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整合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整合课件,共19页。
第一章地 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知识网络 系统构建【基础达标】A:自然因素 B:人文因素 C:自然因素 D:国内人口迁移 E: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F: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核心归纳 思维升华专题一 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1)对迁移者的影响: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2)对迁入地的影响。(3)对迁出地的影响。(4)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共同影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等都有重要影响。典例1 读2018年A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图1)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图1 图2(1)下列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思路导引:(1)题,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经济 因素;图中迁入人口中,女性 多于 男性,尤其是婚育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问题;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数量多少。第(2)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 加剧 了城市的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主要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 不大 ;人口迁入城市,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密度也会 变大 ,给城市带来压力。题目答案:(1)B (2)C专题二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图1 图21.读图获取信息(1)从图1中可获取:①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率,说明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而变化。②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③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且迁入率始终大于迁出率,从而推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④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观察判断出净迁移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分别是2008年和1997年。(2)从图2中可获取:①纵坐标代表迁出率,横坐标代表迁入率。②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的计算公式。③任意一点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数值,并能计算出净迁移率的数值。2.判读方法(1)判读某区域人口的机械增长情况: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反之为负值。(2)判断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如果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依据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可判断该区域经济较发达;反之则经济较落后。(3)考查区域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净迁入,一般为该区域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口净迁出,有利于加强该区域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也有不利的影响。典例2 (2019·山东潍坊模拟)读我国不同时期省际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江西迁出率最高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广东迁入量比天津大D.福建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D.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迁入量始终最多思路导引:第(1)题,读图可知, 安徽 迁出率最高;安徽迁出率 大于 迁入率;由于广东总人口数量比天津 多 ,且迁入率较高,所以迁入量比天津 大 ;福建迁入率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第(2)题,结合两图信息可知,1995—2010年,我国人口迁移率不断 升高 ,伴随我国人口增加,迁移总人口不断 增多 。图中显示北京、天津等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率增长明显,说明我国人口迁入重心 北移 。题目答案:(1)C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