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九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有机化学基础(选考)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鸭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点中点聚焦课件
展开一、牢记化学与生活中的N个名词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PM2.5)和臭氧等。◆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温室效应:指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都属于重金属。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赤潮: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水华: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原子利用率100%”等内容。
◆一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一级能源。◆二级能源: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如氢气、电力等为二级能源。
二、必须熟知的20种重要物质的俗名与成分
三、离子共存问题的N个知识归纳
1.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
2.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3.审准附加条件(1)指定离子限制
(2)酸、碱 性限制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N个知识归纳
1.双线桥理解基本概念
2.多种方法判断强弱(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般来说,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3)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至下,核电荷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在原电池中,在负极反应的物质的还原性一般比正极物质的还原性强。
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常考点归纳
1.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特殊结构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分子(5种):Ne、HF、H2O、NH3、CH4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微粒分子:Ar、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F2阳离子:K+、Ca2+
(一)20个重要的无机化学方程式
(二)常考的有机化学方程式1.取代反应
(三)常考电极反应式1.原电池和化学电源(1)Cu-H2SO4-Zn原电池正极:2H++2e-==H2↑;负极:Zn-2e-==Zn2+总反应式:Zn+2H+==Zn2++H2↑(2)Cu-FeCl3-C原电池正极:2Fe3++2e-==2Fe2+;负极:Cu-2e-==Cu2+总反应式:2Fe3++Cu==2Fe2++Cu2+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正极:O2+2H2O+4e-==4OH-负极:2Fe-4e-==2Fe2+总反应式:2Fe+O2+2H2O==2Fe(OH)2(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析氢腐蚀正极:2H++2e-==H2↑;负极:Fe-2e-==Fe2+总反应式:Fe+2H+==Fe2++H2↑
(5)氢氧燃料电池(中性介质)正极:O2+2H2O+4e-==4OH-;负极:2H2-4e-==4H+总反应式:2H2+O2==2H2O(6)氢氧燃料电池(酸性介质)正极:O2+4H++4e-==2H2O;负极:2H2-4e-==4H+总反应式:2H2+O2==2H2O
(7)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正极:O2+2H2O+4e-==4OH-负极:2H2-4e-+4OH-==4H2O总反应式:2H2+O2==2H2O(8)铅蓄电池(放电)
(9)CH4燃料电池(碱性介质)正极:2O2+4H2O+8e-==8OH-
(1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Li2CO3和Na2CO3熔融盐作电解液,CO作燃料)
2.电解池(1)电解CuCl2溶液阳极:2Cl--2e-==Cl2↑;阴极:Cu2++2e-==Cu
总反应式:2Cl-+Cu2+ Cl2↑+Cu
(2)电解精炼铜、电镀铜
(3)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
总反应式:2Cl-+2H2O H2↑+Cl2↑+2OH-
(4)电解HCl溶液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
总反应式:2Cl-+2H+ Cl2↑+H2↑
(5)电解NaOH溶液阳极:4OH--4e-==O2↑+2H2O阴极:4H2O+4e-==2H2↑+4OH-
总反应式:2H2O 2H2↑+O2↑
(6)电解H2SO4溶液阳极:2H2O-4e-==O2↑+4H+阴极:4H++4e-==2H2↑
(7)电解KNO3溶液阳极:2H2O-4e-==O2↑+4H+阴极:4H2O+4e-==2H2↑+4OH-
(8)电解CuSO4溶液阳极:2H2O-4e-==O2↑+4H+阴极:2Cu2++4e-==2Cu
总反应式:2Cu2++2H2O 2Cu+O2↑+4H+
(9)电解AgNO3溶液阳极:2H2O-4e-==O2↑+4H+阴极:4Ag++4e-==4Ag
总反应式:4Ag++2H2O 4Ag+O2↑+4H+
(10)铅蓄电池充电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当K>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K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无关。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水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
但在非水溶液中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
2.同一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也不同。如:
3.可逆反应进行到某时刻(包括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Q)。则当Q=K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Q
1.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1)由化学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吸热还是放热)理论上均可设计成电解池。
二、电化学原理常考点归纳
(2)从装置图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电解池: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池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时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
2.电极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采取口诀的方法记忆: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阴阳极;失去电子负(原电池)阳(电解池)极,发生氧化定无疑。
3.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镀:待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2)电解精炼铜:纯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5.金属(以铁为例)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吸氧腐蚀电极反应。负极:Fe-2e-==Fe2+;正极:O2+4e-+2H2O==4OH-。(2)防护方法①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与较活泼的金属相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腐蚀,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②电解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形成电解池,作阴极。
1.顺序上的先后(1)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4)用石蕊试纸、KI淀粉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用pH试纸测溶液pH不能先润湿)。
(5)中和滴定实验:洗净后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再装入相应的溶液;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判定终点;读数时,先等片刻,后读数。(6)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或铁丝应先蘸上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做下一次实验。(7)定容操作:先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后,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8)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再加热,目的有的是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有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氮气与镁反应制氮化镁;有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实验测量的准确性,如用燃烧法测氨基酸的组成;用CO加热还原氧化铜时,实验结束后,先取出末端浸在液体中的导管,待玻璃管冷却后才能停止通入CO。(9)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的X-时,先用HNO3酸化(中和碱),再加AgNO3溶液;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用I2检验淀粉时,溶液中不能有碱。(10)检验S 时,先向待检验溶液中加稀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观察。
2.实验中上下有区别(1)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判断萃取后液体分层的位置:密度小的液体在上层,密度大的液体在下层。
3.实验操作中的“不能”(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能腐蚀橡胶的溶液)。(2)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不能贮存溶液,配制好即转移到试剂瓶中。(3)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溶液。(4)中和滴定的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或标准液)润洗。(5)加热后的坩埚、蒸发皿不能直接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6)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药品。
四、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主要仪器
2.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如配制480 mL溶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二)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用品: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稀盐酸;样品。3.注意事项: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三)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3.注意事项:Fe(O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2)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3)不能通过加热NH4Cl和NH4HCO3制备NH3。
(五)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利用压强变化。2.注意事项:(1)氨气应充满;(2)烧瓶应干燥;(3)装置不得漏气。3.实验拓展:(1)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2)CO2、H2S、Cl2等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六)测定中和热实验原理: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aq)+OH-(aq)==H2O(l) ΔH=-57.3 kJ·ml-1。[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样]
注意事项:(1)中和热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负号,说明放出热量即可。(2)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三次,取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3)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OH-稍稍过量的方法。(4)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出现偏差。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1.原理:c酸V酸=c碱V碱。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4.关键点: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5.操作步骤: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⑤滴定管必须用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2)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不用石蕊溶液,指示剂用2~3滴;(3)数据处理:进行2~3次实验,求所消耗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八)乙酸乙酯的制备1.原理
2.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低温加热小心均匀地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液体倒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乙醇;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一、实验基本操作类1.两种液体混合操作(1)浓硫酸的稀释【规范操作】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答题关键】①浓硫酸注入水中;②缓慢;③不断搅拌。
(2)混酸的配制(浓硫酸、浓硝酸)【规范操作】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硝酸的容器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题关键】①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小的液体中。②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分液操作【规范操作】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答题关键】①液面上方与大气相通;②沿烧杯壁;③上上下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3.焰色反应操作【规范操作】将铂丝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将铂丝再蘸稀盐酸灼烧至无色。
【答题关键】①烧、蘸、烧、洗、烧;②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容量瓶查漏操作【规范操作】向容量瓶中加适量水,塞紧瓶塞,用手指顶住瓶塞,倒立,用吸水纸检查是否有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用同样方法检查。【答题关键】①装水;②倒立;③检查是否漏水;④旋转180°;⑤重复操作。
5.沉淀剂是否过量操作【规范操作】(1)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2)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置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答题关键】①上层清液;②沉淀剂或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③是否沉淀;④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6.沉淀洗涤操作【规范操作】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答题关键】①直接向漏斗内加水,而非取沉淀于漏斗中再加水;②浸没;③重复2~3次。7.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操作【规范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答题关键】①最后一次洗涤液;②检验发生沉淀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8.常见试纸的使用【规范操作】(1)定量试纸(如pH试纸)取一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测量数据。(2)定性试纸(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①检验溶液: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溶液具有×××性质。
②检验气体:取一小片×××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如试管的管口)附近,试纸由×××色变为×××色,即证明该气体是×××。【答题关键】①检验溶液时:将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②定量或定性检验溶液时试纸不能湿润;③检验气体时试纸必须湿润。
【规范操作】(1)装置a: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焐热(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上升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2)装置b: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漏斗口,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静置,观察液面是否变化。
【答题关键】(1)①密闭;②加热;③气泡;④水柱。(2)①关闭弹簧夹;②注水;③液面高度。【答题模板】操作(形成密闭体系)……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0.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2)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答题关键】①固定;②观察;③旋转活塞180°或挤压玻璃球。
11.滴定管排气泡操作【规范操作】(1)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2)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答题关键】(1)①倾斜30°;②使溶液迅速流出。(2)①胶管弯曲向上;②挤压玻璃球。
12.气体验满和验纯操作【规范操作】(1)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3)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4)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或产生白烟)说明气体已满。(5)①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答题模板】用……放在集气瓶口,若……(现象),说明……(“气体已满”或“是……气体”)。②SO2验满:把沾有品红溶液的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褪色,说明气体已满。③H2S验满:把湿润的醋酸铅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黑,说明气体已满。
【答题模板】1.离子检验的一般模式
2.鉴别的一般模式(1)固体鉴别一般模式①分别取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或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②分别取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
(2)溶液鉴别一般模式①分别取两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②分别取两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试剂,现象是……继续加入……试剂,现象是……的是……物质。(3)气体鉴别一般模式取适量……溶液置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分别通入两种气体,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不能使……(试剂)……(现象)的是……气体。
【答题模板】“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2)“反说”——“如果……就……”
【答题策略】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提、推理、结论):①问题所涉及大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的表述,一般很熟悉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写出;②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③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答题模板】(1)……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2)对于……(反应特点)……(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
1.实验现象答题模板三角度(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大类)①溶液颜色由……变成……;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④溶液发生倒吸;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大类)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②……(固体)逐渐溶解;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④……(固体)颜色由……变成……。(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大类)①生成……色(味)气体;②气体由……色变成……色;③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2.现象描述时的注意事项(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2)现象描述要准确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以及“烟”和“雾”等概念的区别,不能相互代替。
六、实验装置中仪器或试剂的作用类
【答题模板】装置中仪器和试剂的用途回答时一般包括直接作用和根本目的两部分内容,根据各部分装置的用途不同,可采用下列格式回答:发生装置 生成…… 产生…… 制取……⇓除杂装置 除去(吸收)…… 防止……干扰(影响)除去……中的杂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性质实验装置(收集装置) 与……反应 验证…… 说明……比较…… 检验……⇓
尾气吸收装置 吸收…… 防止……的污染(影响)
【答题模板】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变色。【答题关键】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 |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变色”
1.有关有机化学的试题(1)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的要求规范写出,尤其要特别注意出现在某一中心结构左边的基团,若不规范,则一律扣分,有时甚至定为0分。(2)H(氢)、O(氧)或其他元素的原子与C(含其他元素成键时)连接位置不准确。(3)聚合物:其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规范书写,尤其要注意单体双键打开部分伸出方括号外。如要求写某物质的中文名称,则一定要用中文写出学名,不能写俗名。
(4)反应条件,反应条件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十分重要,规范的有机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及生成物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及相关系数正确,且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准确,连同等号、箭头、可逆符号、向上箭头、向下箭头等错一处或多处扣一半分数。(5)专业名词不能出现别字、错字:如“苯”—“本”或“笨”;“催化剂”—“摧化剂”;“金刚石”—“金钢石”;“加成反应”—“加层反应”;“酯化反应”—“脂化反应”等。(6)有些答案要求书写中文名称,请一定用中文表示出,但有的要求写化学式,则一定要用化学式写出,两者不可混淆,否则会作0分处理。
(7)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有机化学题中常见的“H”与“N”“C”与“O”,由于过于潦草造成难以区分。(8)有机化学式中含有C、H、O、N等多种元素时,要求C和H连写,其他元素没有特定要求,如C2H4ClBr、C2H4BrCl。
2.有关无机化学方面的试题(1)填空按要求给分。如要求填写“名称”若没有写出“中文名称”,而写成“化学式”,此情况按0分处理。若要求写出“化学式”而写为“中文名称”或“结构式”均视为不合题意,按0分处理。(2)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该大写的要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如Na就不能写成na。
(3)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 ”、“↑”、“↓”等完全正确,缺一不可,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完全正确。
3.计算题(1)关于数字的表示:按正常的计算并对结果做合理的修约(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特殊说明者除外)。(2)以值域来表示计算结果的,千万不可对结果进行数字修约。(3)单位:结果一定要有正确的、规范的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会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4)有关的计算式:如果不是纯粹填空(填写结果)的计算题,一定要有相应的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5)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但不合理的,则为0分。
4.实验题实验题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难以用简单的语言一一说清,总的原则是要求使用教材规范的专业用语表达。(1)专业术语。实验用语要规范,如普通漏斗、长颈漏斗、烧杯、圆底烧瓶、平底烧瓶、止水夹、导管、乳胶管、集气瓶、洗气瓶……用专业术语描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防止实验描述口语化、生活化。
(2)准确性。如制备Fe(OH)2考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2被溶于溶液中的O2氧化,须事先加热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学生写出“蒸馏”“蒸发”“加压”“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范、甚至是乱写的语言,按高考评分细则,凡写出这些不规范词语的均为0分。
(3)关键词。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其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与水之间通过一个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连接,如果其中的止水夹不打开,则气路不通畅,实验无法执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却忽略了这一点,未打开止水夹,就做实验,尽管后面的叙述头头是道,结果仍定为0分,因为实验无法进行,无法实现后面的实验。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精准聚焦,精细落实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精准聚焦,精细落实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查阅读与理解能力,燃烧热电化学反应机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八) 突破酸碱中和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突破(八) 突破酸碱中和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含解析),共2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五年高考命题研究,要点归纳•再提升,检验氧化性气体,说明沉淀完全,经典对练•得高分,思路点拨,答案D,对点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