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 1.2水的三态变化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 1.2水的三态变化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 1.2水的三态变化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课时练习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水的三态变化 课时练习,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下面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 1.2水的三态变化 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B.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 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 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2.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 凝固放热 B. 汽化放热 C. 蒸发吸热 D. 液化吸热3.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4.汽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汽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天,因为使用暖空调,所以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
C. 夏天,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使其模糊 D. 冬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打开雨刮器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态酒精的熔点是0℃ B.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7.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D. 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杯中的水来源于较潮湿的空气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 利用此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9.下面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湖水结冰 B. 雾气消散
C. 露珠形成 D. 冰雪消融 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 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 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 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11.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明火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凝固 B. 熔化 C. 汽化 D. 液化12.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 A. B.
C. D. 13.在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依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A. 加热到5min的时候,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 B.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C.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 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14.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物,用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 A. 冰比水凉 B. 冰的温度比水低 C. 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 冰和食物的接触更充分1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 2min时是冰水混合物 B. 冰的熔点为0℃
C.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 (1)将装有适量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________;(b)________。 (a) …温度(℃) …(b)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银的凝固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17.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两人烧杯中都装了200mL的水,小明加了1药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药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见表: 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其凝固点________。(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18.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________。 19.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分钟。 (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了(填“高”或“低”)。 (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________。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水的沸点,实验过程中将水烧至沸腾,记录水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和现象,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898现象少量气泡少量气泡少量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大量气泡大量气泡大量气泡(1)该同学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_。 (2)实验中烧杯口加纸盖的好处是________。 (3)在第7分钟撤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在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 21.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点火后发射塔下升起一团巨大的白雾。 (1)火箭发射塔的底部有一个导流槽,槽内装有大量的水,当火箭发射时尾部喷出高温火焰,使导流槽里的水发生________(选填“液化”、“汽化”或“升华”),从而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然后再液化产生白雾。 (2)嫦娥五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会产生10000℃以上的高温,为了保护内部的设备,科学家在返回舱外面加了一层固态的烧蚀材料,该材料在高温下会迅速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蒸发和升华等变化,带走大量的热量,使返回舱保持合适的温度。 22.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________。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________。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2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如图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________。 24.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5.物质直接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 ________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________热量。 三、解答题(共2题;共8分)26.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 27.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结晶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_______;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_______;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28.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 117- 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29.某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该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沸腾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酒精沸腾过程中会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C错误;
酒精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强的影响,会随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B。2.【答案】 C 【解析】【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热;
②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使食物温度降低,防止变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3.【答案】 C 【解析】【分析】(1)液态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2)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3)温度升高,物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物体放出热量;
(4)根据图像确定物质的状态。 【解答】晶体的熔化状态和液态的沸腾状态时温度都保持不变;由于不能确定甲、乙物质的初始状态,所以无法确定6~10min内两物质处于沸腾还是熔化状态,因此既不能确定80℃(或60℃)是甲(或乙)的沸点还是熔点,故A、B、D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在4-6min内,甲的温度在不断上升,肯定是吸收热量了,故C正确。
故选C。4.【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解答】冬天,使用暖空调,车内的温度高于车外,车内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形成雾气,故A、B错误;
夏天,开启制冷空调后,车外的空气温度高于车内车外空气,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可以使用雨刷刮掉,故C正确;
冬天,雾气出现在车内,用外面的雨刷解决不了问题,故D错误。
故选C。5.【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远离壶嘴处温度较低,液化现象更明显,所以a处较浓,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6.【答案】 D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2)在熔点以下,物质为固态;在熔点和沸点之间,物质为液体;在熔点时,物质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3)将酒精的沸点与水的沸点进行比较;
(4)根据沸腾的特点判断。 【解答】A.读图甲可知,固体酒精的熔点是-117℃,故A错误;
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化状态,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态,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7.【答案】 A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而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 继续吸热。 【解答】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热,则不会沸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8.【答案】 B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由于圆锥体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因此水蒸气在白玉上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水珠,低落在杯子中,使其常满,故B错误符合题意,而A、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9.【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湖水结冰,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雾气消散,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露珠形成,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10.【答案】 B 【解析】【分析】(1)将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判断是否沸腾;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判断。 【解答】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不能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测量,故A错误;
B.沸腾前,上面水温低,下面水温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甲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虽然撤去了酒精灯,但是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100℃,水能从烧杯底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一段时间,故D错误。
故选B。11.【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常温下汽油极易汽化,在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充满了汽油蒸气,如果有明火,极易引起爆炸,故加油站有“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的标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晶体在凝固前,温度不断下降;在凝固时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凝固后温度继续下降,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1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海波的熔化规律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海波的温度到达48℃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因此这段时间应该是熔化的时间。由于4min时海波就已经达到熔点开始熔化,所以5min时应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B正确不合题意;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没有上升,但是酒精灯依然在加热,因此它仍然需要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海波到达48℃时开始熔化,因此42℃时海波还是固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14.【答案】 C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0℃的冰吸热后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成为0℃ 的水,此后吸热水温不断升高。与0℃的水相比,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冷却效果更好,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15.【答案】 B 【解析】【分析】(1)当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时,它可能为固态、液态和固液混合态;
(2)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3)根据图像确定冰的熔化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二者相减即可;
(4)根据图像确定冰熔化的温度变化规律。 【解答】由图可知,冰从2min开始熔化,2min时仍然全是冰,故A错误;
2~5min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冰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其熔点为0℃。冰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2min=3min,故B正确、而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16.【答案】 (1)-6
(2)时间(min);状态
(3)温度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读出示数;
(2)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要记录的内容;
(3)注意分析二者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改变即可。 【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第六格,故示数为-6℃。
(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需要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表中应添加时间和状态两项内容。
(3)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银的凝固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温度不变。
17.【答案】 (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利于积雪消融 【解析】【分析】(1)盐水的凝固点肯定低于0℃,-2℃离0℃太近,有可能因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它而测不出来;
(2)根据表格分析盐水的凝固点随浓度变化的规律;
(3)盐水的凝固点更低,与室温的温差更大,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降温效果大于普通的冰;
(4)冰雪和盐组成的混合物的凝固点更低,当0℃时普通的水已经结成冰,但是盐水还处于液态,因此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加快除雪。 【解答】(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根据表格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起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3)我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利于积雪消融。18.【答案】 (1)液化
(2)大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气体或液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而形成。
(2)为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气压要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气压大。
19.【答案】 (1)10
(2)不变
(3)-2;低
(4)减少盐水的质量
(5)变多 【解析】【分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确定凝固时间;
(2)根据图像确定晶体凝固时温度是否发生改变;
(3)从图像中找到不变的温度,就是盐水的凝固点。水的凝固点为0℃,与盐水的凝固点比较大小即可。
(4)盐水的质量越大,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越多,需要的凝固时间越长;
(5)当冰水混合物放热时,冰会增多;吸热时,水会增多。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盐水凝固的时间从10min到20min,用了:20min-10min=10min;
(2)根据图像可知,盐水凝固时温度保持-2℃不变,即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不变;
(3)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而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与水相比,凝固点低。
(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减少盐水的质量。
(5)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盐冰混合物的温度,所以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会向外放热,其中的水会凝固,导致冰的质量增大。20.【答案】 (1)98℃
(2)减少热量散失(或缩短加热的时间)
(3)水还可以从烧杯(或石棉网上)继续吸热 (或烧杯温度比水高 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沸点;
(2)加热时,如果烧杯是敞口的,那么会从烧杯口散失大量的热,从而延长加热时间,据此分析加盖的好处;
(3)虽然没有酒精灯加热,但是烧杯底部和石棉网上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沸点,那么烧杯中的水还可以从它们身上吸热从而继续沸腾。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水到达98℃时温度保持不变,开始沸腾,因此水的沸点为98℃;
(2)实验中烧杯口加纸盖的好处是:减少热量散失(或缩短加热的时间)。
(3)在第7分钟撤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在沸腾,其原因是:水还可以从烧杯(或石棉网上)继续吸热 (或烧杯温度比水高)。
21.【答案】 (1)汽化;吸收
(2)熔化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需要放热;
(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
【解答】(1)火箭发射塔的底部有一个导流槽,槽内装有大量的水,当火箭发射时尾部喷出高温火焰,使导流槽里的水发生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然后再液化产生白雾。
(3)嫦娥五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会产生10000℃以上的高温,为了保护内部的设备,科学家在返回舱外面加了一层固态的烧蚀材料,该材料在高温下会迅速发生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带走大量的热量,使返回舱保持合适的温度。
22.【答案】 (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分析】(1)试管与烧杯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更大,里面的冰受热更均匀,且熔化较为缓慢,容易观察并记录现象和数据。
(2)根据乙图确定第4分钟时冰的温度情况,并对它的状态进行判断。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4)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 【解答】(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23.【答案】 b;97;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判断;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1)如图甲所示,b的视线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因此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2)根据乙图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7℃不变,因此水的沸点为97℃;
(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4.【答案】 凝华;凝固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向外放热,据此解答。 【解答】(1)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凝固,形成“人工雪”。25.【答案】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 【解析】【分析】根据升华、凝华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微热,这说明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碘蒸气凝华时会放出热量。三、解答题26.【答案】 (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先降低后又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分析判断;(2)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和盐水的浓度分析得出结论;(3)凝固点低的盐水冷藏效果较好;(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解答】解:(1)由表格中知盐水的凝固点的最低值为-18℃,所以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为 -20℃~102℃ ;
(2)由表格中的数据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有0℃降到-18℃后随着浓度的最大由升高;
(3) 冷藏盒中的药品 时,选择凝固点较低的好;
(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
故答案为:(1) -20℃~102℃ ;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 先降低后又升高 ;(3)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 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27.【答案】 (1)凝结核
(2)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3)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解析】【分析】(1)由题意分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2)根据过冷水来得出过热水;(3)根据凝固的条件使水凝固. 【解答】解:(1)由题意知: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2)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3)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故答案为:(1)凝结核;(2)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3)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四、实验探究题28.【答案】 (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分析】(1)紫红色的固态碘逐渐消失,而烧杯内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据此分析解答;
(2)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此时碘蒸气可能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也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如果能够将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那么碘肯定不会熔化,如果此时仍然能够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就能证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而不是熔化现象。 【解答】(1)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实验方案为: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29.【答案】 (1)表面积大小
A.CA.C
(3)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才快 【解析】【分析】(1)(2)影响蒸发的三要素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和液体的表面积,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3)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水的温度、空气流动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水的质量,根据图片确定他没有控制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质量和蒸发时间有关,只有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时,蒸发时间短的才蒸发的快。 【解答】(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但蒸发的表面积不同,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2)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必须控制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而改变温度,故选AC;
(3)该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不正确,理由是: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才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