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7902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图片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练习,课标定位,素养阐释,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需求、资金等对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影响
1.结合相关案例,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2.结合城市交通运输的布局,从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3.对比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依据 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3) 因地制宜 :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4)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 耕地 。(5)发挥 综合运输 优势: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6)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 国防需要 等。
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思考感悟】 为什么山区多沿等高线建设交通线路?提示:山区多沿等高线建设交通线路的原因主要有:(1)可以减少工程量;(2)沿等高线道路相对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3)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相互关系(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布局的交通线标准 较低 、场站规模 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布局的交通线标准 较高 、场站规模 较大 。
2.交通运输布局的要求(1)重点关注的区域——城市。
(2)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①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 、运量 、运价、运向等差异。②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 交通运输枢纽 便应运而生。(3)考虑区域交通运输需求 增长 的特点。(4)考虑区域交通运输需求 分布 的特点。
【思考感悟】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这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货物集散等非常频繁,形成了纵横交错,海、河、陆、空并存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这种经济、快捷的交通运输布局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员和信息的流通。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 足够 的资金→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交通线和站点较为 密集 ,质量较 高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1)影响。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 自然条件 的限制大为减弱。(2)案例。①攻克了 多年冻土 、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三大世界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② 桥隧 技术的成熟→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盘山 迂行 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
视野拓展 热棒工作原理(教材图4.6)热棒的下部(吸热段)直接埋入多年冻土中,冬季周围大气温度低于热棒下部冻土层温度时,热棒中的液体便会吸收冻土中的热量,蒸发成汽体;蒸汽在管内压差的驱动下,沿热棒中心通道向上流动至热棒上部,遇到较冷的管壁后,放出汽化潜热,冷凝成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回吸热段再蒸发。如此循环往复,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冻结状态。
探究一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和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是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结合材料探究:(1)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长江航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江阔水深,终年 不冻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航运条件优越;长江干流横贯 东西 ,支流遍布 南北 ,形成河网。②与铁路相比,水运具有 运量大、投资少、运价低等优点;流域内资源丰富,长江沿岸经济发达地区,运输需求量 大 ;与纵列分布的铁路运输布局互补,减轻横向铁路运输压力。
(2)上海和重庆两座城市之间已有长江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设沿江高速公路?提示: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1.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比较时注意进行综合评价,尤其要注意比较运量、运速、运价等几个方面的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方法点拨 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抓住典型特点①运量:最大——水运;最小——航空;②运速:最快——航空;最慢——水运;③运价:最高——航空;最低——水运;④连续性最强——管道(不考虑管道的情况下是铁路);⑤灵活性最强——公路。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1)客运:人们外出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舒适度等方面考虑。①远距离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乘汽车;②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风光,有时也乘轮船。
(2)货运: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货物的运输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地区。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陆路运输距离更近,海运距离较远,①错误;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运量较大,同时海运避免了陆路运输的颠簸,可以减少货物破损,②③正确;与海运相比,陆路运输方便灵活,贸易灵活性更强,④错误。故C项正确。
方法点拨 解答题目的关键如下:①看货物性质:运输的货物为瓷器,具有易破损的特点,因此要求选择颠簸较小的运输方式;②看运输距离:图中显示西南方向贸易,海运比陆上运输路程更长;③比较运输方式特点:海运运量大,运输平稳;陆路运输运量小,相对灵活。
探究二 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分析
济青高速铁路位于山东半岛,线路西起济南市,东至青岛市,线路全长307.9千米,2018年12月26日竣工运营。结合材料探究:(1)济青高速铁路的选线需要充分考虑哪些自然因素?(2)在济青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许多平原路段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什么?(3)济青高速铁路的修建为什么需要科技条件支撑?
提示:(1)地形、水文、地质和气候等因素。(2)减少占用耕地;避免影响原有地面交通。(3)科技条件可以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制约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是交通线路建设的保障。
1.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主要体现了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3.汽车站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
(2019·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与河流流向一致,故铁路线主要沿河谷分布,并非沿等高线分布;山脊不会有河流存在,山麓处不会形成多处河流的分水岭。故B项正确。第(2)题,图中铁路沿河谷修建,直达山顶。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大致位于东北地区的东南部,为长白山一带,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可以判断主要是运输原木。农产品、石材的分布与河谷没有必然联系,工业品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区,而不是山地。故A项正确。
第(3)题,由于铁路主要是运输原木,随着东北地区天然林的减少以及近些年对森林保护的加强,原木外卖量减少,对原木运输的需求量明显减小,导致铁路几乎废弃;只要区域内有一定的产品运输需求,陈旧的设施会得到维护,不会导致铁路几乎废弃;山地地区,铁路运速较慢,且当地以运输原木为主,对运速的要求并不高,因此运速太慢不会导致铁路废弃;图中只有三条铁路,且通向不同区域,线路稀少。故D项正确。
方法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图示信息,具体如下图所示。
2018年“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旅游人群首选乘坐飞机,其次是高铁。出游距离在1 000千米以内,往返均乘坐高铁的游客占比较高。据此完成第1~2题。1.“五一”假期国内长线游首选航空运输的原因是( )A.速度快B.价格低C.安全舒适D.连续性强2.“高铁游”数量快速增长说明( )A.高铁网已经连接到每个城市B.城市郊区的自助游成为趋势C.游客对行程时间和舒适程度要求提高D.与旅游地的距离已经不再是考虑因素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五一”假期时间相对较短,长线游耗时长,因此首选速度快的航空运输,故A项正确。第2题,高铁虽然价格偏高,但速度较快,舒适度较高,随着游客对行程时间和舒适程度要求的提高,出游距离在1 000千米以内,高速铁路成为首选,乘客数量快速增长,故C项正确。
京台高速铁路是从首都北京到台湾省行政中心台北的高速客运专线,计划采用海底隧道连通京福高铁和台湾高铁。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中,京台高速铁路不能体现的是( )A.大型化B.快速化C.专业化D.网络化4.京台高速铁路建成后,下列运输线路中客运业受到冲击最大的是( )A.北京至天津铁路线B.上海至台北航空线C.台湾海峡两岸航海线D.台北至新竹公路线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京台高速铁路速度快,体现了快速化;高速铁路主要以客运为主,体现了专业化;通过海底隧道,与京福高速铁路、台湾高速铁路相互连通,体现了网络化;大型化主要强调以货运为主,而京台高速铁路主要是客运,不能体现大型化。故A项正确。第4题,题目要求是对“客运业”的冲击,京台高速铁路主要是对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客运产生影响,对大陆内部的北京至天津铁路线和台湾内部的台北至新竹公路线基本没有影响,故A、D两项错;台湾海峡两岸的航海线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量小,受京台高速铁路影响较小,故C项错;京台高速铁路速度较快,与航空相比价格相对便宜,对上海至台北航空线影响最大。故B项正确。
成贵高速铁路起于成都市,止于贵阳市,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桥隧比例达81%,隧线比约46.6%。在成贵铁路建设中,不再使用河墩跨桥设计,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将不涉水,如图1鸭池河大桥。图2为我国西部地区局部高速铁路分布图与成贵高速铁路走向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速铁路走向弃直取弯的原因可能是( )①照顾老少边穷地区,有利于扶贫 ②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 ③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 ④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个省级行政区更广泛的区域受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成贵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C.资金缺乏,技术落后D.地形崎岖,地质复杂
7.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速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B.节省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C.利于增加桥梁的稳定性D.利于增加桥梁艺术性与美观性答案:5.C 6.D 7.A
解析:第5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成贵高速铁路走向弃直取弯的原因可能是照顾沿线贫困地区,有利于扶贫,①正确;“全线桥隧比例达81%,隧线比约46.6%”说明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造价高,②错误;避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减少重复性建设,③正确;合理布局高铁网,使西南三个省级行政区更广泛的区域受益,④正确。故C项正确。第6题,云贵高原纬度较低,平均海拔1 000—2 000米,没有高寒缺氧、冻土广布问题,A项错误;成贵高速铁路位于湿润区,没有戈壁广布,风沙严重的现象,B项错误;我国经济发展快,资金充足,建筑技术水平高,C项错误;成贵高速铁路经过云贵高原地区,全线桥隧比例达81%,隧线比约46.6%,修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崎岖,地质复杂。故D项正确。
第7题,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速铁路其余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原因是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A项正确;大桥桥墩不涉水,对建筑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加大了工程量,增加了工程造价,B项错误;与增加桥梁的稳定性无关,C项错误;增加桥梁艺术性与美观性,不是桥墩不涉水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项。
8.读石武高速铁路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道路模式,其主要目的(作用)有哪些?(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4)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迅速,说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1)①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②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③合理布局铁路,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④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等。(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3)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从根本上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国家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的主骨架之一。(4)快速化、专业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图片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背景图ppt课件,共42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