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课时练习1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土壤3 人类活动与土壤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土壤3 人类活动与土壤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人类活动与土壤 课时练习,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4章 4.3人类活动与土壤 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物质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化学肥料和农药 B. 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 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2.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要保护好土壤,下图中的情况会造成土壤资源流失的是( ) A. 泡沫塑料废弃 B. 工业、生活污水灌溉
C. 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 D. 黄土高原因水流冲刷沙漠化 3.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4.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 A. 人们更需要产品 B. 人们更需要木材 C. 人们更需要粮食 D. 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 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B. 大量使用塑料地膜面未能回收
C. 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 合理施用化肥6.在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的行为会对土壤造成危害是( ) A. 化学污染 B. 生物污染 C. 盐渍化 D. 水土流失7.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 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 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8.“白色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重复使用塑料袋
C.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 提倡大量使用一次性 塑料餐盒9.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 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B. 实行稻草还田 C.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 大量施用化肥10.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湖州,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11.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 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 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 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12.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 酸雨 B. 大气污染 C. 水、土重金属污染 D. 温室效应13.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14.有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 )
A. 土壤污染 B. 大气污染 C. 水污染 D. 生物污染15.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B. 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 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 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二、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5分)16.为研究植被对保持水土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打算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研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并将表中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猜想方案支持猜想的现象植被能保持水土把泥土在玻璃箱子内堆成两个坡度约为30°的坡面,在低处安上引水沟,在其中的一个坡上种上草皮,另一个坡不作处理,________ ,分别观察引水沟中的汇水量和泥沙量。________17.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________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________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________ 。 三、填空题(共9题;共36分)18.“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________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19.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__。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
20.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_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________。21.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22.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________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________污染。 23.我国的云南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该省某些地区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自然现象——“石漠化”,所谓“石漠化”是指岩石表层的土受到雨水的冲刷,使土壤层越来越薄,最终底层的岩石纷纷突出地表而形成名副其实的石山,致使当地的耕地面积减少。 (1)你认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2)防止“石漠化”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_ 。24.当土壤中含________ 过多,超过土壤的________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 ________、 ________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________,间接被人体________,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5.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________和________。土壤污染主要有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和________污染等。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________和________等。 26.土壤是________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________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________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________的。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题;共14分)27.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长、宽、厚均为5厘米的土块,分别记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 (3)若发现V1__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8.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被测植物平均受害面积/%气孔气孔密度/(个/厘米2)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甲植物13.53702.72乙植物33.52504.16丙植物57.51805.56(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________,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________现象,即pH小于________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________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分析】病菌、污染物、有毒物品不经处理均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A、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错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正确。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错误。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2)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14.2%。据 2005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化肥。 【解答】泡沫塑料废弃,工业、生活污水灌溉,煤灰等工业固体污染都会导致土壤污染,而黄土高原因水流冲刷沙漠化会导致水土流失,所以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3.【答案】 D 【解析】【分析】 1.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
4.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5.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解答】A、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A错误;
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
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
D、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D正确。
故选D4.【答案】 D 【解析】【分析】 1、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
2、各类植物都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解答】西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通过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5.【答案】 B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塑料地膜属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会使得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会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 D 【解析】【分析】如果森林被砍伐,天然覆盖遭到破坏,或垦殖后耕作技术不合理,就会使地面保水能力降低,引起雨水的大量流失。
【解答】草原地区滥挖发菜、冬虫夏草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或珍稀食用植物,会使草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土壤的保水能力大幅度减小。由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浸润与冲刷作用,必然造成水土流失,故D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D。7.【答案】 A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解答】A、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垃圾,丢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污染;故A正确;
B、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易造成土壤板结,引起土壤的污染;故B错误;
C、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和水等,从而会把有毒物质积累在植物体内,给人类的饮食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故C错误;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根的吸水过程中,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体内,最终转移到人体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8.【答案】 D 【解析】【分析】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解答】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用布袋代替塑料袋,重复使用塑料袋,回收各种废弃塑料都能够减少“白色污染”,提倡大量使用一次性 塑料餐盒会增加“白色污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解析】【分析】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质包括:
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砷、硒等非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和洗涤剂类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
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解答】A.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地膜几十年都不能分解,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故A不合题意;
B.实行稻草还田,稻草腐烂后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对土壤没有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废水中的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故C不合题意;
D.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严重板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10.【答案】 C 【解析】【分析】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解答】A. 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正确;
B. 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正确;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容易造成水的污染,不正确;
D.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C11.【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 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 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50%。耕地面积为 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 29.4万平方千米。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解答】A.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A不符合题意。
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29%,土壤资源并不丰富。B符合题意。
C.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并不属于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C不符合题意。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2.【答案】 C 【解析】【分析】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这些重金属进入土壤,被粮食作物吸收,通过食物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解答】大米“镉超标”,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所以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水、土重金属污染。
故答案为C.13.【答案】 C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解答】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两种类型。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和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化学污染。
故答案为C.14.【答案】 A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解答】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以减少土壤污染。
故答案为A.15.【答案】 D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因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解答】盐碱地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失水过多还会发生“烧苗”等现象。所以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D.二、实验探究题16.【答案】 以相同的速度均匀地洒等量的水;种上草皮的土坡,流到引水沟内的水和泥沙量比没有种草皮的少 【解析】【分析】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流失,从而能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解答】猜想是植被可能会保持水土,那么就要做一个对照实验, 其中的一个坡上种上草皮,另一个坡不作处理, 然后以 相同的速度均匀地洒等量的水 ,观察 引水沟中的汇水量和泥沙量 。如果 种上草皮的土坡,流到引水沟内的水和泥沙量比没有种草皮的少 ,说明植被能保持水土。
故答案为: 以相同的速度均匀地洒等量的水 ; 种上草皮的土坡,流到引水沟内的水和泥沙量比没有种草皮的少 。
17.【答案】 (1)水土
(2)大气
(3)植树造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可以从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解答】(1)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因此A坡与B坡不同的变量是草皮(植被)。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植被多)汇人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植被少)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温州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
故答案为:
(1)水土(或土壤)
(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
(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三、填空题18.【答案】 (1)木质部
(2)100
(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双子叶植物木质部中有导管,可以从下至上运输通过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有筛管,可以从上至下运输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解答】(1)双子叶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木质部,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2)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故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理论上可获得100千克的镍。(3)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故答案为:(1)木质部(2)100;(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19.【答案】 (1)分解有机物
(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对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起分解作用,一些动植物的尸体和残枝败叶等能快速地被土壤中的生物分解,而像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白色污染,从而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保护土壤、节约资源等。【解答】(1)在土壤中起降解作用的细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质,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因而用"垃圾袋装化"造成了白色污染。(3)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题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故答案为:(1)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20.【答案】 (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可根据题中的信息以及扇形图中各个项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1)根据调查结果图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占总量的54.0%。(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3)从不污染环境,回收再利用等角度分析: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等。21.【答案】 (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解析】【分析】垃圾也被称为放置错误的资源,因为生活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垃圾分类处理,这样也大大减少了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解答】(1)居民们对垃圾没有分类放置的原因主要是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或者是有些居民根本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跟产生垃圾的多少无关,故选B.(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22.【答案】 化学;生物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解答】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故答案为:化学;生物23.【答案】 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或大面积种草 【解析】【分析】据原文中:“石漠化”是指岩石表面的土层长年累同被雨水冲刷,土壤越来越薄,底部的岩石纷纷突出地表而形成名符其实的石山,致使当地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据题目中的:“石漠化”是指岩石表面的土层长年累同被雨水冲刷,土壤越来越薄,底部的岩石纷纷突出地表而形成名符其实的石山,致使当地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可知,造成石漠化的原因是:植被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所以防止石漠化的主要方法是:植树造林或大面积种草。
故答案为:(1)水土流失 (2)植树造林或大面积种草24.【答案】 有害物质;自净;组成;结构;积累;吸收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当土壤中含有害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故答案为:有害物质;自净;组成;结构;积累;吸收25.【答案】 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 【解析】【分析】主要结合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进行解答。 【解答】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当土壤中含有害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果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过度开发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耕地被蚕食和土地沙漠化等。故答案为: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耕地被蚕食;土地沙漠化26.【答案】 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土壤资源的情况回答。 【解答】在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许多动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是地球上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地球上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日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我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林地资源非常低。故答案为:绿色植物;动物;生存和发展;有限;低四、解答题27.【答案】 (1)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V1-V3)/125
(3)大于 【解析】【分析】(1)胶头滴管每次滴入的水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可以更加准确的调节水面的高度,使测得的实验数据更准确;
(2)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作比即可;
(3)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则得到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解答】(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 甲土块中的空气体积分数为 :
(3)若发现V1>V2 , 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28.【答案】 (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土壤与植物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土壤与植物 课时练习,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2 空气的成分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空气的成分 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空气的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空气的存在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空气的存在 课时练习,促使空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