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以《三字经》中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也是蒙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第1个片段讲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片段意思对学生有难度,要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9个生字。通过观察教师范写等方法,写好“之、相、习”3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联系生活和小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第五单元是识字单元,你们一定又认识了好多的汉字,那古时候的小朋友都是怎么识字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瞧,他们的识字就是跟着老师反复来吟诵,他们识字的课本就叫《三字经》。(介绍《三字经》)
2.《三字经》中第一句“人之初”就是今天的课题,“之”是生字,大家看图片上这弯弯曲曲的公路多像“之”字呀,所以我们经常说“弯弯曲曲的公路呈“之”字型盘曲而上。”“之”可以组词“之前、之后”还有好多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礼仪之邦”“赤子之心”“缓兵之计”“来之不易”“久而久之”。
3.(出示“初”资源)大家看看这个图,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初是会意字,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开始,所以“初”的本义是起始,开端。开始就是“初始”夏天的开始就是“初夏”,人生命的开始就是“人之初”,我们再来读课题,人之初。
(二)识字正音 ,识记生字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生自读课文,读不准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师相机指导会意字:善 教
出示图,让学生猜字,并说说理由。
师点拨:汉字就像一幅画一样,形状和意思是紧密联系。汉字中由羊构成的字都有美好的意思。我们给“善”再找个反义词,是啊,善对恶。
教最初的字形,右边像位长者拿着教鞭在督促,指导左边的小孩子。试着扩词。
把生字带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吧。
(三)学习第一小节,结合故事理解意思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能试着说说意思吗?
师点拨: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都差不多,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后天学习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可就有了好与话的差别了。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听听《孟母三迁》的故事吧!(找生讲述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学问家叫孟子,他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阵子,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会了很多祭拜的动作。“不能让孩子在这个地方住下去!”于是孟家就搬到了城镇去住。新的家就在集市边上,孟子就模仿商人做买卖,你吹牛,我夸口,模仿得惟妙惟肖。“这里也不行,还得搬家”不久,孟母把家迁到书塾附近,书塾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很有礼貌,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才是我孩子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后来孟子成为了大思想家,孟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三次搬家,“孟母三迁”被传为佳话。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读到这,会学习的同学一定产生了疑问:“苟”是什么意思?“迁”又是什么意思?“苟”的意思是:假如,如果。“迁”的意思是变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提到专心有一个《弈秋教棋》的故事,(找生讲述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叫弈秋的围棋高手,他有两个很聪明的学生,其中一个进步是非常快,另一个却迟迟没有长进了,弈秋就很纳闷,为什么同样学习,差别却如此之大,他就留心观察两个人,原来他发现进步快的学生听课是专心致志,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课,但却望向天空,总想着会有大雁飞过来,他应该拉弓箭射大雁。同样的老师,一样的学习环境,但学习结果却不同,这都是因为一个是专心致志,一个是三心二意呀。
3.看来好的环境,好的教育才能让我们成才呀,我们来好好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我们可以带着节奏来读。我们能尝试着背一背吗?
(四)分析字形难点,指导书写
出示:之 相 习
1.这3个字,按结构分一分,“相”是左右结构,“之和习”是独体字。
2.指导关键笔画。
“相”左高右低,右边“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之”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紧接着横撇写,要写得舒展。
“习”先外后内。横折钩的竖的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
3.请同学们练习写一下这几个字吧!写完之后,一定要对照着田字格中的例字,评一评,改一改。
四、板书设计
8.人之初
性相近,习相远。(环境)
教之道,贵以专。(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幼、玉、器、义”4个生字。通过观察教师范写等方法,会写“远、近、玉、义”4个生字。
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结合故事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幼、器“等4个生字,联系生活和小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初始 初夏 天性 性格
专心 专门 善良 友善
复习第一小节的背诵。和大致意思。
(二)学法迁移,学习第二小节
1.复习“不”的变调。
苟不教 子不学 幼不学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这些内容,你读准了吗?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这里有好多的“不”,“不”的读音,你能读准吗?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变调,“不”在四声的前面要变成二声,在其他声调前都读四声,我们来读一读。
识字生字:幼 器 玉 义 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相机指导:
“器”也是一个会意字,字形中间是“犬”,四周各有个“口”,代表一只狗正在破口大叫。后来它的本义消失,就有了现在器具的意思,可以组词,机器 乐器
3.记住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这部分吧。边读边想想,这部分是什么意思?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宜”的意思是合适,适宜。这句话是说: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
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去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有好多,我们今天来听听《凿壁偷光》故事(生讲述故事)
匡衡是西汉有名的经济家,政治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匡衡很想读书,可是却没钱上学。一个亲戚见匡衡虽然年纪小,但懂事好学,就教他读书习字,匡衡学得特别用功,很快就认识了许多字,能够自己看书了。当时,书非常珍贵,只有有钱人家才有书,为了能有书读。匡衡就趁农忙的时候,到有钱人家里去打短工,但他不要工钱,只要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匡衡每天从早到晚干活儿,他很想在晚上多读点儿书,可是家里没钱买灯油,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看书时,发现从墙壁上透过一丝亮光。他仔细一看,发现亮光是从隔壁邻居家透过来的。匡衡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他用小刀把墙壁上的缝挖大了些,这样透过来的光线更亮了,于是,他就靠着墙壁,借着邻居家的光线读书。通过刻苦自学,匡衡终于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4.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多么立志呀,年少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正如古人所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正如《三字经》中所说:幼不学,老何为?
5.多种形式读文:让我们来读读这个部分吧!带着节奏我们来读读全文。拍着手,我们再来读读。
(三)总结全文,编制《居家学习三字经》
居 家 学 ,学 乃 迁 ,日 作 息 ,意 志 坚 。题 不 琢 ,理 难 鉴 ,错 不 改 ,有 拖 欠 。少 游 戏 ,多 锻 炼 ,勤 读 书 ,厚 积 淀 。帮 父 母 ,令 人 羡 ,返 校 园 ,共 勉 励 。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近 远 玉 义
2.“近 远”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先内后外,最后一笔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玉”和“义”是独体字,独体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和笔顺。
“玉”写王字要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间距要均匀,最后的点在长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
“义”字,第一笔是点,点的位置在上半格竖中线偏左,撇的起笔高,捺的起笔低,注意这三笔起笔位置的高度,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要对称。
3.练习书写,对照例字修改。
同学们还记得关于《三字经》的介绍吗?“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今天课文节选的只是《三字经》中一部分,课后大家再去读读《三字经》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四、板书设计
8.人之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幼不学,老何为?}学习最重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8 人之初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二)8 人之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