”字可拆解为“二十一日酒变醋”,指的是一段时间内酒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醋酸。
醋酸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
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冬奥会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制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固态二氧化碳叫做 ______。
本届冬奥会用氢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将需要大量高纯度、低成本的氢气满足氢燃料汽车的使用。有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光照下实现水的高效分解制氢气,其中部分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请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可口可乐为冬奥会场馆清理废弃物的清废团队提供“温暖包”——工作服套装如图。服装面料的可乐瓶环保布,是利用回收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加工成的丝线纺织而成,为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棉布,可采用 ______的化学方法。
冬奥会利用废旧电子设备回收金、银来制作奖牌。从废旧电子粗产品中回收金、银的部分流程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步骤二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根据如表信息填空。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NaCl110169246时,向盛有30g NaCl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 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时,分别用100g水配成NaCl和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_____。化学兴趣班的同学准备分组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员准备了以下仪器,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请写出如图中对应字母编号为“e”的仪器名称 ______。
甲小组的同学准备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得较多量的氧气,同时便于添加液体试剂,应选择如图中的 ______选填字母编号来组成发生装置,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乙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小组组装的发生装置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并将气体从如图a端通入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1、4为湿润的石蕊棉球,2、3为干燥的石蕊棉球。同学们观察到2、3棉球不变色,1、4棉球变红且4棉球先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农场需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为了确保改良效果,需要对库存的熟石灰是否变质进行检测。农场实验室取了一定量的熟石灰样品,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和
猜想三:
【资料查阅】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与现象】步骤操作现象1取1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2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变红3向步骤2后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固体物质消失并产生气泡【实验分析】
实验人员根据步骤1认为猜想三正确。其实该结论并不严密,请说明理由 ______。
解释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 ______正确。
【评价与反思】熟石灰存放时应密封保存。农业上使用库存较久的熟石灰时要检测其成分。某造纸厂在造纸过程中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后才能排放。现有的稀盐酸365kg,能处理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解析】解: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燃放烟花,火药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歌声嘹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解析】解:矿泉水是由水和多种可溶性矿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河水是由水和多种可溶性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苏打水中含有小苏打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答案】C【解析】A、可以供给人体呼吸,不是有毒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有毒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C符合题意;
D、不是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A【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2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解析】解: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常温下酸雨的,但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是pH小于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答案】C【解析】解:①农业灌溉要节约用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可以节约用水,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故①正确;
②回收利用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故②正确;
③为了减少土壤和水源污染,要合理农药和化肥,故③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故③错误;
④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故④正确。
故选:C。
①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②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土壤和水源污染进行分析;
④根据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轻空气污染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节约用水、“白色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和绿色能源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解析】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化钙易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答案】D【解析】解: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产生的氢气相等,镁比铁活泼,所以镁消耗完等量的酸所需时间更少;故A图象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故B图象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图象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开始不产生二氧化碳;故D图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的原理;
故选:D。
A、根据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产生的氢气相等,镁比铁活泼,所以镁消耗完等量的酸所需时间更少进行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进行分析;
D、根据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开始不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C【解析】解:A、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以防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B错误;
C、a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b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U型管中红墨水L处液面升高,R处液面降低,对比可知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故C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A、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装置特点来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原子表示为:2S;故答案为:2S。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显价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氨分子,氨分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1.【答案】三 【解析】解: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三;
。
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干冰 分解 灼烧 过滤 、、 将固体中的铜全部去除【解析】解: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反应Ⅰ是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服装面料的可乐瓶环保布,是利用回收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加工成的丝线纺织而成,为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棉布,可采用灼烧的化学方法;
①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
②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作用是:将固体中的铜全部去除。
故答案为:干冰;
;分解;
灼烧;
①过滤;、、;
②将固体中的铜全部去除。
根据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进行分析;
根据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气进行分析;
根据棉线灼烧会产生烧纸味进行分析;
①根据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答案】饱和 硝酸钾【解析】解:时,NaCl的溶解度为,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时,向盛有30gNaCl的烧杯中加入50g水,最多能溶解18g,故得到的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远小于硝酸钾,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时,分别用100g水配成NaCl和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硝酸钾。
故答案为:
饱和;
硝酸钾。
根据时,NaCl的溶解度为,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远小于硝酸钾,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长颈漏斗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要制取较多的氧气,发生装置应该选择锥形瓶,即装置b,同时要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需要选择长颈漏斗,即装置e,搭配的橡皮塞为双孔橡皮塞,即装置h,;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beh;;
由图可知,将二氧化碳从a端通入后,观察到2、3棉球不变色,1、4棉球变红且4棉球先变红,4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湿润的棉球变红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
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根据各仪器的特点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根据实验现象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此题考查基础,考查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及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15.【答案】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1g的氢氧化钙在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 三【解析】解:【作出猜想】氢氧化钙变质的情况有三种,不变质,只有氢氧化钙;部分变质,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钙;猜想二为和,
猜想三:,因此猜想一为只有;故答案为:;
【实验分析】根据取1g样品于试管中,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固体,实验人员认为猜想三正确结论并不严密,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1g的氢氧化钙在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1g的氢氧化钙在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
步骤3有气泡产生的原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结论】实验2中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3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猜想三正确;故答案为:三。
【作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钙变质的情况分析;
【实验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分析;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解:设能处理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答:能处理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kg。【解析】根据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包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V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包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干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