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含解析
展开考点规范练23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1.18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工人;1785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 ( )
A.推动了英国技术研发与创新
B.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
C.使英国取得了海上殖民霸权
D.推动了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英国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英国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不是推动英国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排除A项;英国海上殖民霸权是通过对外殖民战争取得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18世纪中期”,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且这些措施也不利于工业革命成果的向外推广,故D项错误。
2.学者通过对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 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法国人口约3 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基数不同
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
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限定的时间为1851年,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工业化程度明显加快。法国的小农经济拖慢了法国的工业化进程。故选D项。
3.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为数众多的商人、银行家,甚至工业家都纷纷将他们的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从而取得乡绅或贵族头衔,融入上层社会。这表明( )
A.参加“圈地运动”能够获取巨额经济财富
B.英国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
C.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
D.启蒙思想传播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从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纷纷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无法看出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故B项错误;英国商人、银行家、工业家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是为了获得乡绅或贵族头衔,以参与政治,所以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故C项正确;材料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4.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
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做出发明(现)的方法”指的是科学,正是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机械的进步,故A项正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工人凭借经验进行发明创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更强调科技对发明(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是断章取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5.下表反映了1750—1913年某些国家的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100)。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国家 | 德国 | 英国 | 加拿大 | 美国 | 日本 | 中国 | 印度 | 巴西 | 墨西哥 |
1750年 | 8 | 10 | 无估计 | 4 | 7 | 8 | 7 | 无估计 | 无估计 |
1800年 | 8 | 16 | 5 | 9 | 7 | 6 | 6 | 无估计 | 无估计 |
1860年 | 15 | 64 | 7 | 21 | 7 | 4 | 3 | 4 | 5 |
1913年 | 85 | 115 | 46 | 126 | 20 | 3 | 2 | 7 | 7 |
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
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答案:C
解析:题干表格反映的是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反映不出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还在增长,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在增长,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故D项错误。
6.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无机化工和有机化工都有了很大发展。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不久,人造丝袜就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大工厂制度逐渐完善
B.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女性消费群体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故C项正确;大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化学工业的出现,不能说明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7.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1)变化: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举例:任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就即可。
(2)
论点方面 | 论据方面 | 论证方面 |
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 | ①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性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非工业国与工业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⑤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得出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一中“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得出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科学……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从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国际分工与合作、贸易中心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之间的关系。
广西专用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专用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毛泽东说,毛泽东曾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专用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西专用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