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选】2022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初二)期末模拟卷+专项复习卷+全国真题卷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试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试卷+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doc、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 围绕学校举行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某校初二年级学生以“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为基础,经历了如下学习过程。请你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学习演讲词】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_____下去的!
(《最后一次讲演》)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_____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 _____,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_____,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学习演讲词时,部分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演讲者语言风格的理解存在偏差,请帮助他们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间”此处是“挑拨使人不和”的意思,应读jiàn。此段演讲者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语气委婉。
B. “间”此处是“空间”的意思,应读jiān。此段演讲者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语气铿锵,语意直露。
C. “强”此处是“勉强”的意思,应读qiǎ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用了风趣的对比,体现了语言幽默的特点。
D. “强”此处是“强硬”的意思,应读qiáng。在讲到名人和凡人话题时,演讲者通过对比,对名人进行了讽刺。
(2)根据语境,文中横线处依次所填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喧哗 狡辩 前呼后拥 漫不经心
B. 蛮横 狡辩 平易近人 不修边幅
C. 蛮横 浮躁 前呼后拥 不修边幅
D. 喧哗 浮躁 平易近人 漫不经心
【答案】(1)C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A.“语气委婉”有误,结合“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可知应是“语气铿锵有力”;
B.根据语境可知,“间”此处是“挑拨使人不和”的意思,应读jiàn;
D.“强”此处是“勉强”的意思,应读qiǎng;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喧哗:声音大而杂乱;浮躁:轻浮急躁;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用虚假掩盖真相;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使人感到亲切,容易接近;不修边幅:原指不拘小节。后多用来形容不注意服饰、容貌的整洁;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内容可知“你们”指的是反动派特务,结合“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可判断应该用“蛮横”;
第二空根据前面的“雄辩”一词可知这里对应的用“狡辩”。
第三空结合后面的“巴结别人”可知这里可选“平易近人”。
第四空结合“打扮”一词可知这里可选“不修边幅”。
故选B。
2. 【撰写演讲稿】
(1)小华摘抄演讲稿写作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疏漏,结合语境,帮助她从画线语句中挑出表达欠妥句,并进行修改。
【A】写演讲稿时,要明确表达观点,把自己的思路直接、清晰地展现出来。【B】听现场演讲与读文章的不同,在于听众无法像读者那样反复阅读,慢慢思考。因此,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提高自己观点和思路的“辨识度”。【C】除了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外,尤其要注意观点要明确,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2)对演讲标题的拟定,小明认为用题目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好。结合你对该单元的学习,从下列文章题目中挑出最符合小明看法的一项,用正楷字抄写。
A.最后一次讲演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C.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答案】(1)C 除了观点要明确外,尤其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
(2)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
C处语序不当;应改为:除了观点要明确外,尤其要注意用提示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提炼和抄写。
A.《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提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观点;
C.《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主旨:本文通过阐述作者一生中的第六个重要的抉择,表现了作者勤奋刻苦、勇于奉献、甘做人梯、敬业爱国等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了作者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乃至为全人类做贡献的思想;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故应将B中内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确抄写。
3. 【参加演讲比赛】
(1)小明将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演讲比赛,根据你的理解,提取下面文字中的关键信息,用表示递进或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串起来,为他现场演讲取得更好效果提出具体建议。(不超过50字)
演讲者在演讲时,如果能让听众参与其中,形成上下呼应的局面,演讲的效果必定不错。那么,该如何在演讲中让听众与自己互动起来呢?有三种方式:
其一,先讲故事,提出问题——引起听众呼应式互动。
其二,共做游戏,激发兴趣——引起听众模仿式互动。
其三,用动作手势,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绪性的互动。
总而言之,演讲者和听众互动的方法还很多。关键是要以新颖巧妙的方式引发听众乐意与你互动,并且见好就收,才能达到预定的演讲效果。否则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演讲,使听众互动起来》,李关怀文)
(2)为让小明的演讲内容更丰厚,结合“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演讲主题,大家对他原稿中使用的材料提出了补充建议。下列文章最适合直接作小明演讲材料的一组是( )
①《一滴水经过丽江》 ②《登勃朗峰》 ③《安塞腰鼓》 ④《回延安》 ⑤《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⑥《核舟记》 ⑦《灯笼》
A. ①③④⑦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⑦ D. ②⑤⑥
【答案】(1)示例1:演讲者在演讲时,不但要注意运用新颖巧妙的方式引导听众与自己互动,而且要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演讲效果。
示例2:演讲者在演讲时,虽然可以引导听众跟自己互动,使现场气氛更活跃,但是也要见好就收,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演讲效果。 (2)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
根据“该如何在演讲中让听众与自己互动起来”“关键是要以新颖巧妙的方式引发听众乐意与你互动,并且见好就收”等语句,结合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关联词来表述即可。
示例一:演讲者在演讲时,不仅要注意运用新颖巧妙的方式引导听众与自己互动,还要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演讲效果。
示例二:演讲者在演讲时,尽管可以引导听众跟自己互动,使现场气氛更活跃,可是也要见好就收,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演讲效果。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论题选择恰当材料。
根据“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这一主题,结合所给选文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主旨和“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主题关系不大,排除AB;
《登勃朗峰》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描绘了勃朗峰的美景,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告诉人们应好好珍惜美景,积极投身于大自然中,纵享大自然的馈赠;这篇课文的主旨和“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主题关系不大,应排除D;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4. 默写。
(1)_______,宛在水中坻。(《蒹葭》)
(2)青树翠蔓,_______,参披拂。(《小石潭记》)
(3)水击三千里,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4)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同样面对分别,①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诗人王勃用空间距离的远与近说分别,青春洒脱;“②_______,_______”(《送友人》),盛唐时的李白则用马的嘶鸣来表现与友人的依依不舍。
【答案】 ①. 溯游从之 ②. 蒙络摇缀 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④.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邻 ⑦. 挥手自兹去 ⑧. 萧萧班马鸣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溯游、络、缀、抟、兀、己、涯、兹、萧、班”等字词的书写。
5. 阅读《卖炭翁》一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①______。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②______(填内容)的悲惨故事。
(2)结合内容,具体说说本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可从对人物、事件的描述,叙事视角,诗人的态度等任一角度谈)
【答案】(1) ①. 白居易 ②. 作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的悲剧故事。
(2)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诗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二空:根据“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位卖炭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宫使驱将惜不得(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可知,作者讲述了卖炭老翁在深山烧炭,寒冬腊月早起卖炭却被宫使将炭掠走的故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特点的分析。
人物:根据“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可知,通过卖炭翁的外貌描写展现卖炭翁烧炭不易,生活贫苦;通过“衣正单”“愿天寒”这一对比,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展现卖炭翁的劳苦,侧面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底层人民的同情。
事件叙述:根据“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宫使驱将惜不得(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可知,作者讲述了卖炭老翁在深山烧炭,寒冬腊月早起卖炭却被宫使将炭掠走的故事,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叙事角度:本诗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表现了卖炭翁卖炭只为了解决基础的需求——温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卖炭以后获得的钱财身上,叙事客观,展现卖炭翁的生活。
诗人态度:根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可知,描绘卖炭翁泥中落脚与得意的宫使进行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根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半匹红纱一丈绫”可知,将炭之多与价值极低的红绫进行对比,表现了卖炭翁的希望随之破灭,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诗人的情感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腐败社会的鞭挞,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6.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①_______。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②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根据上下文,在两则材料的横线处默写句子。
(2)结合语境,分别为材料二中“人不独①亲其②亲”的两个“亲”字选择恰当义项。
A.接触 B.父母 C.亲人 D.爱,敬爱
①( ) ②(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人们在这儿的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理解:以武陵人的视角观察桃花源中人的耕作活动、男女服饰,平淡叙述中含有惊奇。
B.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村中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太守说啊!”
理解:村中人委婉地嘱咐,既有不相信武陵人的意味,也为后文武陵人违背承诺、桃花源消失埋下伏笔。
C.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人们虽然厌恶把财物抛弃在地上,但其目的并不是想把它们据为己有。
理解:大同社会里,人们亲如一家,所以有人抛弃财物以让有需要的人取用。
(4)同是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中有“大同”,陶渊明则有“世外桃源”。根据这两则材料,说说“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 ①. D ②. B (3)A
(4)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风俗淳朴,丰衣足食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篇默写。
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髫、鳏、寡”等字词的书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人不独亲其亲: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①亲:爱,敬爱;②亲:父母;
故选D、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及理解能力。
B.重点字词:外人,外面的人;句意: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人们厌恶把财物抛弃在地上行为,但其目的并不是想把它们据为己有;主要表现了人们厌恶浪费的行为;理解中“有人抛弃财物以让有需要的人取用”表述有误;
故选A。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
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人人都能得到关爱;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中作”相似,人人都参加劳动;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似,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由此可以看出,“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相同点是: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风俗淳朴,丰衣足食。
【点睛】【材料一】译文: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材料二】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突出的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但输沙量却达16亿吨,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
为了科学地调度多个水库的水源使之挟沙入海,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建立了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体系,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深入运用于治黄领域。原型黄河就是自然界中实实在在的黄河;数字黄河则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把黄河“装进”计算机,借助现代化以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中平台和虚拟环境,以系统的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支持;模型黄河,就是把原型黄河按比例浓缩在一个实验室中,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以揭示黄河内在规律。实践证明,_______。
【材料二】
黄河流域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3%,其中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分别占流域面积的40%和35%,平原区仅占17%。由于地貌、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图)。
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1990年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
(取材于《黄河网》《科技日报》相关文章)
(1)阅读材料一,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模型黄河的建立,为调沙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B. “三条黄河”体系的建立,为调水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C. “三条黄河”体系的建立,为调水调沙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D. 模型黄河的建立,为调水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黄河及其流域主要具有①___、②___、③___三个特点。(每空不超过8个字)
【答案】(1)B (2) ①. 水少沙多 ②. 地型复杂多样 ③. 资源丰富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补写。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建立了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体系,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深入运用于治黄领域”“模型黄河,就是把原型黄河按比例浓缩在一个实验室中,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以揭示黄河内在规律”可知,模型黄河是为现实中的“三条黄河”服务的,故而“实践证明”的内容,并非“模型黄河”;故排除AD;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为了科学地调度多个水库的水源使之挟沙入海,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建立了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体系”,联系材料一第一段“黄河突出的特点是‘水少沙多’”可知,建立“黄河‘三条黄河’体系”是为调水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排除C项;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解答此题,先读懂内容,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由材料一第一段“黄河突出的特点是‘水少沙多’”可概括出:水少沙多;
由材料二第一段“由于地貌、气候和土壤的差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可概括出:地型复杂多样;
由材料二第二段“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十分丰富”可概括出:资源丰富。
8. 阅读《蝴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一文,完成问题。
蝴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张沁柠
长尾蓝蝶,因其翅膀上拖着细长的“尾巴”、身上泛着蓝色的荧光而得名。它在非洲和欧洲南部很常见,但很少冒险到英国那么遥远的地方去。但在最近大约十年里,英国南部夏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尾蓝蝶。这对自然保护主义者来说,不是件好事。虽然长尾蓝蝶可以通过扩大活动范围来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却无法这么做。
对全球变暖引发的最明显的反应之一,就是物种从赤道迁移到更冷的两极。作为依靠气候来调节体温的冷血动物,蝴蝶对气候变暖很敏感。它们短暂而复杂的生命历程,让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能很快显现出来。这种快速反应赋予了它们比大多数动物更强的适应能力。许多种类的蝴蝶每年都不止繁殖一代。这为它们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蝴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敏感的昆虫代表。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虎凤蝶和东方虎凤蝶分布的区域已向北移动了40千米,其他种类的蝴蝶也在向高海拔地区迁徙。随着气候变暖,高海拔地区的气温给它们提供了更适合的温度。
实际上,世界各地的蝴蝶都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温上升,很多蝴蝶会在一年中提早出现。2019年,科学家在分析了130种蝴蝶后发现:随着气温上升,那些每年有多个繁殖周期的蝴蝶种类在自己喜欢的栖息地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那些依赖特定种类、数量有限的植物来喂养幼虫的蝴蝶种类则可能遭遇灭顶之灾。这是因为早熟会导致它们的繁殖时间与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步。
不过,有的蝴蝶种类也能找到新的生态位①。例如,欧洲大陆的红边小灰蝶幼虫主要以天竺葵为食,但在英国它们更喜欢以岩蔷薇为食。但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人们发现,生活在英国的红边小灰蝶也开始吃天竺葵。
科学家认为,植物本身并不是影响物种特化②的重要原因,植物创造的微气候反而更加重要——天竺葵能够创造一片更凉爽的栖息地。也就是说,植物创造的栖息地微气候增强了这些物种对抗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对于改变习性和栖息地,蝴蝶能否通过进化来应对气候变化呢?科学家发现,如果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那么进化的脚步就会很快。许多昆虫都证明了这点。因此,科学家相信蝴蝶也具有这种适应能力。
科学家在对北美落基山脉蝴蝶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黄粉蝶的进化现象。2020年初,他们重复了1971年的一项实验:研究蝴蝶翅膀的色素沉积。他们发现,在过去的49年里,这些蝴蝶不仅进化出了颜色更淡的翅膀,而且进化出了根据蛹期环境温度不同来调整翅膀颜色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能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这并不代表蝴蝶的进化速度可以一直跟得上气候变化的脚步。事实上,快速进化只会发生在那些繁殖周期短、速度快的物种身上。科学家发现,那些对栖息地和植物不挑剔的物种,特别是一年繁殖一次以上的物种,最能在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气候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而常见的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从长远来看,即使是适应能力强也不能迅速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家发现,从地理位置看,随着气温升高,蝴蝶所在的海拔与它们实际上应该上升到的高度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已经没有可以让它们上升到的更高海拔的栖息地。因此,除了大幅减少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外,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护和扩大各种自然保护区,建立物种丰富、大型、稳定的栖息地网络,让蝴蝶找到自己的栖息地。
(《大自然探索》2020年第12期,有删节)
注:①[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物种特化]指生物适应的极端情况,例如金丝猴只吃高山冷杉上的一种地衣。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拿大虎凤蝶和东方虎凤蝶分布区域向北移动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明显反应现象。
B. 某些物种特化的更重要原因是植物创造的栖息地微气候。
C. 相对改变栖息地,蝴蝶习性的改变可以使它们逃脱灭顶之灾。
D. 从全文看,长尾蓝蝶北迁至英国南部,只能暂时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下面是蝴蝶通过自身进化应对气候变化部分的思维导图,阅读文章第七至九段,按照要求填空。
(3)在生物小组“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沙龙活动上,作为蝴蝶爱好者,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的相关信息对上文阐明的事理作即席发言。
【材料一】
进入2021年5月,位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红河蝴蝶谷,一年一度的蝴蝶大爆发即将开始,总计1.5亿只蝴蝶宝宝将在这里羽化成蝶。
专家预计,这将是10年来这一区域蝴蝶爆发规模最大的一次。
红河蝴蝶谷是世界上蝴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每年5至6月,都会出现箭环蝶集中爆发的罕见现象。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谷内箭环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蛹期比往年提前,所以预计今年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
蝴蝶谷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多样,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5月)
【材料二】
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不宜长篇大论,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
【答案】(1)C (2)①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会迫使蝴蝶进化的脚步加快 ②不能快速反应(进化),可能逐渐灭绝 ③由果到因,又由因到果
(3)示例:蝴蝶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他是气候变化的明证。本次蝴蝶谷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便是例子。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箭环蝶自身进行了调整,加快了进化脚步,繁殖速度加快,这是它适应气候的必然,告诫我们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不加节制行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从自身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粮食这些小事做起,为人类更好生活,看到更多美丽的蝴蝶留下余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根据10段中“从长远来看,即使是适应能力强也不能迅速应对气候变化”和4段中“随着气温上升,那些每年有多个繁殖周期的蝴蝶种类在自己喜欢的栖息地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那些依赖特定种类、数量有限的植物来喂养幼虫的蝴蝶种类则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可知蝴蝶习性的改变不能使它们逃脱灭顶之灾。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和说明顺序。
由7段中“相对于改变习性和栖息地,蝴蝶能否通过进化来应对气候变化呢?科学家发现,如果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那么进化的脚步就会很快”可提炼出①处答案:自然选择压力足够大,会迫使蝴蝶进化的脚步加快。
由9段中“那些对栖息地和植物不挑剔的物种,特别是一年繁殖一次以上的物种,最能在短期内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可提炼出②处答案:不能快速反应(进化),可能逐渐灭绝。
由思维导图可以看出,文章第7段写蝴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了加快自身进化的方式,这是结果;8段探究了其原因,9段说明了最终结果可能是“导致珍贵的稀有物种灭绝,而常见的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所以采用的是由果到因,又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且与文章中阐明的事理和材料一内容有关联。文章阐明的事理为:蝴蝶应对气候变化,采用了改变栖息地、习性和加快自身进化这三种方式及其原因,以及最终结果,以蝴蝶为例突出强调了人类不加节制行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巨大灾难。解答时,要结合材料提供的知识。如结合材料“受去年气温偏高影响,谷内箭环蝶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蛹期比往年提前,所以预计今年箭环蝶爆发时间比往年提前5天左右”介绍气候变化给蝴蝶带来的变化;结合文中“除了大幅减少碳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外,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护和扩大各种自然保护区,建立物种丰富、大型、稳定的栖息地网络”和材料中“蝴蝶谷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多样,为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来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作答时语言要简明连贯。
9.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平安报与故人知
肖复兴
①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全球,烂烂漫漫,满枝满丫,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全家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任凭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无事可做,翻书乱读,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不过,确实俯拾皆是,可见平安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心相通的期待与祈愿。
④“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阕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不会仔细看,觉得写得太水,大白话,没什么味道。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⑤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比起同属于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句“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要好;比起元代顾德润的“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要好不知多少。
⑥张顾岑三位,同样是归去难,一个只是守株待兔般空等使者的到来,好传递平安家书;一是已经写好哪怕只有两个字的平安书信;一个是偶然与归家的故人相逢,请求转达平安的口信。平安,让相隔的关山万重显得多么沉重。岑参的好,是因为哪怕只得到平安的口信,也可以抚慰我们的内心,它会比接到真正的平安书信更让我们感动,并充满想象。
⑦同渴望平安消息一样,有关得到平安消息和终于平安归家的诗词,也有很多。“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这是文天祥的诗句;“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这是辛弃疾的词。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一花一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平安,是最美好的一种意象,一种无价的向往。因为平安是和无价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财富与权势,都无法与之相比。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⑧“我亦无诗送归棹①,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②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⑨“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这一年,刚经历“反右”斗争,其平安一联是写给妻子也是告与朋友的。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⑩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哪怕我们早已经从农耕时代飞跃进电子时代,从古到今,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特别是在如今疫情全球蔓延之际,这种对平安的期盼与祈愿,更是让人把心紧紧攥在胸口。无论富贵贫贱,无论哪个种族、国家,无论是奔波在前线的战士还是居家的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是比平安更重要的。“但从心底祝安”,是我们的期盼;“平安报与故人知”,是我们的祈愿。
⑪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光明日报》2020年4月,有删节)
注:①[棹]音zhào,此处指船。②[日本友人]指山本初枝女士,日本歌人,曾写过不满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短歌。③[陈寅恪]著名学者,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2)下面是某位同学从引号作用的角度为第四段画线句写的赏析初稿,结合上下文,根据你的理解,修改他的表述,让该句赏析准确完整。(用修改符号修改)
句中的两个“静”字,通过加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表现了作者在疫情期间对他人的牵挂、对平安的期盼之情。
(3)文章大量引用诗词,下面诗句则几次出现。根据文章主旨和具体内容,任选下面诗句中的一个,简要说说你对诗词给予中国人巨大影响的体会或感受。
【甲】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宋•辛弃疾《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乙】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现代•鲁迅《一二八战后作》)
【丙】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现当代•陈寅恪《题画诗(其一)》)
【答案】(1)①照应开头,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②以生动和富含深情的描写收束全文,使文章更富感染力,更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③对灯光和杏树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邻居平安归来的欣喜之情,同时点明文章主旨“平安”。
(2)句中的两个“静”字,通过加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写出了作者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疫情期间对他人的牵挂、对平安的期盼之情。
(3)例如“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含有对平安的期盼和对他人的牵挂,与文章主题契合;这句诗是陈寅恪写给妻子的题画诗,其中暗含着劫后余生的平安更让人珍惜的感悟,与本文现实情景和情感都很吻合,因此作者也是用此句作为标题;诗词构筑了中国人的含蓄心理结构,诗词能够有效表达人们的各种心理感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
结构上:放在最后,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结尾段“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与①段“小院里,任凭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相照应,“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和①段中“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相照应,结尾邻居平安归来与开头疫情被阻、小院寂寞相照应,这些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描写邻居归来后温暖的灯光“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和院中的杏树“绿荫如盖”,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气氛,这些细腻的语言,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一花一草报平安”等语句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对邻居平安归来的欣喜之情,点明文章主旨“平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修改符号的使用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引号的一般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反语;突出强调。本文表示特殊含义。重点词语的理解要从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段落中进行寻找。④段“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写的是我生活环境的平静,“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表现了我内心焦虑不安的滋味,只盼平安。所以赏析初稿应该在“特殊含义”后添加“写出了作者看似平静而内心焦虑不安的心境”。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的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三句诗表达了不同语境下对平安的理解。“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是辛弃疾在坎坷的仕途中期盼来日的平安,这里暗示我期盼得到邻居一家平安的消息;“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战火年代,只能用此句来表达对即将离开的朋友的祝愿,暗示对出门在外的邻居的牵挂;“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可看出劫后的平安多么的珍贵,值得珍惜,暗示疫情下的平安值得珍惜。新冠疫情下好多人对平安的期盼恰是经历了这三种心境,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情在诗句中都能找到契合的表达,所以诗词能很好的传达人们的各种心情和感受,带给人含蓄隽永的体会。
四、名著阅读(共5分)
10. 下面是某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名著阅读心得,结合《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名著中任意一部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作为对该同学心得的回复。
读书越多越发现,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名著,也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名著,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对美的讴歌。
【答案】示例一:《傅雷家书》中傅雷赞美了各种不同艺术的魅力。他提醒傅聪“音乐太刺激,需要其他较为静态的艺术如绘画、建筑、学问等等来平衡”。他建议傅聪在平时接触、学习音乐之外,应该多接触其他音乐,寻找艺术之间的平衡,并且通过多种艺术,发现其中的共通点,不要只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里。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对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钢铁般意志的赞美。战争时期,保尔和敌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保尔以全部热情在艰苦的条件下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保尔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结合名著中相关内容说出其“对美的讴歌”即可。
《傅雷家书》中傅雷注重展现各种不同艺术的魅力,使孩子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的特点和美,培养孩子热爱艺术、热爱美以及热爱生活的品格。具体内容如:傅雷谈到“音乐太刺激,需要其他较为静态的艺术如绘画、建筑、学问等等来平衡”。他建议傅聪在平时接触、学习音乐之外,应该多接触其他音乐,寻找艺术之间的平衡,并且通过多种艺术,发现其中的共通点,不要只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傅雷在与傅聪通信的过程中,还注重强调艺术之间的美学共通点,他将莫扎特的音乐与拉斐尔的画进行比较,触类旁通的展现艺术之中的共同点,强调艺术的相通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表现了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具体内容如:保尔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保尔多次死里逃生后不惧伤病的折磨,毅然坚持革命的信念,重新回到战斗行列;秋冬之际,患有风湿病的保尔很痛苦。可是意志坚强的他仍然与另一队修铁路的工人们比赛;他在病榻上还学习写作,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表现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
五、写作(习作40分+提纲2分)
11. 游历是一个过程,它可以让你踏名山大川,记录下山山水水,也可以暂栖世界一隅,让你拜谒人类长廊中的一个个巨人,经历思想的洗礼;它可以让你变成一个小小的细胞,在生物体内自由玩耍,还可以让你化身虚构人物,在充满象征意义的神魔世界发现来自人类社会的种种观察……在游历过程中,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坐标,拥有自己独特的地图,做着自己渴望做的事。请以“游历”为话题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要求:(1)将自拟的文章标题抄写在答题卡上。(2)可真实,可虚构;可写过去,也可写现在、未来。(3)字数500字以上。(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游桃花谷
春日的风是如此温和,春日的雨是如此绵柔,春日的景亦是如此诗情画意。在这如诗般的季节,难得闲暇,我伴着父母,约来伙伴,我们沐着春风,一同前往坐落于竹林关镇的桃花谷。
桃花谷可不是浪得虚名,一跨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群群簇簇的桃花,那一树一树的桃花,放眼望去,像朵朵云霞,红则热烈奔放,粉则典雅端庄,白则素雅高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吸引游人的眼球。近看更是别具一番风味,含苞的,娇羞遮面;怒放的,亭亭玉立。那一朵朵一枝枝的花儿,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纷纷挤上树梢,仿佛要把自己最完美的风姿展示给众人。
沿着崎岖的盘山路漫步而上,路边芳草萋萋,鲜花遍地,清香阵阵,蝴蝶舞动。来到半山腰,歇下脚,正用心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耳边突然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在如此山间,会是瀑布,还是溪流?我怀揣满心好奇,循声觅去。漫步竹林間,听着哗哗流水声,沙沙竹叶响,越过层层丛林,穿过片片花海,终于找寻到水声的来源﹣﹣一条小溪。远看波光粼粼,四周景物倒映其中,多么像画艺精湛的大师创作的水墨画。近看溪水清澈见底,形形色色的石块平铺溪底,不时有几条小鱼在其中穿梭嬉戏,溪畔青蛙合唱着春的奏鸣曲。听着溪水叮咚,看着竹林摇曳,感受此处风光秀美,想着想着,思绪也随之飞出,追溯到千百年前的此处。想必那时,此处竹林环绕,不染市井喧嚣,与世隔绝,应当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首选地,是归隐山林不染世俗的隐逸者的风水宝地。身处其中,仿佛每个人都会油然而生对自然的赞叹,对悠然生活的无限向往。
“咱们去山顶看看吧!”万千思绪被打断,随导游一同前往山顶。重又回归那条盘山路,不到二十分钟,便到达山顶。此时已到傍晚时分,放眼望去,在余晖的映射下,整个小镇如同云端帝国,熠熠生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为话题作文。
这道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游记。写作的自由度非常大。从小到大,我们游览过不少名胜,观赏过不少风景,要写一篇游记,自然人人都有话可说。但是想让文章引人入胜,就必须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精选写作对象;什么风景名胜让你得到的审美享受最多?让你受到的触动最大?让你的感悟最深?仔细思考后,选定写作对象。二、突出景物特征;游记应力求写出景物鲜明的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景物进行观察,要对景物进行有顺序的描写,或远眺,或近观;或鸟瞰,或仰视;或从正面看,或从侧面看;或对景物整体用全景镜头,或对景物局部用特写镜头等,将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审美享受;三、表现主观情感;景物本无情感,而人的情感却是十分丰富的:喜悦、哀伤、忧愁、恐惧、愤怒等,带着不同的情感去观察事物、景象,所观察的事物、景象就必然会带上不同的情感。不带主观情感的照相机似的游记,与不加剪裁的流水账似的游记一样,都会让读者生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米,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