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达标测试
展开登泰山记
一、语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解析:选C 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有”同“又”。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解析:选C 是:代词,这。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A.余始循以入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日观以西峰
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
解析:选D A项,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用;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解析:选A A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解析:选A A项,“所谓”,古今都有“所说”之意。B项,“至”古义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现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足下”古义是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古义是平整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6.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解析:选D D项中的“是”不表判断,而是指示代词“这”。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农历每年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墙。
D.干支纪年法是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解析:选C 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游灵岩记
姚 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②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改)
[注] 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政和:宋徽宗的年号。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B.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C.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D.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解析:选A “以居佛像”表目的,意思是用来安置佛像,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峭不可上”意思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排除D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五岳之首,即中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以祭告天地。
B.乾隆,年号,是一种纪年的方式。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康熙是清圣祖的年号。
C.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也叫阴历。
D.城墉,即城墙,古代建筑在城市四周作防守用的墙。
解析:选A “即中岳”错,泰山是东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细写了作者从泰安出发游览灵岩的过程,并介绍了朗公谷、朗公石名字的由来。
B.最初作者是与朱子颍相约来游览灵岩的,但朱子颍恰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同作者同游,朱子颍是后来才来灵岩游玩的。
C.相传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弟子竺僧朗时常到灵岩寺讲经,而灵岩寺自宋以后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D.作者在文章最后明确指出此次游灵岩有个遗憾,即更加幽邃的琨瑞山没来得及前往。
解析:选B “朱子颍是后来才来灵岩游玩的”错。由最后一段可知,是作者告诉朱子颍如果以后去要怎么游玩。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出器酌以饮余。
译文:
(2)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译文:
参考答案:(1)寺里的僧人拿出器皿,倒上水让我们喝。(关键词:出、酌、饮)
(2)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越过一道山岭,可以进入琨瑞山。(关键词:溯、越、入)
12.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灵岩的景物特点。
答:
解析:本题答题区间为文章第一段,文中写灵岩景物特点的句子有“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重溪络之”“皆种柏,翳高塞深”“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岩尻有泉”“名之曰甘露之泉”“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等,对这些关键语句进行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灵岩像石头垒起来的城墙,群山环绕;②柏树遍布,林深阴翳;③林中积雪,日光澄澈;④溪水交错,泉若甘露;⑤文人石刻众多。
参考译文:
泰山北部有很多巨大的山崖,其中灵岩最有名。我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头垒起来的城墙,高一千多雉,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但南面为群山的缺口。南面有重叠的山峦遮蔽着它,条条的溪流环绕着它。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灵岩寺就在柏林中,柏树林下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积雪的寒光反照在寺庙的墙壁上,使得墙壁好像在晃动。在灵岩寺后的山崖上开凿岩石做了个石龛,以供奉佛像。度量它的高度,大约是灵岩的十分之九,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横行,或侧身攀援,才能登上去。登上后向四周眺望群山,只见群山竞相奔驰,奇妙有趣,如帷幔张开,像军队行进。山崖脚下有泉水,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之泉”。寺里的僧人拿出器皿,倒上水让我们喝。转过头看到寺院左右立着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游人所题刻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来砌成了石阶,石阶上刻有宋徽宗的年号“政和”二字。
我最初与朱子颍约好来游览灵岩,恰好朱子颍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同我一起。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越过一道山岭,可以进入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的溪水向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时常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在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直至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到了琨瑞山,它的岩谷幽深,于是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朱子颍以后来游玩时,可以沿着泰山的西麓,参观灵岩,可向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谷向东南走,到达东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麓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专练,阅读理解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专练,阅读理解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专练,阅读理解专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