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3.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3.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3.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2840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课时练习1
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科学华师大版第3章 阳光3 阳光的组成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3.3阳光的组成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 )
A. 防止阳光中的各种可见光对人体的作用,以免皮肤变黑
B. 防止红外线的热作用,使得人体的温度升高,引起不适
C. 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
D. 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这种举动是不可取的
2.海面上有一层油膜,在阳光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 白色的 B. 红色的 C. 彩色的 D. 黑色的
3.太阳光是一种( )
A. 单色光 B. 复色光 C. 白色光 D. 红色光
4.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转的最厉害
B. 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C. 白炽灯发出的是复色光
D. 蜡烛火焰发出的是单色光
6.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爱迪生 C. 达·芬奇 D. 牛顿
7.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操作:在深水槽中盛上一些水,槽内边缘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水中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上,动手做一做,并回答:你将会看到( )
A. 白墙上没有任何光
B. 白墙上有白色光
C. 白墙上只有红、绿、蓝三种色光
D. 白墙上有一条彩色光带
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 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 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9.下列四幅图片中,现象与解释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苹果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B. 日食--光的色散
C. 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D.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10.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见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 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折得最厉害
C. 白炽灯发出的是复色光 D. 蜡烛火焰发出的是单色光
11.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
A. 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
B. 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
C. 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
D. 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一定是圆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如果,一束白光A人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1、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 )
A. 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 B. 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 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 D. 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14.星期六的晚上,小明在家看动画片,到了7:30他想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便按了一下遥控器,此时遥控器向电视机发射了( )
A. X射线 B. γ射线 C. 紫外线 D. 红外线
15.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
B. 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C. 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
D. 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
二、填空题(共15题;共42分)
16.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7.
(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的ab范围内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b处色光应是________色。
(2)如图所示,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的烛焰时,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一个________(填“正立”“倒立”)烛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9.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用三棱镜做了阳光色散的实验。如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________。
21.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发现火源,可用____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2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自a到b依次出现了________七色排列的光带,这叫做________现象。经三棱镜不能再色散的光叫做________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________光。
23.阳光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4.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________在这里,光发生了 ________ 射;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_______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______。
25.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________。
26.雨后彩虹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__处以外(选填“a”或“b”)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屏上呈现的红、绿、________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27.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________ 现象形成的。
28.在红光以外的部分的能量辐射,叫做 ________ ,在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 ________ ,人眼都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见。
29.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________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________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是光的________。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按________的顺序排列。
30.
如图所示的两幅插图,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光学现象。
甲图显示的现象叫做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
乙图是探测________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我们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在太阳光谱中紫光的外面,存在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增大对钙的吸收能力。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灼伤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夏天阳光强烈时外出,人们通常要戴帽子或撑遮阳伞,目的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伤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光波干涉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白光照到油膜上,从油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回来,形成相干光源。由于各种色光波长不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宽度不同,所以各色光在油膜上形成干涉条纹成彩色。
故选C。
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
故选B。
4.【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在光的色散现象中,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因此上面的为红光,下面的为紫光,故B错误;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三棱镜使光线靠近三棱镜的底边偏折,故A正确,而C、D错误。
故选A。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转的最厉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彩色光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白炽灯发出的为白光,是复色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火焰发出的也是白光,也是复色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世界上最早做阳光色散实验的科学家是牛顿,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所示的装置相当于三棱镜,用来进行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因此在白色的墙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判断。
【解答】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光线从空气进入三棱镜,再进入空气,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光线经过折射后,折射光线会向斜下方偏转,故B错误;
会在光屏上呈现七种色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苹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小水珠时发生色散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A.可见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光偏折得最厉害,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白炽灯发出的是白光,是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火焰发出的是白光,也是复色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 C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小孔后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是由物的形状决定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解答】A、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与孔的形状无关,树叶间的间隙符合小孔成像的规律,所以光斑应是圆的,A错误;
B、小孔成像不是影子,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B错误;
C、 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是小孔成像的现象,C正确;
D、 色散是指光分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是小孔成像现象,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分析】1、光可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不可见光有红外线、紫外线等光线;
2、紫外线位于紫光的外侧,红外线位于红光的外侧。
【解答】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说法正确;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侧,说法正确;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应该都在外侧,错误;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没有颜色,错误。所以 ①②正确,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 C
【解析】【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白光变色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偏折角度由小到大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在一侧的光屏上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
【解答】由分析可知,白光色散后,七种颜色的色光分布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1是红光,3是紫光,2是两者间的任一种,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 D
【解析】【分析】在太阳光谱中,在红光以外还存在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的特点就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是:汽车烤漆、浴室浴霸、红外线夜视仪和遥控器等。
【解答】 星期六的晚上,小明在家看动画片,到了7:30他想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便按了一下遥控器,此时遥控器向电视机发射了红外线,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组成和分类知识分析;
(2)根据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分析;
(3)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分析;
(4)根据(2)中的分析判断。
【解答】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 红外线;紫外线;绿
【解析】【分析】(1)在太阳光谱中红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红外线,特点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汽车烤漆和遥控器等;
(2)在太阳光谱中紫光以外,存在一种看不到的光,这就是紫外线,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主要应用:鉴别古董和验钞,消毒杀菌等;
(3)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解答】(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2)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真伪;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7.【答案】 (1)紫
(2)倒立;变大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可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所成的彩色光带,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根据小孔成像的成像原理分析成像特点。在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有关,这个比值越大,像越大;比值越小,像越小。
【解答】(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的ab范围内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b处色光应是紫光;
(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上面的光线经过小孔到下面,下面的光线经过小孔到上,因此在半透膜上看到的是倒立烛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向右拉动内筒,此时物距不变但像距增大,因此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变大,因此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18.【答案】 色散
【解析】【分析】根据色散现象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9.【答案】 牛顿
【解析】【分析】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研究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做了阳光色散的实验。如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0.【答案】 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 , 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 它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解答】 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1.【答案】 红外线;激光
【解析】【分析】(1)如果光线明亮,视野通畅,那么可以用可见光寻找火源;如果充满烟雾,那么可以使用红外线探测火源的位置;
(2)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用激光可以测距。
【解答】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红外线发现火源,可用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22.【答案】 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单色;复色
【解析】【分析】牛顿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解答】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自a到b依次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排列的光带,这叫做光的色散现象。经三棱镜不能再色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单色;复色
23.【答案】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解析】【分析】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组成。
【解答】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组成。
故答案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24.【答案】 光的色散;折;红;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光的色散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经过透镜发生了光的折射;
(3)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4)在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绿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绿色光带;我们能看到绿色.因为绿色纸板只能反射绿光。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折;红;绿。
25.【答案】 红橙黄绿蓝靛紫;红色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混合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光的色散,出现光谱,根据光谱上各种色光的顺序结合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来作答.
【解答】解: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色散,形成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谱;
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各种色光,所以我们看到光屏上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的,其余的地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红色.
26.【答案】 色散;三棱镜;a;蓝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是按照三原色的不同比例合成各种色光.
【解答】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故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三棱镜,
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故实验中,a处为红光,位于光屏a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色彩是有光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合成的.
故答案为:色散;三棱镜;a;蓝.
27.【答案】 光源;色散
【解析】
【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解答】科学中,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阳光是热效应的光。
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水珠,阳光照射到水珠上,可以发生光的折射,形成光的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从而形成彩虹。
故答案是:光源 色散
28.【答案】 红外线;紫外线;不能
【解析】
【分析】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光之外有红外线,紫光之外有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线。
【解答】在红光以外的部分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在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人眼都不能看见。
故答案为:红外线 紫外线 不能
29.【答案】 单色光;复色光;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
【解析】【分析】结合单色光、复色光和光的色散回答。
【解答】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做复色光。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故答案为:单色光;复色光;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
30.【答案】 光的色散;太阳光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红外线的热效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空气的存在 课时练习,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