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③地貌,问题引领,归纳提升,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实例,解释常见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典型地貌的成因3.结合实例说明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结合典型地貌景观或地质剖面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褶皱、断层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一些常见地貌的形成过程2.联系区域典型的构造地貌,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3.结合交通线路等的布局,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概念: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的类型:褶皱和断层。(1)褶皱。①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②褶皱基本形态。
(2)断层。①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②对地貌的影响。
【思考感悟】 断层和断裂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板块运动: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与地貌
误区警示 判断板块分布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亚欧大陆,容易误认为属于亚欧板块,其实属于印度洋板块。(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与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容易误认为是一样的,其实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1)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较大。(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2.山区交通运输布局
3.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作用(1)方式: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2)采用桥(梁)隧(道)的利弊。①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②弊:桥隧比例的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思考感悟】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在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交通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探究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
结合材料探究:(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3)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4)华山的地质构造属于哪种类型?造成华山挺拔如削的原因是什么?(5)如何从岩石形态上区分断层、背斜和向斜?
提示:(1)乙处是背斜,甲处是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层由于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3)甲处为向斜,易透水;乙处为背斜,易发生瓦斯爆炸。(4)断层。原因:断层构造中上升岩块一侧形成陡崖。(5)断层中岩层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1.褶皱的特征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规律总结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由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的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体现了构造运动的变化;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没有经过挤压作用。故D项正确。第(2)题,沉积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M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故C项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项错误。方法点拨 解该类题目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看岩层的弯曲推断地质构造。(2)看岩层是否连续:不连续的原因之一为部分岩层被外力侵蚀。(3)沉积岩层越往下层年代越老。
探究二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材料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早在2 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整体还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红海自然也不存在。后来随着板块的相离运动形成裂谷带。
(1)为什么东南亚地区地震灾害多发?(2)根据板块运动学说,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推测红海形成的原因。(3)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地中海和红海的范围将如何变化。提示:(1)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由板块的相离运动而形成的。(3)红海面积会越来越大,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地壳薄弱——岩浆侵入或喷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易形成火山,形成新的岩石(岩石年龄新),地热资源丰富(如冰岛)。注:生长边界是指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2.板块的相向运动(碰撞、俯冲)
在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产生巨大能量,易发生地震,形成海沟以及部分褶皱隆起(如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使地中海缩小,阿尔卑斯山脉隆起;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消亡边界处形成海沟,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安第斯山脉)。注:消亡边界是指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2)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是岩浆的发源地;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故D项正确。第(2)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位于板块内部,与图示不符合,只有南美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东海岸位于板块内部,故D项正确。方法点拨 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两个关键点:(1)明确海沟是消亡边界,大洋中脊是生长边界。(2)熟悉板块的分布图。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侵蚀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知,库区是一个背斜谷,是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而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读图,完成第3~4题。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脉C.华山D.泰山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山地M是由于中间岩层相对上升,两侧岩层相对下降而形成的,为断块山。第4题,庐山、华山和泰山都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脉属于褶皱山。
5.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形成平顶;随着地壳的下降,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6.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7.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答案:6.B 7.B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甲为砂岩层,乙为断层,丙为岩浆岩。图中甲岩层未被岩浆岩冲断,故甲的形成晚于丙;丙处岩浆岩形成晚于乙断层上覆岩层,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7题,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岩层倾斜比较明显。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且倾角不同,表明这是两次褶皱造成的。
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数码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② ;③ ,④ 。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 (填“褶皱”或“断层”)山脉,是由于 (填数码)与 (填数码)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成因。(4)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么形成的?答案:(1)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2)褶皱 ① ⑥(3)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多火山、地震。(4)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背景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波状弯曲,块状山,南极洲,碰撞或俯冲,成本高,稳定性,桥梁隧道,迂回前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断层要素与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波状弯曲,块状山,南极洲,碰撞或俯冲,成本高,稳定性,桥梁隧道,迂回前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断层要素与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2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素养培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