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9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740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9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740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9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740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9题)
展开
这是一份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9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1米长,寿命达20年,74﹣3,5万多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
10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议论文)
一.说明文(共1小题)
1. (2021•邹城市)说明文阅读。
大白鲨
①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②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③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④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⑤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⑥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敏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很容易地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准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⑦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标出来。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第④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3)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感觉小孔,这些小孔有哪些作用?概括地写出。
(4)举例说明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5)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具体地写了大白鲨是怎样捕食的,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
二.议论文(共4小题)
2. (2021•安丘市)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
①“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古今中外,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饱经沧桑,然而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锲(qiè)而不舍,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chǔ)。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她在磨针。李白很吃惊,他想: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成了唐代的大诗人。
③无独有偶,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照过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④不光中国有这样的事例,外国同样有通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⑤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年必须爱惜光阴,方能有成就。是啊!只要认真,努力去做了,还有什么事会难倒我们呢?不论你是在追求自己美好理想的历程中,还是灰心失败或准备放弃的时刻,都要记住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相应四字词语。
①指不停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
②本文指在演讲时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2)读短文,想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3)读读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体会一下引用的好处,写下来。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5)短文在写法上是 说明作者的观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个事例。
第1个:
第2个:
3. (2021•五莲县)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瞬息万变:
相辅相成:
(2)用“_____”画出能够解释“能者为师”的句子。从中我明白了: 。
(3)本文用沈括的事例证明了 这一观点。
(4)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4. (2021•巨野县)课外阅读。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警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⑥ 。
(1)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以此做为文章的题目。
(2)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作用是什么?
A.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B.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3)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 、 、 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4)请在第⑥段处为文章补写一句结尾,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
5. (2021•坊子区)阅读理解。
读书莫忘做笔记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③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④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情,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⑤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⑥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本文要表达的观点是 。
(2)短文在写法上是 说明作者的观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事例。
第1个:
第2个:
(3)如果我们找作者观点的好处,可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
(4)读读第②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体会一下引用的好处,写下来。
三.小说(共2小题)
6. (2021•兖州区)快乐阅读。
①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 和船帆搭起一(座 坐)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媛 援)。
②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 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③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渴 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 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 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 懒)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 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文段节选自《 》。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3)选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帐篷”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4)鲁滨逊在孤岛上为什么会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5)仿照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例句: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 活山羊畜养起来。
(6)从选文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7. (2021•坊子区)整本书阅读。
本学期你一定读过许多书,请选择你读过的一本小说,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说名称
①
小说中印象深刻的三个人物
②
④
⑥
各用一个词评价这个三个人物
③
⑤
⑦
简述这本小说中你感受最深的情节,并说明理由。
⑧
四.散文(共1小题)
8. (2021•临邑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①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冰心有改动)
【注】①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1)下面选项中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对当时天气的描写,为后面写大雨埋下了伏笔。
B.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烦闷的心情,渲染了低沉的气氛。
C.这句话能够看出作者讨厌下雨天。
D.心中的雨点是指让“我”烦恼、痛苦、失意的事情。
(2)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对女儿,就像荷叶对红莲,都是应该的。
B.只有“心中的雨点来了”的时候,才显示出母爱的伟大。
C.在人生的风雨之路上,母爱给儿女们安慰和庇护,哺育着儿女成长。
D.我们要像红莲被荷叶遮蔽一样,紧紧依赖母亲,依赖母爱,否则,便会被生活中的“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
(3)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文中写红莲实际上是为了写 ,写荷叶是为了写 ,歌颂了 ,抒发了作者 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 。
(5)冰心雨中看红莲令她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其实天下的母亲皆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爱对于你来说是什么?你又应怎样回报母亲的爱?试着写下来。
五.童话、寓言(共1小题)
9. (2021•青岛)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
男孩子一见到那个苍蝇罩便赶紧把它摘下来,窜过去,那个小狐仙就真的给他逮住了。那个可怜的家伙躺在长纱罩的底部,脑袋朝下,再也无法爬出来了。
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
男孩子答应了那笔交易,把苍蝇罩抬起,好让小狐仙爬出来。可是正当小狐仙差一点就要爬出来的时候,男孩子忽然一转念,“唉,我真傻,居然要把他放跑!”他想道,随手又摇晃起那个纱罩想让小狐仙再跌进去。
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觉得脑袋都快被震裂成许多碎块了。他一下子撞到一堵墙上,接着又撞到另一堵墙上,最后他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1)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 。
(2)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 ,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 。
(3)阅读链接:这个学期我们还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吗?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说明文(共1小题)
1. (2021•邹城市)说明文阅读。
大白鲨
①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②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③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④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⑤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⑥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敏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很容易地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准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
⑦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标出来。
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第④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大白鲨鱼皮表面对人体有危害。
(3)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感觉小孔,这些小孔有哪些作用?概括地写出。
能灵敏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捕获猎物,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准确地把准方向,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
(4)举例说明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比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还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5)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具体地写了大白鲨是怎样捕食的,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
隐蔽自身”和“准确地攻击”词用的好,因为写出了大白鲨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反应神速的特点。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可推测出答案。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可知,大白鲨鱼皮表面对人体有危害。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六段内容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考查了说明方法的运用。结合内容理解,例:“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比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还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作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把“鳞片”比作“细小的利牙”,把“鱼皮”比作“砂纸”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5)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段,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比如:“隐蔽自身”和“准确地攻击”词用的好,因为写出了大白鲨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反应神速的特点。
故答案为:
(1)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
(2)大白鲨鱼皮表面对人体有危害。
(3)能灵敏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捕获猎物,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准确地把准方向,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
(4)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比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还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5)隐蔽自身”和“准确地攻击”词用的好,因为写出了大白鲨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反应神速的特点。
二.议论文(共4小题)
2. (2021•安丘市)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
①“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古今中外,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饱经沧桑,然而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锲(qiè)而不舍,最终取得了成功。
②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chǔ)。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她在磨针。李白很吃惊,他想: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成了唐代的大诗人。
③无独有偶,西汉的匡衡,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可是他家晚上没有油点灯,邻居房里点着灯,所以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用洞里照过来的光看书,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还有现代的徐悲鸿,他的画闻名中外,年轻时他励志学画,用他的勤奋努力,为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④不光中国有这样的事例,外国同样有通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⑤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年必须爱惜光阴,方能有成就。是啊!只要认真,努力去做了,还有什么事会难倒我们呢?不论你是在追求自己美好理想的历程中,还是灰心失败或准备放弃的时刻,都要记住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相应四字词语。
①指不停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 锲而不舍
②本文指在演讲时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慷慨激昂
(2)读短文,想想“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写出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做什么事,只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3)读读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体会一下引用的好处,写下来。
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5)短文在写法上是 用事例 说明作者的观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个事例。
第1个: 匡衡“凿壁借光”勤奋读书的故事。
第2个: 林肯刻苦练习,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成功的律师。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中意思是“①指不停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到底。”的词语是“锲而不舍”;“本文指在演讲时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的词语是“慷慨激昂”。
(2)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纵观短文所举的事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是做什么事,只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所以以后在生活中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要不怕困难,用心去做才会成功。
(3)考查对引用好处的体会,细读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的话,强调少年必须爱惜光阴,方能有所成就。这样的引用作者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篇短文写了古今中外几个下苦功夫努力做事而成功的名人,告诉人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故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5)考查写法及概括能力,这篇短文写了古今中外几个下苦功夫努力做事而成功的名人事例,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所以短文在写法上是用事例说明作者的观点,仔细读文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事例,如:匡衡“凿壁借光”勤奋读书的故事。林肯刻苦练习,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成功的律师。
故答案为:
(1)①锲而不舍 ②慷慨激昂;
(2)做什么事,只要勤奋,努力地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3)能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功夫不负有心人。
(5)用事例 匡衡“凿壁借光”勤奋读书的故事。 林肯刻苦练习,成为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成功的律师。
3. (2021•五莲县)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瞬息万变: 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是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
相辅相成: 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指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用“_____”画出能够解释“能者为师”的句子。从中我明白了: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
(3)本文用沈括的事例证明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这一观点。
(4)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学习要有兴趣;要勤奋练习,并持之以恒;学与问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解答】(1)本题考查了理解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答出词语的本义及文中义。瞬息万变: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是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相辅相成: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指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本题考查了理解句子和领悟能力。先找到词语所在的位置为第3自然段,阅读本段与词语上下相关联的句子,分析可知答案,从而领悟句子带给你的启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
(3)本题考查了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寻找涉及沈括的事例内容的段落,然后阅读该段,一般情况下中心论点多在段首。故答案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本题考查了发表观点的能力。结合短文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发表见解,本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本义指在短时间内发生众多变化。文中形容世界变化极多极快。本义指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文中学习与疑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3)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学习要有兴趣;要勤奋练习,并持之以恒;学与问相结合,做到相辅相成。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
4. (2021•巨野县)课外阅读。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警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⑥ 思想胜于权威,权威在思想面前终将败下阵来 。
(1)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以此做为文章的题目。
(2)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作用是什么? C
A.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B.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3)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4)请在第⑥段处为文章补写一句结尾,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
【解答】(1)考查了对中心论点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本文开篇提出了“思想胜于权威”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因此“思想胜于权威”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可知,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故选C。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可知,作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论述。
(4)考查了给文章补充结尾。结合内容理解,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本文中心论点“思想胜于权威”,围绕“思想”和“权威”之间的关系写即可。
故答案为:
(1)思想胜于权威;
(2)C;
(3)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4)思想胜于权威,权威在思想面前终将败下阵来。
5. (2021•坊子区)阅读理解。
读书莫忘做笔记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③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④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情,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⑤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⑥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本文要表达的观点是
读书莫忘做笔记
。
(2)短文在写法上是 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说明作者的观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事例。
第1个: 钱钟书爱做笔记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2个: 蔡元培晚年由于“不能勤笔”,所以读书“没什么成就”。
(3)如果我们找作者观点的好处,可重点阅读第 ①④ 自然段。
(4)读读第②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体会一下引用的好处,写下来。
此文观点是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引用杨绛介绍钱钟书读书做了大量笔记的话,论证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引用此句,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解答】故答案为: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完整的看法、见解和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是文章标题,或出现在文中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自己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通读全文,结合题目以及第①段段首句“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确定本文中心论点为:读书莫忘做笔记。或者是“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概括能力。举钱钟书爱做笔记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同时将钱钟书爱做笔记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蔡元培晚年由于“不能勤笔”,所以读书“没什么成就”相比较,这是对比论证。运用举例、对比论证方法,具体、突出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这个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①自然段写的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是: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文章第④自然段也写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所以①④自然段。
(4)考查对引用及其好处的理解。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此文观点是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引用杨绛介绍钱钟书读书做了大量笔记的话,说明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引用此句,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故答案为:
(1)读书莫忘做笔记;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钱钟书爱做笔记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 蔡元培晚年由于“不能勤笔”,所以读书“没什么成就”。
(3)①④;
(4)此文观点是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里引用杨绛介绍钱钟书读书做了大量笔记的话,说明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引用此句,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小说(共2小题)
6. (2021•兖州区)快乐阅读。
①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 和船帆搭起一(座 坐)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媛 援)。
②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 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③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渴 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 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 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 懒)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 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文段节选自《 鲁滨逊漂流记 》。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3)选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帐篷”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选址、材料(用木头和船帆搭起)、样子(简陋)。
(4)鲁滨逊在孤岛上为什么会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他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5)仿照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例句: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 活山羊畜养起来。 星期天,我为了让妈妈开心,要么陪她跑步锻炼,要么在家帮她做家务。
(6)从选文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鲁滨逊是一个拥有乐观心态、具有生存技能的人。
【解答】(1)考查了对题目的了解。通过短文几个自然段反复出现的主要人物“鲁滨逊”,不难看出文段的出处。
(2)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运用。座:量词,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救援:拯救援助。喝: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嫩芽: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或树叶。根据语境应依次选;座、援、喝、嫩。
(3)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围绕着“帐篷”写了选址、材料(用木头和船帆搭起)、样子(简陋)。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
(5)考查了仿写句子。仿写时写成“谁要么……要么……”的句式即可。
(6)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可以得出答案,鲁滨逊是一个拥有乐观心态、具有生存技能的人。
故答案为:
(1)鲁滨逊漂流记;
(2)座 援 喝 嫩;
(3)选址、材料(用木头和船帆搭起)、样子(简陋);
(4)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 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5)星期天,我为了让妈妈开心,要么陪她跑步锻炼,要么在家帮她做家务;
(6)鲁滨逊是一个拥有乐观心态、具有生存技能的人。
7. (2021•坊子区)整本书阅读。
本学期你一定读过许多书,请选择你读过的一本小说,完成下面的表格。
小说名称
① 《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说中印象深刻的三个人物
② 汤姆
④ 贝琪
⑥ 哈克
各用一个词评价这个三个人物
③ 足智多谋
⑤ 活泼善良
⑦ 勇于探索
简述这本小说中你感受最深的情节,并说明理由。
⑧ 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因为这一情节惊险刺激。
【解答】本题考查对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把握。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哈克是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象,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孩子。他没有母亲,被镇上的大人讨厌,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邋遢,不守礼节,但渴望自由,勇于探索。贝琪是一个活泼,善良的女孩,同时也是胆子很小的女孩。这个从汤姆和贝琪进入山洞后,贝琪的反应可以看出来,贝琪已经要绝望放弃了,是汤姆鼓励她,坚强地找到了出口。本书感受最深的情节是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十字架”——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他们经过千难万险最终找到“二号十字架”的所在地,这一情节惊险刺激,所以非常喜欢。据此分析填写表格即可。
故答案为: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②汤姆 ③足智多谋 ④贝琪 ⑤活泼善良 ⑥哈克 ⑦勇于探索 ⑧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因为这一情节惊险刺激。
四.散文(共1小题)
8. (2021•临邑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①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冰心有改动)
【注】①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1)下面选项中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句话是对当时天气的描写,为后面写大雨埋下了伏笔。
B.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烦闷的心情,渲染了低沉的气氛。
C.这句话能够看出作者讨厌下雨天。
D.心中的雨点是指让“我”烦恼、痛苦、失意的事情。
(2)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母亲对女儿,就像荷叶对红莲,都是应该的。
B.只有“心中的雨点来了”的时候,才显示出母爱的伟大。
C.在人生的风雨之路上,母爱给儿女们安慰和庇护,哺育着儿女成长。
D.我们要像红莲被荷叶遮蔽一样,紧紧依赖母亲,依赖母爱,否则,便会被生活中的“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
(3)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文中写红莲实际上是为了写 自己 ,写荷叶是为了写 母亲 ,歌颂了 母爱 ,抒发了作者 对母爱的感激 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是 借物喻人 。
(5)冰心雨中看红莲令她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其实天下的母亲皆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的爱对于你来说是什么?你又应怎样回报母亲的爱?试着写下来。
【解答】(1)考查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划线句子描写了半夜听到了雨声和早上看到了阴着的天,是环境描写,并且为下文的大雨埋下了伏笔,所以A正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的一个作用就是烘托人物的心情,划线句子描写了不好的天气状况,烘托了作者烦闷的心情,所以B正确。即使下了雨、天阴着,作者的心情不好,也不能证明作者讨厌下雨天,所以C选项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择C。
(2)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当作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母亲会给我们最大的安慰。而且在人生的路上,母亲也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故选择C。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前面有写到“我”心情不好,很烦闷。再关注到文章的第5段,母亲唤“我”过去。一到了母亲身边,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就想到母亲就像这荷叶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会保护着“我”这朵红莲。所以烦闷、不宁的心绪一下子就散尽了。
(4)考查文章的思想感情语表达方式。文章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红莲就是在写自己,写荷叶就是在写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歌颂了母爱。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的表达方式叫做“借物喻人”。
(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谈一谈你对母爱的理解,并且说一说你会做些什么事情来报答母亲。示例:我觉得妈妈的爱像一个围巾很暖很暖,暖在我的心间。我会做家务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妈妈不那么辛苦;我会好好学习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妈妈少操一点心。
故答案为:
(1)C;
(2)C;
(3)“我”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想到母亲就像这荷叶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会保护着“我”这朵红莲。所以烦闷、不宁的心绪一下子就散尽了。
(4)自己 母亲 母爱 对母爱的感激 借物喻人;
(5)我觉得妈妈的爱像一个围巾很暖很暖,暖在我的心间。我会做家务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妈妈不那么辛苦;我会好好学习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妈妈少操一点心。
五.童话、寓言(共1小题)
9. (2021•青岛)名著阅读。
《骑鹅旅行记》(节选)
男孩子一见到那个苍蝇罩便赶紧把它摘下来,窜过去,那个小狐仙就真的给他逮住了。那个可怜的家伙躺在长纱罩的底部,脑袋朝下,再也无法爬出来了。
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
男孩子答应了那笔交易,把苍蝇罩抬起,好让小狐仙爬出来。可是正当小狐仙差一点就要爬出来的时候,男孩子忽然一转念,“唉,我真傻,居然要把他放跑!”他想道,随手又摇晃起那个纱罩想让小狐仙再跌进去。
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他觉得脑袋都快被震裂成许多碎块了。他一下子撞到一堵墙上,接着又撞到另一堵墙上,最后他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1)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 尼尔斯 。
(2)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 放掉他 ,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 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
(3)阅读链接:这个学期我们还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你喜欢里面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吗?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由? 喜欢。因为本书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当汤姆和贝基被困于洞中,他面临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基,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开朗、勇敢的孩子。
【解答】(1)考查了对作品的理解。文中的男孩子就是《骑鹅旅行记》的小主人公尼尔斯。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小狐仙开口讲话了,苦苦哀求放掉他。倘若男孩肯放掉他的话,他将会送给他一枚古银币、一个银勺子和一枚像他父亲的银挂表底盘那样大的金币”可知,男孩子答应了小狐仙的交易是放掉他。从“就在男孩子刚刚这样做的时候,他脸上挨了一记重重的耳光”可知,男孩子受到小狐仙惩罚的原因是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积累言之成理即看。
故答案为:
(1)尼尔斯;
(2)放掉他 他又不想放掉小狐仙了;
(3)喜欢。因为本书的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当汤姆和贝基被困于洞中,他面临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抗争,对脱离困境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贝基,他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开朗、勇敢的孩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9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15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短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3写作-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17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五,审题,明确习作要求,选择素材,构思指导,注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6填空题(诗歌默写)-山东省2021年各市(除济南)小升初语文卷真题知识点分层分类汇编(共16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