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无答案),共9页。
语 文 练 习
(完卷时间150分钟)
2022.6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
1.按要求填空。
(1)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 》)
(2)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劝学》中“ , ”两句道出君子比普通人更擅长于借助外物学习。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红色场馆发展是靠内容说话的。 , , , 。
①应充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合度上下功夫
②以此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影响力
③但目前红色场馆大众化教育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创新度都还不够
④红色教育不能靠理论灌输和空泛说教,而应寓教于物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2)下面是一则志愿者招募公告。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是( )。
志愿者招募公告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公益做贡献,拟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只要你有一颗志愿服务的心,(甲)不愁没有展露锋芒的平台。(乙)假如你荣幸地入选,需履行以下职责:
参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培训工作;
(丙)破釜沉舟地参与服务站组织的各类帮扶活动。
我们的招募要求是:
有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
(丁)有一定空余时间参与志愿活动。
志愿者服务站
2022.6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网络共同体与公共交流
①网络共同体是网络中以某些共性或纽带连接在一起的人群集合,具有不同的形态或模式,如社区、社群、族群等等。这些看上去无所不在的连接,是否意味着公共交流会加强?答案并不简单。在“以人为媒”的社交媒体中,个体对信息源以及内容的选择权力增大,人的选择性心理会充分地表现出来,信息偏食更突出,反过来固化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异质人群、多元环境的了解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人群的分化甚至割裂。
②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网络共同体呈现流动、“液态”的特点。在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人们将那些具有相似情感需求、具有相对稳定关系的人群集合称为社区。社区既可以是一种空间的概念,也可以是一种人群的概念,情感支持是在早期网络社区中最突出的需要。随后出现的网络社群除了具备社区的特征,更指向人群,指向具有群体意识、群体归属感和集体行动能力的共同体。当社群的概念凸显并与经济挂钩时,人们对于社群的选择,就会与社区产生分别而带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功利性。而另一种网络中的共同体,称为“族群”,其更多时候是一种离散的共同体,其对网站或者平台这类共同空间的依赖性并不太强,而是通过共同的文化趣味、行为特征等连接在一起,他们整体也会具有类似传统族群中的“风俗习惯”或独特语言。
③在上述网络共同体中,个体选择与转换非常便利,呈现流动性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的“脱域机制”更为这种流动性推波助澜。脱域意味着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和时间关联中脱离出来,即把社会关系和信息交流从具体的时间或空间情境中提取出来,又为他们重新进入提供了机会,带来再嵌入的可能,特别是当人们以匿名方式存在时。
④但是,这一切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当下实名化或半实名化的社交产品,推动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交织,人们在网络中的共同体,也开始与现实中的共同体出现交叉、重叠。当人们需要时时顾忌现实因素时,流动也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当这些共同体混合了利益甚至经济的成分,网络社会从轻快的流动逐渐走向流动放缓的“半液态”的过程。这种半液态的状态,进一步演变为网络人群区隔的固化。
⑤在多数网络共同体走向半液态、某些共同体甚至开始固化的同时,“同温层”带来了另一种可能。同温层本是一个过时的气象学术语,指大气中包含的一个温度几乎不随高度而变化的特殊层。在社交媒体中用这个词,源于人们发现自己更愿意与自己价值观、立场、态度等相似的人靠近,以此获得抱团取暖、相互支持的可能。与前文所说的几类共同体不同,同温层不需要人们的付出,不需要为维护共同体做出任何努力,因为这种共同体只存在于个体的想象中,因而提供了一种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支持。人们像“气态”分子一样在不断运动,因此同温层是一种超越了人群壁垒的自由结合。个体可以灵活选择、不断转换同温层,每个人都同时性地归属于不同类型的共同体,又可能同时性地不归属于任何具体类型的共同体。
⑥作为一种更为流动而不定形的“气态”的心理共同体,它可以让人们随时摆脱那些具有实在约束力的共同体的束缚,在某些临时性的同温层里去寻找心理上的支持与平衡。这也是人们可以在某些凝固的、约束力强的共同体中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同温层对于网络人群分化的固化起到了推助作用。因此,这样一种心理上的想象共同体,是网络时代尤为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
⑦尽管从稳定性角度看,网络共同体有类似“液态”“半液态”与“气态”等的不同形态,对人群的作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是网络人群既类聚又群分的产物,其中群分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一些研究者对共同体在促进社会沟通、共识等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希望,也希望通过对网络共同体的培育来推动公共交流,但从对网络共同体的模式的观察来看,至少在目前,网络中多种多样的共同体,反而有可能给公共交流带来障碍。
3.第①段中的“信息偏食”在文中指 。
4.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进行推断,完成表格。
共同体类型 | 空间集中性 | 情感联系 | 利益导向 | 文化相似性 | 共同体意识 |
社区 | 是 | 强 | ( B ) | 不确定 | 不确定 |
社群 | ( A ) | 强 | 明确 | 是 | 确定 |
族群 | 否 | 不确定 | 不确定 | 是 | ( C ) |
5.对第③段关于“脱域”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脱离空间情境,是实现脱域的一种方式。
B.以匿名的方式上网才有可能实现网络脱域。
C.实现了脱域,和现实的关系就有可能剥离。
D.脱域有助于实现摆脱现实共同体的目标。
6.第⑥段画线句是如何被逐步推出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7.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福鹞
①刘力坚终于决定把经营了二十多年的眼镜配件厂关停,并把厂房租出去,一门心思做风筝,一门心思教孩子们扎绘风筝。刘力坚炒了自己“鱿鱼”这事,不由让鼓楼街的人想起他的曾祖父刘益卿脱下五马街拷绸店长衫的那个春日。
②拷绸店小伙计刘益卿走出谢池巷,朝五马街口的店铺走去,春风撩起长衫的下摆,裹住他的腿脚。“儿子永生买字帖的钱无着落啊。”刘益卿脑子里盘桓着这个问题,不觉脚下打了一个踉跄。与此同时,一只风筝猝然扎下来,“啪”的一声,一头栽在他的跟前。巷子里跑出几个身着绸缎棉袄的富家少年,从他手里要回了这只风筝。玩风筝的人已消失在街巷的拐角,刘益卿还愣在原地,仿佛一转身,就放走了某种寻觅已久的东西似的,一个念头破壳而出。
③脱下拷绸店长衫的刘益卿成了追风的人,从做第一根篾条开始,他就在跟风对话。竹篾刀划过竹片的“嗤嗤”声,篾条在火上冒汗的“滋滋”声,都是风的声音。他在这些细碎的声音里捕捉风的方向,掂量风的轻重缓急。这是一个大红“福”字风筝,一米二长宽,比大户人家刻在照壁上的那个“福”字还大,这么大的汉字风筝在小城还是第一次见。平民百姓不就求个福吗?刘益卿把家家户户的心愿都写在青天里了。街坊邻居称他“风筝王”。
④风筝的命看似掌握在扎风筝的人或者放风筝的人手里,其实,风才是它的命。半年多来从外围不断传来某某城沦陷的消息,日子在不安中翻页:日本人的炸弹落下来了;日本人投降了;又可以放风筝了;风筝成了封建余孽了……一个放鹞的春日,刘益卿入了土。纸钱纷纷扬扬像断了线的风筝上了天。
⑤一切终于平息下来,一切都在那只龙鹞飞上天的时候缓慢而谨慎地回来了。
⑥午后,太阳向西滑去,天边接应它的是绚烂的彩霞。还有一条20余米长的五彩斑斓的“龙”。它起初有点胆怯,谨慎地飞着,唼喋着风,像鱼儿在浅滩轻吻水草。而后,像是得到了什么启示,它甩头摆尾起来,身体弯曲又伸长,左顾右盼,缤纷的色彩呼应着满天彩霞,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对着风儿,龙头飒地一立,昂首朝更高更远的云彩中钻了进去。不知是谁第一个发现失声喊出来——“龙鹞”!更多的人发现了它,纷纷喊着:“快看!龙鹞!龙鹞!”大家的神经末梢被这一喊声搅动,仿佛一些沉睡多年的触觉突然有了劫后重生的欣喜,浑身抖擞起来,纷纷仰首观望。正值下班高峰,街上拥堵成一片,其“肇事者”刘永生,一个已是满头飞霜的老人,比街上看龙鹞的人还兴奋,牵着风筝线,步履带着飞翔的喜悦。
⑦孙子刘力坚常常回忆起,在那个暗下来的天色里,天边最后的霞光如老酒般倾倒在临窗的桌子上。刘永生一回家就从铜酒壶里倒出一杯酒,一口喝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纸箱,吹开灰尘,打开。刘力坚看到里面躺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爷爷对他说,这是阿太扎的福鹞,阿太是风筝王刘益卿!这只离开天空二十余年的鹞,颜色已从鲜红褪成浅红,但筋骨依旧强壮。老人的眼睛像星星闪烁,他说,制作新一代福字鹞一直是我的念想,但想超越阿太并非易事啊。
⑧多年以后,成了眼镜店老板的刘力坚终于明白爷爷说的并非易事真的并非易事。鼓楼街仿佛一夜之间家家户户都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家庭作坊。妇孺老幼都成了能赚钱的好手,家里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一条小板凳就是一个操作台:搭手表带,穿鞋帮,做眼镜,搭打火机,做发夹,穿珠花……此时,自然是无人扎风筝谋生活了。小城就是一个大工厂,刘家的眼镜店就是其中的一条生产线,外国女郎眼镜上的两支塑料脚有可能就有一支出自鼓楼街刘家老小的手。
⑨鼓楼街的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可刘家一直守在老宅,老街坊们都说冥冥中刘家老祖宗的一根风筝线牵住了他们。只有刘力坚自己知道,他的心快要被两样东西压沉了。一样是眼镜脚,层层叠叠越堆越高的眼镜脚;一样是一个字,一个镂空的“福”字。制作新一代福字鹞并非易事,这种镂空的大型文字风筝,难扎不说,形式的创新尤其艰难,随之带来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的不同平面受力的均匀性更是急需解决的难中之难,突破需要机缘。但刘家子孙血液里流淌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对色彩的把握,对声音的敏感,对风向的认识,还有手指的灵巧……老祖宗在他们的身体里藏了一个风筝精灵。
⑩刘力坚决定关停眼镜厂的那一刻,心里压着他喘不过气来的东西突然间飞走了。他扛起阿太的福鹞往瓯江边跑,边跑边用脚尖轻轻踢起一点尘土试试风,手中的“福”字像它自己要飞一样,迫不及待地往空中一跃,猛地扎下去又浮上来,而后扶摇直上,越飞越高,掠过树木,向着远处飘去。“这是老祖宗传下的瘾。”他舒一口气,笑得天真纯然。据说让刘力坚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一个梦:春风浩荡,太阳一寸一寸地高起来,放风筝人手中的线轴慢慢地往里卷,偶尔松一下,福鹞似一只倦鸟,慢慢地飞回来,颜色从远方的黑色,到黄色,到阳光直射下变成金色,到眼前就是红色的了。这个巨大的“福”字,笔划镂空,流光溢彩,让人的情绪满溢起来。可是他怎么都想不起,梦中放风筝的那只手到底是谁的手呢?
8.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9.第⑥段画线句对龙鹞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0.“福鹞”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有着丰厚的意蕴,请对此加以赏析。
11.学校文学社发起了关于“刘力坚的决定”的讨论。小松联系《乡土中国》为理论依据,认定刘力坚做风筝的决定是源于 “长老权力”的影响。你是否同意?请拟写一份回应小松的发言提纲。
《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在人事范围中,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在这里不发生“反对”,长老权力也不容忍反对。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
——————
〔元〕 曹伯启
良月九日夜,与吉甫提举宿王氏精舍,风雨不寐。闻寄令弟潜夫同知佳章,骨肉之情,蔼然具见,令人讽诵不已,别后次韵写怀。
营营薄宦成何事,雪点乌纱月照襟。
南北十年离别泪,田园一片去来心。
衰杨岸口嗟兴废,逝水矶头阅古今。
浊酒未能浇磊磈,棹歌终夕伴长吟。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 B.登高望远
C.月夜抒怀 D.咏柳怀远
13.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缘起,表达选择仕宦之路的后悔。
B.颔联对仗工整,离愁别情交织着故乡之思。
C.颈联托物言志,柳树荣枯隐喻了古今盛衰。
D.尾联乐景写哀,欢畅豪饮反衬出落魄哀情。
14.小松不理解诗中“棹歌”的意思,查词典后发现“棹歌”有两个义项:①行船时所唱之歌;②指《棹歌行》,乐府相和歌辞的一种。唐骆宾王:“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结合诗序与诗作内容,替他选择合适的注释,并阐明理由。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曹伯启传
〔元〕曹鉴
①公讳伯启,字士开。
②富室杀人,事觉厚资其佃诬服公审正之人服其明。宜兴、无锡二州饥,推鞠专刑,不与它务。行省特檄公济之,民以无殍。至大三年,拜西台监察御史,询部必以学校教养程督为先。猾徒嚣讼,所司少抑之,即蔑以赃私,讦于宪治,听者或不诘实,公有心察其冤,必研谛以情,两造俱尽,乃加之法。
③延佑三年,徙湖广行省右丞。湖广诸猺以前帅失驭,西南多扰,牒诉纷喧。公承命偕两台御史莅鞠之,行次沅州,道且梗。公曰:“进,非兵卫不可,彼诸番酋长万一惊疑狙候,为患不细。彼新帅,习著威名,若驰一介与之议,靡不有济。”众然之,乃谴监察御史杨鹏单骑诣之,果得要领以归。上坐前帅擅兴罪,余悉以安。
④大同宣慰使扑运岭北粮,岁石以亿计,实不副直,肆为欺罔。御史发之,赃累巨万,朝廷数使督征,皆反而游言,最后遣公。其人死,公引喻其子,第曰:“公逋死,积钱与其祈援以赂,曷若送官第,条汝父所赂者,顾不未宥汝负耶?”受赂者闻之,率潜归如数。期月,得五十万缗。
⑤平居每戒学者必以不欺为本,以适用为学,曰:“学未融会不可与言道,心未洞达不可与计事。”故临政莅民清勤不懈,居家兴寝,夙夜未尝少肆。喻子弟以庄,饬僮仆以谨。禄入量出,礼俭自持,衣有三十年而无污败者。及卒,家无余蓄,庋惟琴书,所著诗文若干篇,号《汉泉漫稿》。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行次沅州( ) (2)夙夜未尝少肆(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1)必研谛以情 ( )
A.原本 B.案件 C.了解 D.细审
(2)公引喻其子( )
A.引证 B.开导 C.比喻 D.教训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事觉厚资其佃诬服公审正之人服其明。
18.请把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发之,脏累巨万,朝廷数使督征,皆反而游言,最后遣公。
19.文章是如何体现曹公办案智慧?结合③④段内容加以分析。
20.曹公“清勤”的特点体现在哪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清权斋集序
[元] 刘将孙
①予尝嘿有感于诗之故而一非语言文字间意也。曹孟德豪杰变化,妙出群雄上,岂功业不建?而音韵低黯,殊不见下马横槊之姿。下至韦苏州①,悠然者如秋,泊然者如水,乃自陈往者豪侠跌宕,岂独如两人?嗟呼,不知其人,诵其诗,可乎?
②松瀑黄可玉②,庐山西坡先生家也,犹及接于古心昭文。家庭问学之趣,文献典刑之存,怀抱至一之性,感慨蒿目之悲,其景景者,凄其诸葛之望;其伥伥者,薇歌之不任。四方上下之无足以怀,而讬之此也。往从吾先君子讲悟,期之为太玄之一足,今读其诗者,共知其可味,而未有知其为人者也。知之者亦知其为高尚士,而曾何足以知其心之所存哉!予庶几知君者,而亦恫然于言之也。□君之自藏也久矣!
③呜呼,因言以见志,而志有不著于言。吾岂敢谓昔人之言与志异哉?抑屈折于文字,不得不俯仰低郁而掩抑者,亦在是矣!是则雄伉者往往皆伪,而情性之深密非以其人索之,其肮脏者未易识也。于是诗之音远也,而其故可感也。
④予惧观斯集者以为昌黎之张、东坡之晁③而以为足也,故反复映发著之。嗟呼,可玉其使予与若如此为知而已也!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长歌远望。
【注释】①韦苏州:诗人韦应物 ②黄可玉:黄石翁,字可玉,号松瀑,元代著名道士,诗人。有《松瀑集》、《清权斋集》。其为宋代西坡先生黄灏后代。 ③昌黎之张、东坡之晁:张籍,韩愈学生;晁补之,苏轼学生。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而 B.因 C.焉 D.盖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经历决定了其独特的诗风。
B.曹孟德的诗风展现其枭雄的一面。
C.诗的文字不能完全表现诗人之志。
D.韦应物前期与后期诗风迥然相异。
23.分析本文的作序意图。
24.文章第③段提到了“因言以见志”的观点。本试卷第(三)题的选文为曹伯启的诗作,第(四)题的选文为《曹伯启传》,以这两个文本为例,说说曹伯启其人其诗是否符合“因言以见志”的观点。
三 写作
25.孩子做好事希望被师长看见,学者写文章发表是想让自己的思考被看见,许多人在朋友圈中发动态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被看见……很多时候,只有当人们做的事情被展示出来并“被看见”才有价值,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混合默写,未知,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