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723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723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723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共10页。
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一)(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A 卷(共 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收敛(liǎn) 重荷(hè) 豁然贯通(huò)B. 琐屑(xuè) 媲美(pì) 锲而不舍(qiè)C. 簇新(cù) 倔强(jiàng) 长吁短叹(xū)D. 绮丽(qǐ) 卓越(zhuó) 心会神凝(ní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A. 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B. 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C. 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D. 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 这让导演喜出望外。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B.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C. 渐激渐深 激:猛烈D. 转转不已 已:停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呢?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的呢?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 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 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 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 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三、默写(6 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①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② ,对影成三人。(李 白《月下独酌》)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 目再默写全诗。(4分)四、现代文阅读(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漫话围棋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 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 一种艺术来对待。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 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 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选文有删改)10. 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答: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答:12. 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答:五、作文13.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 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 卷一、诗歌鉴赏(共 4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 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 分)答:2. 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2 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2 分)合江亭记吕大防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 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 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 鸱:植物名,俗称芋头。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 分)A. 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B. 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D. 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译文:(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译文:5. 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 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答: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一)名著阅读(4 分)6. 《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格列佛表示:“我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格列佛做了一件什么事?(2 分)答:7.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 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 并简述理由。(2 分)A. 武松醉打蒋门神 B. 李逵打死殷天赐 C.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答:(二)现代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 题。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 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 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 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 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 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 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五片?什么?”“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贝尔曼是个画家。他 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 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 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 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 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 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 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藤枝上。“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 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 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 “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 来吧!”她突然喊道。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 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 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 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 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 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 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 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选文有删改)8. 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答:9. 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出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4 分)答:10. 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答:11. 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 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 分)答: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12. 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 分)(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 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 化现象。(4 分)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时 谢满金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 刘致远用意: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 分)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 ① ,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 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与名之外,又与名 ② 。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 ③ ;也有名与字互 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 ④ ,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 求句式完全一致)(4 分)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姓名:蒋力行 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①姓名: 解说:②姓名: 解说: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B2.C3.D4.D.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5.C6.A7.B8.D【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三、默写(6分)9.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6分)(1)①逝者如斯夫 ②举杯邀明月③燕然未勒归无计(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10.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11.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12.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B卷一、诗歌鉴赏(共4分)1.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二、文言文阅读(12分)3.A4.(1)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2)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5.不相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规劝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吕大防的《合江亭记》,描写了在合江亭上所见的美丽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员请其记事之机,提出兴修水利的建议。【参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格列佛帮助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国,没有答应皇帝的要求灭掉不来夫斯库国,尽力设法让利立浦特帝国国王打消把不来夫斯库整个帝国灭掉这种念头。7.C(二)现代文阅读(18分)8.①贝尔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黯淡的小屋,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②善良,富有同情心,无私关怀、帮助他人.当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喊道:“哎,可怜!”③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晚上冒雨画“常春藤”,以致得肺炎而死。④贝尔曼画技高超.他画的那片常春藤,连当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9.①写出了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绝望。③写出了琼珊数着最后的叶子只有四片的害怕和绝望的心理,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做铺垫。10.①这样写,更能凸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琼珊以期待,让她与生命进行不屈抗争的内容,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②贝尔曼的画,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侧面衬托了贝尔曼画技的精湛和高超,更能表现贝尔曼先生的崇高品质。11.①贝尔曼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看不起人间的温情.但在结尾,却为了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树叶,得肺炎而去世.结尾出乎意料之外。②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但那片叶子掉下后,琼珊就会无望死去.后来冒雨画常春藤树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③这样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四、语言运用(共12分)12.(1)用意: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①在成年之前的称呼。②密切相关③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④以反义相对取字的。(3)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姓名:张欣广,解说: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放宽心胸。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姓名:李乐然,解说:与其愁眉苦脸,不如快快乐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阅读(二十一)《论语》十二章作业课件,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六)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知饴阿谁,芳草鲜美,落英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如闻泣幽咽,沉舟侧畔千帆过,树前头万木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中考语文押题作文:《原来,我也很_____》(范文8篇,可打印),共2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