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
B. 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 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D. 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 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 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 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B. 《离骚》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 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曰《随园诗话》。再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也是以此方式来命名的作品集。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在2019年7月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的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乡村医疗“空白点”是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痛点,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也有因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人手紧张,还有地域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可以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了大方向。一些省市近来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要在投入保障、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还要在制度和服务供給的创新上下功夫。试点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则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创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新思路。
(摘编自张东锋等《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需要合力》)
材料二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乡镇医疗机构承接着农村大量人口接诊任务,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就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四年来持续开展了“县在起航”——县级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及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至今已培训县医院院长2600人,专科骨干医生3400人,远程培训近万名。国家卫健委医评研究部主任陈晓红表示,“医共体”模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号召下逐渐建立,但通过“县在起航”的实际经验表明,目前在医疗建设上,仍有从县到乡镇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为“县在起航”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管理研究所在此背景下,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即“最后一公里项目”。
(摘编自宫晓倩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打通 医疗建设”最后一公里”》)
材料三
7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卫生与健康水平稳步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保护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70年来医疗机构的数量变化、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人均期望寿命的增长,展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辉煌咸效。
1949- 2019年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 卫生机构数(个) | 床位数(万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
1949 | 3670 | 8 | 51 |
1957 | 122954 | 30 | 104 |
1962 | 217985 | 69 | 141 |
1965 | 224266 | 77 | 153 |
1978 | 169732 | 185 | 246 |
1985 | 200866 | 223 | 341 |
1990 | 208734 | 259 | 390 |
2000 | 324771 | 291 | 449 |
2005 | 298997 | 314 | 446 |
2008 | 278337 | 375 | 503 |
2019 | 1010000 | 845 | 955 |
(摘编自邓妍、郭海强等《新中国70年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居民期望寿命的发展》)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表明目前我国部分乡村医疗保障欠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B. 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的不足和落后,是由基础设施投人方面的历史欠账以及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医疗人员紧张造成的。
C. 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空白点”问题明确了大方向。
D. 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使用Al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一种创新,应当加以鼓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力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就能促进农村医疗发展,解决农村医疗发展不均衡问题。
B. 建国后,我国重视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卫技人员从1949年的51万人发展到2019年的955万人,卫技人员数量一直在逐年增加。
C. 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医院床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D. 自1949年到2019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变化。其间除1949- -1957 年有近四倍增长外,一直稳步增长。
6. 面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5G、AI等新科技手段来进行医疗卫生技术的改革创新,实现医疗新思路。
B. 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战略、“一站式服务”等策略,促进乡村医疗进步。
C. 城乡结对,以先进带动后进。通过“县在起航”“医共体"等形式促进乡镇卫生体
系的发展。
D. 保障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待遇,使人才能够留得住,使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诋他人之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于分门户、争①坛坫之中,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曰:“否。”“然则君之诗可观矣。”因出以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晼晚②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他山曰:“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归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坫:古时盟会的场所。 ②晼晚:日将西,日将暮。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其辞为方言鄙语 鄙:轻视
B. 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 訾謷:攻讦,诋毁
C. 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观:欣赏
D. 因书而归之 归:赠给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诋他人之不能知 /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 /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 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 / 故亏臣而自利
D. 因出以示余 /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 一日黄鹂来 / 为数啭百 / 鸟皆喑已 / 而争逐使之去 / 复相与音 / 鸣如故
B. 一日 / 黄鹂来 / 为数啭 / 百鸟皆喑 / 已而争逐使之去 / 复相与音鸣如故
C. 一日黄鹂 / 来为数啭百鸟皆喑 / 已而争 / 逐使之去 / 复相与音 / 鸣如故
D. 一日 / 黄鹂来 / 为数啭百 / 鸟皆喑已而 / 争逐使之去 / 复相与音鸣如故
10.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
① 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 ② 僻事以为奥
③ 奇字以为古 ④ 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 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⑥ 吾以待之后也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B.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C. 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 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第 Ⅱ 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 (3分)
(2)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4分)
13. 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哪些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见解主张?(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B.第五、六句从写景转为写事,朋友来信告知时局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紧张。
C.“塞马谁得失”一句用典,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D.“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二章·里仁》)
(2)是日也,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4)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5)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青州缘未了
王剑冰
一
杜甫有诗“齐鲁青未了”,他所说的齐鲁,直到李清照来时,还都是属于青州地盘。那时的青州气象宏阔,“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杜甫诗中的青,同青州的青,是一个青。清照的清里,也含着青州的青。青,是让人舒服的颜色,也是让人舒服的称呼。清照喜欢青州,这里远离京城的构陷,还是她丈夫的家乡;在京城待得心烦,跟着丈夫来,也就是回家了。
来青州的那年,李清照二十三岁,正值青春芳华。那么心高气傲的女子,却将世上十分光阴,三分留在这里,生命中九重灿然,六重都给了青州。而青州给她的,是天地人文之气血、山水风情之精华,是平生诗词三分之一的灵感与瑰丽。
在内部倾轧、外部战乱的远方,青州成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后院。这是清照的福,也是青州的福。
二
我看到了那个白墙灰瓦的所在。自然不是原来的规制和位置,唯有灵魂,附在阳光里。阳光筛下,筛出一层的雾气,倒是将院子托起来。让人觉得,这就是宋时的院落。轻轻地走进去,一庭芳草,半池残荷,一簇簇竹,一垄垄花,包括墙角的一抹新绿,不都是她的词?“归来堂”,和着陶渊明的意绪,表明同丈夫远离京师,决意隐居之意。屋内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倒是与“清照”的生活相配。不敢相信,那般素洁的案几上,诞生过一首首珠玑般的华章。
青州的阳光很适合她,她在这阳光里徜徉,将爱情也融进去。两人于归来堂读书、斗茶的生活意趣,被清照展示在《金石录后序》中,那是一种情透纸背的幸福。“甘心老是乡矣!”完全出自她的内心。她和丈夫收集金石古玩,不仅让文物价值不至湮没,同时延续了文物自身的精神。而对琴棋书画的灵犀,使她对文学理解得更为透彻,每一次填词,都带有对文字的尊重,那是灵感与情感的激发,具有不露声色的冲击力。
冬天的龙兴寺,会落下一场雪。钟声里雪花纷然。青州人在这钟声里踩出一条小道,缭绕的香烟从小道上接续。不知道小道上有无一位女子。清照自打来到这青州,就潜心修身,为自己名号“易安居士”。
我站在云雾飞扬的云门山顶,能望到对面同样云雾飞扬的驼山,驼山下就是唐时的龙兴寺,寺上的瓦,金黄一片。想起青州博物馆的石佛,喜欢金石的清照必是欣赏过的,那些佛大都笑着,人们称其为“青州的微笑”。清照在这种微笑里生活了二十年。金兵来前,四百多尊石佛,被人埋在了龙兴寺前。清照也不得不带着诸多感怀诸多回想,与青州挥手告别,走进凄凄惨惨戚戚的苦雨。
周围还有仰天山、泰和山,这个时候全是红叶开放日。高处望去,层层叠叠,一片炫染。瀑水高高落下,落到下面,变成了烟。
下山的时候,路边更是惊艳,那是一树树的红柿子,在张灯结彩。石头屋子隐在其间,屋上屋下,到处都是晾晒的红色块。
巧的是,这里还有一条黄花溪,黄花就是萱草,清照园子里常有的植物。到了时节,溪水碧绿,满坡的黄花堆积。
青州得益于水,城中的河,不知变换多少方式,缠绕多少道弯,将青州揽在怀中,这个过程,河水很是用了些耐心,包括耐心地接上汹涌的弥河,再奔腾入海。这些柔亮的南阳河、北阳河、东阳河,如何不使一座古城灵动润泽?由此也润泽了兴尽晚回舟的女词人,最美的年华。
三
什么时候下了一场雨,被雨淋湿的河泛着点点荧光。河的两岸倒是鲜明起来,绿柳扬波,花草蓬茸。顺着河再远些,是大片的花木基地,此刻赤橙黄绿,直接天际,成为一座古城的装饰。
太阳一如既往地来,霞光从云层射下,一束束的,像倒开的花。高大的城门矗立着,挡不住的夕阳,从墙垛踱进来。
年华轮转,秋风几度,古城老街好像还是老祥子。灰色的瓦一层层地叠压着,书写着斑驳的过往,也书写着青州波澜不惊的静好岁月。光亮的石板路,每一条都通往普通的日常。云门春酒的甘醇,传统酥饼的味道,新茶的芳奋,老戏的声腔,全通过它消融后传向四方。一株株老树,吸纳人间烟火,也早被人间烟火所浸染。秋天的钟声一响,金黄的叶片群鸟样纷落,落成一地绒光。
芳草斜阳间,清照也会走向老街,去体验“庭院深深深几许”,不谁穿庭过巷,更是喜欢醉贫词中的那种妙意。欧阳修先她在这里住过,清照将他的喜欢拿来,用在自己的平仄里。还有做过知州的寇准、范仲淹,都为她所敬慕。人走了,她悄悄做了他们的邻居。
她沾染着先辈的文学意味,也沾染着青州的文化意味。市井中,她看踢花毽、抖空竹,也会上前试一试,并试试焚香烙画,让一根细香,变作纸的知音。她还学做鲜花饼、花果茶,用本地产的豹斑玉器酿制菊花酒。青州人说,清照也一定用过黑山红丝砚台,那是当地的传世佳品。她还会去青州书院会会文友,去另一个场合会会棋友,她下得一手好棋呢。
当然也会有孤独,那是赵明诚做官以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尽管地方不算太远,在清照看来,也是海角天涯。于是孤独成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等待或者寻觅,不只为一束阳光,也为一个灵魂。女性的等待与寻觅,往往要比男性深刻得多。只是,离去青州后,一切都渐渐为空。后来的愁,与先前的愁,不是同一种滋味。
四
月升了上来,水发出淡蓝色的光,水木青州一半在河中。一忽真实,一忽疏离。幌子轻飘,屋瓦隐入夜色。有的店铺还开着,露出惺忪的光,有的店铺正在打烊,声音落水里,随着月光慢慢漂走。
夜被挤压在窄窄的巷子里,像一条深邃的时空隧道。身后追来的风,让隧道发出呜呜的声响,声响在哪个部分,偶尔弯曲一下。
忽然,吱呀一声,一扇门中款步出来一位女子,衣袂飘飘,轻盈一闪便不见踪影。遂心神恍惚,眼前迷蒙。青州的花神,难道,我邂逅了你昨日的灿然?
(选自2021年2月5号《光明日报》)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既是依着作者在青州游览的时间顺序,又巧妙的将李清照在青州的生活依次安排。
B.李清照的青州居所取名“归来堂”,和着陶渊明的意趣;取的名号“易安”二字也得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C.“到了时节,溪水碧绿,满坡的黄花堆积”,可知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的诗句正是从此地此景中获得灵感。
D.文章结尾“难道,我邂逅了你昨日的灿然”,将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使作者和青州、和李清照的距离更近了。
E. 本文语言典雅细腻,多处巧妙化用李清照的词句,行文浑然,抒情意味浓厚。
17.如何理解“青州成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后院”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19.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中“缘未了”的内涵。(6分)
20. 全文记述李清照在青州的生活,请结合文本探究词人在青州的精神成长。(4分)
六、(10分)
21. 《论语·子罕》中记载孔子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历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讴歌赞美的对象。请你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人物的 “勇者”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情节具体,人物突出,理由充分,100字左右。(7分)
22.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 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 回视小金山
③ 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 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 又在另一拱门中
A. ② ③ ④ ① ⑤ B. ② ⑤ ④ ① ③
C. ④ ① ② ⑤ ③ D. ④ ③ ② ⑤ ①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90 后”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曾以“90 后”为关键词,分析631条网络新闻后发现:舆论对“90 后”的负评超过一半。可是在 2020 年新冠病毒肆虐武汉,蔓延全国时,在抗疫战斗吹响号角时,90 后们争先恐后奔赴一线,成为了抗疫主力军。
“00 后”新世纪的宠儿,更具自由精神和开放思想,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同时让社会担忧的是:他们中出现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多叛逆、爱闯祸的“熊孩子”。
请你在 00 后、90 后、家长、新闻记者中任选一种身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年成长”问题的态度与思考,并且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期末)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D | B | B | B | C | D | A | B | B | C | B |
12. (1)把这些作为方法,怎么能够得到好诗呢?
(2)拄着拐杖到姑苏寓舍来拜访我,于是,和他一起谈论诗歌。
13. (1)作者主张诗应“出于心之自然”,反对为了博取声名而有意为诗。
(2)作者以为有意为诗,必然流于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模拟剽窃。
(3)作者认为看到的某些作品,远不如“农夫细民”之作来的“自然”。
14. (1) C
(2)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
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
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15.
(1)见贤思齐焉 (2)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3)飞湍瀑流争喧豗
(4)长使英雄泪满襟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 A C
17.(1)青州远离内部倾轧、外部战乱,这里给了李清照宁静无烦扰的生活;
(2)青州的天地人文、山水风情赋予她诗词创作的灵感,成就了李清照的名气。
18.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城老街的沉稳与宁静,增强历史的厚重感,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展现传统的民风民俗,视听结合,颇具意境。
19.(1)青州山水秀美、灵动润泽,“我”和青州美景的缘分未了。
(2)青州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后院,李清照把生命的三分光阴、六重灿然都给了青州。
李清照和青州的缘分未了。
(3)“我”和李清照的缘分未了。
20.(1)李清照来到青州甘心淡泊终老。
(2)她和丈夫收集金石古玩,不仅让文物价值不至湮没,同时延续了文物自身的精神。对琴
棋书画、诗词的深入研究让她灵感与情感共鸣,思想更加透彻。
(3)李清照敬慕先贤,在文学和文化两个领域提升自己。
(4)李清照在“青州的微笑”中生活了二十年,赵明诚做官后,增添了更多的孤独愁情。
21. 略
22. C
23. 略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类,小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句子默写,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名著阅读,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句子默写,微写作,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句子默写,微写作,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