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文ppt课件
展开1.结合实例,解释流水作用对不同河流地貌的影响2.结合实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结合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初期(A)(1)侵蚀类型: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2)地貌特征: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V ”形。2.中期(B)(1)侵蚀类型: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2)地貌特征:河道开始变得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3.成熟期(C)(1)侵蚀类型: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2)地貌特征: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思考感悟】 如何分析平直河道、弯曲河道中河流对两岸的侵蚀作用?提示:(1)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和凹岸的判断方法是,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
【思考感悟】 如何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提示:(1)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2)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为聚落的分布提供有利条件2.影响聚落的分布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探究一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
材料 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材料探究:(1)推测甲处河谷的形态,简要分析原因。(2)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3)说出乙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提示:(1)V形。河流侵蚀作用,导致河谷不断加深。(2)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3)冲积扇。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大量砾石、泥沙。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冲积扇。
1.河流侵蚀地貌(1)不同河段的侵蚀地貌差异。不同的河段,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形成的地貌各异。
(2)不同时期侵蚀作用的差异。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下蚀作用减弱,河床变浅。(3)沟谷的发育过程。
2.河流堆积地貌(1)山前冲积平原。
3.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1)原因分析。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具体如下图所示。
(2)应用。①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聚落点或淘金地。②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或建码头。
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相邻河流、沟谷之间距离较近。当该区域进入雨季时,一条沟谷发育一片洪积扇,多条相近的沟谷就会发育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第(2)题,读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地形以中高山为主,河流短小,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以砾石为主;甲地洪积扇上游地形以低山为主,相对高度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弱,且河流较长,砾石多在搬运途中沉积,故甲地洪积扇处砾石较少。
2.下图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
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故A项正确。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第(3)题,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方法点拨 (1)平坦面的形成: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平坦面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2)河流流速与砾石沉积的关系:河流流速越大,挟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阶地上堆积的砾石,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3)地壳变化与阶地升降的关系: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平坦面;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图中有四个);在每一阶地形成后的一段时期,地壳较稳定。
探究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 下图反映了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
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聚落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2)简述图中聚落如此分布的原因。(3)指出图中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提示:(1)沿河流分布。(2)河流为聚落提供用水、航运,且利于耕作。(3)在耕地破碎的山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小;在耕地连片的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答案:(1)A (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分布在较大的山间谷地,说明谷地面积的大小影响聚落的规模。第(2)题,由于该地聚落分布在谷地,水淹频率很高,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水淹到不同的高度时,选择不同的楼层避灾。
方法点拨 解答本题思路如下:(1)时间:农业社会。(2)虽然“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二层、三层也都开门,即使发生水灾也可以住在二层、三层暂时躲避灾难,即“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槽形洼地,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①③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侵蚀——搬运D.搬运——侵蚀——堆积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过程,一般是河床不断加深变宽,故发育过程为②①③。第2题,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较快,故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搬运为主;河流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故以沉积作用为主。
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的入海口处,由于湄公河进入下游后,地势变缓,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常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流水侵蚀往往形成峡谷。故C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该河流( )A.水流湍急B.水量季节变化小C.右岸陡峭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5.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慢B.位于干流凹岸C.侵蚀作用强D.汇入处落差大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堆积,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第5题,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故最不可能的原因是支流流速慢。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剖面图。读图,完成第6~8题。
6.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图中河流(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6.D 7.A
8.图中扇三角洲(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直接推进到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答案:8.C
解析:第6题,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细到粗,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为进积,后期自下而上由粗到细,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为退积,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第7题,图中显示有多个扇三角洲,说明河流分汊多,易改道;沉积物粒径不稳定,说明流量不稳定;图中河流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第8题,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直接推进到水体;流水沉积作用,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故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时期,该区域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10.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C.避免水灾 高地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中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且有河流分布,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等高线变化可知,该区域海拔上升,应为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如果是流水侵蚀作用,海拔应降低。第10题,从图中城市搬迁方向可知城市从海拔低的地方搬迁到海拔高的地方。由于城市位于河流附近,易出现水灾,故搬到高地,C项正确。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材料二 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状态方面的特点。(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代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河流的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形河谷。(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3)河谷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场所;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流堆积,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入海口处,农副产品,自然灾害,读图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评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流堆积,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入海口处,农副产品,自然灾害,读图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示范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主题探究,素养培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