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本章整合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本章整合课件,共20页。
第二章本章整合 地 理内容索引知识网络系统构建核心归纳思维升华知识网络系统构建侵蚀 海沟、岛弧 裂谷、海洋 背斜 岩浆岩 沉积岩V 槽 山前冲积 三角洲 核心归纳思维升华专题一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1.主要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典例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思路导引第(1)题,把握两个关键点。①“任一条”而不是多条。②理顺形成过程: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海岸线位置稳定。第(2)题,明确三个问题:泥沙是谁搬来的?从哪里搬来?搬到哪里?信息:“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说明泥沙是海水搬来的→从河流入海口搬来→搬到贝壳堤外堆积下来→在贝壳堤外填海造陆→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理顺相互关系。随着时间推移贝壳堤逐渐向海洋推移,三条贝壳堤之间有大量泥沙堆积,“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说明泥沙沉积量大,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题目答案:(1)C (2)B (3)D思路导引第(1)题,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三角洲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河流源头多侵蚀地貌,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宽谷,河流中游的宽谷多发育河漫滩平原,由此可判断出沙丘所处的位置。第(2)题,沙丘的移动主要与盛行风向有关,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由于图中沙丘为爬升沙丘,故箭头向上。题目答案:(1)D (2)C专题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1)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2)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1)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所以煤、铁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注意:在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造成建筑物坍塌等事故。同时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区域烈度会变大。4.修隧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1)向斜是雨水汇集区,而背斜不易积水。(2)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修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典例3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下表中的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表中数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2)下列有关三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地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D.在甲、丙两地钻井会发现同一煤层思路导引第(1)题,从三个探测点的海拔分布可知,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中间低,两侧高,故地形为谷地;从沉积岩层三个探测点的埋藏深度可知,该段岩层向上拱起,表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第(2)题,由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故乙地地形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乙地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岩层稳定,水向两侧流走,所以适宜在乙地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甲、丙两地位于背斜的东西两翼,两地存在相同的岩层。因此,在这两地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题目答案:(1)B (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