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

    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第1页
    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第2页
    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的丹麦男人和95,8%的巴基斯坦男性有饮酒习惯,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99%,2亿美元,8亿欧元,占营收比的22,5米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八(下)说明文阅读检测卷
    (一)(2021·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期末)阅读《滴酒不沾最健康》,完成下面小题。
    滴酒不沾最健康
    ①哪里的男人最能喝酒?答案既不是所谓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也不是盛产大老爷们的我国东三省,而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男人平均每人每天要喝82克的纯酒精,大致相当于4两白酒。请注意,这是所有人的平均值,该国肯定有人是不喝酒的,喝酒的也不一定每天都喝,所以罗马尼亚酒鬼们的真实酒量肯定要比这大得多。
    ②哪里的女人最能喝呢?答案是乌克兰。乌克兰女性平均每人每天要喝42克纯酒精,大致相当于4杯红酒的量。
    ③这两个数字来自2018年8月23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该期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酒精饮料与健康关系的重磅论文,作者是一个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牵头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小组。该小组调阅了来自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694个酒类消费数据库,最终得出上述结论。
    ④这项研究还发现,全世界有1/3的人平时有饮酒的习惯,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极大。其中最喜欢喝酒的国家是丹麦,97.1%的丹麦男人和95.3%的丹麦人经常喝酒。最不喜欢喝酒的男人来自巴基斯坦,只有0.8%的巴基斯坦男性有饮酒习惯。最不喜欢喝酒的女性来自孟加拉国,饮酒率只有0.3%。当然了,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肯定不是调查酒精消费现状,而是研究酒精饮料对于健康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研究人员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检索到592篇相关论文,然后将这些论文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用最新的统计方法重新行研究,修正了过去的错误结论,得出一批新的结果。
    ⑤研究显示,酒精饮料是全世界15~49岁年龄段人群最大的致死因子,这个年龄段的人有1/5的死亡原因可以归结为饮酒。如果把所有年龄段的人都算上的话,那么饮酒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七位。仅以2016年为例,全世界就有280万人死于酒精引发的各种事故,包括车祸、疾病和自残行为等。
    ⑥这其中,饮酒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因为此前虽然有很多证据表明酒精害处很多,但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证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好处。虽然后者所需经费有很多都是酒厂提供的,但世界各国的卫生部门还是给酒精饮料开了个口子,只对最低饮酒年龄做了限制。
    ⑦这个口子开得有多大呢?只要和香烟的待遇比较一下就知道了。目前已经找不到任何关于香烟可能对健康有益的论文了,所有的研究无一例外证明香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再加上香烟还有“二手烟”的问题,所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法案,比如不准烟草公司做广告、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等。
    ⑧但是,这篇论文颠覆了此前的看法,酒精饮料并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少量饮酒虽然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坏处,比如致癌。研究表明,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大于50岁的人群当中,27.1%的女性癌症和18.9%的男性癌症都是喝酒引起的,仅此一项带来的坏处就大过好处了。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的话,那么他最好滴酒不沾。
    ⑨据说很多人听到这个结论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喝一杯压压惊,酒腻子们纷纷表示喝酒可以让人高兴,指责写这种论文的人都是死脑筋,看不到酒的精神价值。其实这些人会错意了,科学家们当然知道喝酒能让某些人感到愉悦,所以这篇论文不是写给酒腻子看的,而是写给那些误以为每天喝一杯红酒对健康有益,因此强迫自己喝酒的人看的。
    ⑩更重要的是,这篇论文是写给政府机构看的。作者呼吁各国政府改变宣传口径,号召民众戒酒,起码不应再宣传“小酌有益”了。不过,酒鬼们不必对此过分担心,因为喝酒不像抽烟那样会对旁观者有害,所以酒精饮料是永远不会像香烟那样被踢出所有公共场所的。
    1.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2.本文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
    所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法案。
    3.本文告诉我们饮酒有哪些危害?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的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从文中得知,最喜欢喝酒的国家是丹麦,最不喜欢喝酒的国家是巴基斯坦。
    B.酒精对人身体百害无一利,常喝酒的人没有长寿的。
    C.本文意在宣传“小酌有益”。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揭示了酒精与疾病的关系。
    【答案】1.列数字、举例子。列出了饮酒在死亡原因中的占比和死于酒精引发的事故人数等数字,列举2016年全世界死于酒精引发的事故的人数,具体准确、真切有力地说明了饮酒的危害之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几乎”是“差不多”之意,起限制作用,说明差不多世界上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方案,而并非所有国家,删掉后意思变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方案,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酒精饮料是全世界15岁—49岁年龄段人群最大的致死因子;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
    4.D
    【详解】
    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5段运用“1/5”“第七位”“280万人”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列举了2016年全世界就有280万人死于酒精引发的各种事故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酒精饮料对人的危害之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中的“几乎”从程度上加以限制,是“差不多”的意思。意思是说世界上差不多的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方案,但并不是所有国家,如果删掉这个词,意思变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控烟方案,这与客观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选取能表现题意的有效信息作答。本题可筛选文章第5段“研究显示,酒精饮料是全世界15~49岁年龄段人群最大的致死因子”,第8段“研究表明,酒精是明确的致癌物”的语句来概括作答。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依据文章第2段“最不喜欢喝酒的男人来自巴基斯坦,只有0.8%的巴基斯坦男性有饮酒习惯。最不喜欢喝酒的女性来自孟加拉国,饮酒率只有0.3%。”可知,“最不喜欢喝酒的国家是巴基斯坦”说法与原文不符;
    B.依据文章第7段“所有的研究无一例外证明香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和第8段“如果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的话,那么他最好滴酒不沾”可知,“百害而无一利”的是香烟,并不是“酒”,同时,也没有说“常喝酒的人没有长寿的”,只说“想要健康长寿的话,那么他最好滴酒不沾”;
    C.从文章的标题“滴酒不沾最健康”和第8段“如果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的话,那么他最好滴酒不沾”可知,文章并不是宣传“小酌有益”,而是劝诫人们不要饮酒;
    故选D。

    (二)(2021·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疫苗——抵抗疾病的保护屏
    ①2016年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曝光后,曾在全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家长开始怀疑疫苗的安全性,并表示不愿意再给孩子接种疫苗。
    ②专家提醒,疫苗安全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如果因噎废食,从此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③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结核、破伤风这6种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减少约3亿人次,相关死亡减少400万人。2000年全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目前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相继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④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是接种后能使人的机体产生对特定疾病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的统称。其原理是通过疫苗接种,建立机体对相应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当真的遇到该病原体时,机体能迅速有效地对该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⑤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等。
    ⑥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管理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内疫苗,指的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以上政府或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目前,这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二类疫苗又称计划外疫苗,指的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类疫苗种类较多,包括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疫苗、肺炎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狂犬疫苗等。
    ⑦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并不存在质量或作用上的差异,只是管理上不同。无论接种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都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随着不同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和财政状况,未来很多二类疫苗也会被纳入到一类疫苗中。因此,家长不必忌讳二类疫苗,只要选择正规、有资质保证的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就可以。
    ⑧疫苗比较娇嫩,比如怕热、怕光,有的疫苗还怕冻。为保持疫苗的活性,运输中要使用冷链。一般来说,如果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没有冷链,疫苗的活性或多或少会受影响,但是也与它在冷链外的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关。
    ⑨此次山东“问题疫苗”案件中,涉事的都属于二类疫苗,这些疫苗及生物制品虽为正规厂家生产,但由于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至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已经难以保证其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
    ⑩世卫组织强调,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或降低效力。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次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儿童面临的风险在于缺乏对疾病的预防能力。
    5.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第④至⑥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疫苗,请概括出相关内容。
    第④段:说明接种疫苗后能使人的机体对于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的原理。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8.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接种疫苗的作用。如果你想用它为文章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灰和麻疹,也会很快重新出现。
    【答案】5.①引出说明对象-——疫苗;②以社会现象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说明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及每类的组成部分。     说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的疫苗管理的分类。
    7.列数字、举例子。通过列举在接种疫苗后,6种传染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减少的事例,说明传染病对人们的伤害之大,侧面表现出疫苗的重要性。
    8.放在第②段末尾。第②段中专家提到如果不给孩子接种疫苗,会带来更大伤害。这段文字具体说明了“更大伤害”是什么,是对第②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述。
    【详解】
    5.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把握能力。
    结合文题“疫苗——抵抗疾病的保护屏”及第①段中“2016年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曝光后,曾在全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家长开始怀疑疫苗的安全性,并表示不愿意再给孩子接种疫苗”等内容可知,第①段以“‘问题疫苗’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开篇,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疫苗”,同时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本题考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由第⑤段中“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新型疫苗包括……”等内容可知,第⑤段意在说明疫苗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及每类的组成部分,
    由第⑥段中“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管理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内疫苗”“二类疫苗又称计划外疫苗”等内容可知,第⑥段意在说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的疫苗管理的分类。
    7.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第③段中“发病人数减少约3亿人次”“相关死亡减少400万人”等内容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第③段中“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结核、破伤风这6种传染病”等内容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上文中第②段“专家提醒,疫苗安全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可知,通过列举在接种疫苗后,6种传染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减少的具体准确的事例,说明了传染病对人们的伤害之大,侧面突出了疫苗的重要性。
    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要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在分析放在文章的具体位置即可。
    通读全文,由第②段中“专家提醒,疫苗安全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如果因噎废食,从此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等内容可知,该段意在说明专家提到如果不给孩子接种疫苗,会带来更大伤害。由材料文段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灰和麻疹,也会很快重新出现”等内容可知,这段文字意在介绍“如不接种疫苗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可见这段文字是对第②段中提到的“更大伤害”的具体说明,是对第②段内容的进步说明补充。可见,应放在第②段末尾。

    (三)(2021·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期末)阅读《中国养活中国》,回答问题。
    中国养活中国
    ①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②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未来,以全球的粮食生产也难以满足中国巨大的需求。
    ③面对布朗的质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回应是:“(布朗)低估了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是全国超65%人口的主食,保饭碗,首先保大米。“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袁隆平说。
    ⑤中国早就是这样做的。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使稻谷产量增加20%~30%,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
    ⑥随后杂交水稻的出现,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
    ⑦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发现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过全国大协作,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平均亩产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增产20%。
    ⑧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均亩产又增5%~10%。
    ⑨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示范田每次都比上期平均亩产提高10%以上。
    ⑩正在测产的第三代杂交稻,平均亩产比现有高产杂交稻再增10%~20%。
    ⑪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
    ⑫2020年,当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时,中国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
    ⑬丰收的背后,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
    ⑭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认为,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战胜饥饿的重要方法。“袁隆平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正在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选自《睐望》,有删改。)
    9.我国的水稻生产,经历了哪几次突破性的飞跃?
    10.“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的意思是______。
    11.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袁隆平说。( )
    ②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 )
    12.为什么说培育杂交水稻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方法?
    【答案】9.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上世纪70年代,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10.是产量迅速连续增加的开始。(意思对即可)
    11.引用     列数字 或 作比较
    12.因为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 是全国超65%人口的主食,保饭碗,首先要保大米。
    【详解】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注意比对,筛选出答案即可。从第⑤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使稻谷产量增加20%~30%,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可概括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从第⑦段“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发现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过全国大协作,通过全国大协作,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平均亩产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增产20%”,可概括为:上世纪70年代,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第⑧段“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均亩产又增5%~10%”,可概括为: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此句出现在文章的第⑥段,联系上段第⑤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使稻谷产量增加20%~30%,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可知水稻产量已经实现了一次突破性飞跃。再联系第⑦段“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平均亩产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增产20%”、第⑧段“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均亩产又增5%~10%”,可知“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稻产量迅速连续增加的开始。
    11.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在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即可。
    ①引用袁隆平说的话来说明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的重要性,所以①处填:引用。
    ②从“产量已达6916.9公斤”,又和1996年作比较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中,可以看出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根据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的要求,所以②处可填列数字或作比较。
    1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要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从第④段“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是全国超65%人口的主食,保饭碗,首先保大米”,可概括出培育杂交水稻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方法的原因:因为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是全国超65%人口的主食,保饭碗,首先要保大米。

    (四)(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森林,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夏士莲、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们“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第四滴,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叶子上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气孔蒸发掉,所以人们的肉眼看不到它的“汗珠”。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对于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⑦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14.选文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闸口”有什么表达效果?
    15.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16.第⑥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3.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需要排出体外。白天通过叶面上的气孔蒸发。晚上,气孔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过剩的水分从叶尖叶缘上的水口流出。
    14.“闸口”一词指气孔开关的控制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植物一到晚上就关闭气孔,控制调节水分蒸发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5.不能。第④段写植物在早晨冒汗的原因,承接第③段结尾的问句;第⑤段写植物生理学上“吐水”(或冒汗)的作用,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不能调换。
    16.举例子。通过举小麦与马铃薯、向日葵与豌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植物的'汗水”有相生相克的特性。
    【详解】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③段“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提出问题,在第④段进行了回答。根据第④段“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气孔蒸发掉”“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提炼植物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的原因即可。
    1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本义:“闸口”是指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文中义:联系第④段“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可知,“闸口”在文中是指叶尖、叶缘上的“水孔”成为植物体内过剩的水排出时的孔道;此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植物一到晚上就关闭气孔,控制调节水分蒸发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闸口”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明确观点:不能调换位置;根据第④段“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联系第③段“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可知,第④段的内容是对第③段问题的解答,第③④段联系紧密;第⑤段“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可知,第⑤段是从植物生理学上说明“吐水”的作用;由第④段到第⑤段,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行文的,故而不能调换顺序。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寻找需根据具体语句分析。应先根据语句明确说明方法,根据内容阐述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画出句子的上下句和段落开头去理解。
    说明方法:语句“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列举了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有利的事例,列举了向日葵与豌豆在一起种植会“两败俱伤”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第⑥段画线句具体有力的说明了“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的这一内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

    (五)(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芯片制造为什么难
    ①随着美国对华禁令的升级,华为公司面临着“无芯可用”的困境。而“芯”指的就是“芯片”。
    ②芯片制造,“光刻机”是绕不开的终极神器。可以说,没有光刻机就没有芯片。若干年来,依赖无数人才的奋力追赶,中国的芯片设计和制作工艺,发展得并不慢。芯片之难,实则难于芯片制造。
    ③制造光刻机有多难?因为精度之高,所以要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
    ④有资料显示,1台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万个机械件,200多个传感器。光源产生极紫外光EUV的难度相当于在飓风中心,以每秒5万次的频率用乒兵球击中同一只苍蝇两次。光刻机的分辨率,则相当于把48万个单词的《指环王》在同一张纸上印刷2625遍。制作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都要高于99.99%。
    ⑤目前,掌握全球领先光刻技术的是荷兰ASML公司,独占光刻机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nm及以下的光刻机只有ASML能生产。名为“光刻机”,实则“印钞机”,每生产一台就可售1.2亿美元。但由于生产力有限,每年只能生产20余台,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掌握时代科技。
    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ASML仍然稳坐第一,主要是因为其对研发投入的成本非常大。去年ASML的销售额是21亿欧元,而研发支出就达到了4.8亿欧元,占营收比的22.8%。
    ⑦除了研发投入大之外,ASML后方还有多方支持。表面上看ASML是一家荷兰公司,实际上欧盟和美国为其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可以说整个西方社会都在为ASML做支持。所以为什么美国可以干预荷兰不要出货给中国就说得通了。
    ⑧至于为什么中国要买,理由就简单得多,因为自己做不出来。光刻机是需要时间、技术和财力等多方长期积累的科技产物,就算是国家倾力研发也需要一定时间。
    ⑨不过中国也不是完全做不出,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中国目前已经具备量产14nm精度光刻机的技术,当然从客观上看14nm和7nm还差了一大截。
    ⑩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差距正在极速缩小。就在2020年,中科院宣布攻克了技术难题,掌握了2nm芯片技术。但从突破到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相信国产手机用国产技术做国产芯片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意林》2021年第1期)
    17.文章以“芯片制造为什么难”为标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18.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19.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概”不能删去,为什么?
    2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国芯片制造面临的现状及前景。
    【答案】17.交代本文的说明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采用设问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18.列数字作比较这里列举具体数据。并将目前芯片制造的精度与一根头发丝进行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芯片制造的精度之高,表现光刻机制造之难。
    19.“大概”表示推测,意思是“大约”,表明制作一片芯片大约需要3000道工序,如果去掉,就确定为3000道工序了,与事实不符,太过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现状:中国因为做不出来,目前需要买;但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目前已经具备量产14nm精度光刻机的技术,与高精度还有差距。前景:已经攻克技术难题,掌握了更高精度的芯片技术,突破到量产指日可待,国产手机用国产技术做国产芯片为期不远。
    【详解】
    17.本题考查说明文的标题。“芯片制造为什么难”是一个一般疑问句,以问题为题,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芯片制造”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及文章的说明内容。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寻找需根据具体语句分析。说明内容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画出句子的上下句和段落开头去理解。
    说明方法:根据第③段画线句中的“7nm(纳米)”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联系第③段“因为精度之高,所以要以‘光’为刀进行雕刻”可知,此句将“以‘光’为刀进行雕刻过程”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万份的过程”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联系第③段“制造光刻机有多难?”可知,此句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芯片制造的精度之高,光刻机制造之难。
    1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对策:①定性,一般都起修饰限定的作用;②带词解句;③删词解句,与原意是否相符;④最后表明说明文语言特点。
    定性:“大概”意思是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带词解句:制作一枚芯片大约需要3000道工序,可能不到3000道工序,可能超过3000道工序;删词解句:制作一枚芯片需要不多不少正好3000道工序,与事实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⑧⑨段“至于为什么中国要买,理由就简单得多,因为自己做不出来”“不过中国也不是完全做不出,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中国目前已经具备量产14nm精度光刻机的技术,当然从客观上看14nm和7nm还差了一大截”可知,我国芯片制造面临的现状是:因为做不出来,目前需要买;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研发,目前已经具备量产14nm精度光刻机的技术,与高精度还有差距;
    根据第段“就在2020年,中科院宣布攻克了技术难题,掌握了2nm芯片技术。但从突破到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相信国产手机用国产技术做国产芯片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可知,我国芯片制造的前景是:已经攻克技术难题,掌握了更高精度的芯片技术,突破到量产指日可待,国产手机用国产技术做国产芯片为期不远。

    (六)(2021·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熬夜为何伤身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的作息习惯,但随着生活多元化,“夜猫子”一族却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有晚睡的习惯,近七成的人因此出现健康问题。
    ②熬夜为何伤身?人体内好像有一个钟表,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理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揭开了其中的人体生命节律的奥秘。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③所有生命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日夜交替周期影响着你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水平等身体指标。各项生理活动大部分是在白天,通常是下午达到顶点,而在夜晚睡觉的时候降至谷底。夜晚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各种生理指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适宜安睡。
    ④因而,长期熬夜就倒了时差,破坏了人体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如果环境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节律。比如,长途旅行会让我们感觉疲劳、嗜睡。而坐飞机跨时区旅行则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差的痛苦反应。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现在是凌晨5点,但是当地时间却是上午10点的工作时间,身体就很容易出现不适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时差。
    ⑤其实,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具有各种作用。比如你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有一天你忘记了定闹钟,但是到了六点你还是会自动醒来。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会自动想起这件事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此外,生物钟还可有助于你在某一时间段维持某种工作或休息的状态,以及禁止你做某些事情等。因此,作息时间规律有助于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⑥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比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1℃以内。体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以及长期失眠是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征兆。
    ⑦生物钟是把双刃剑。人们需要反省自身具有怎样的生物钟现象,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发挥生物钟的有利作用。
    21.第①段写《生命时报》联合调查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22.联系文章内容,分别用四个字概括“稳定的生物钟”具有几个功能?
    23.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4.请联系文中生物钟的利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怎样合理安排生物钟,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21.强调熬夜伤身体,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禁止功能。
    2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的特点,说明人体和时间关系密切的生理节律好似钟表一样有规律。
    24.示例:在用脑的最佳时间进行比较重要的学习,如读内容比较复杂的书,做难度较高的作业;在低沉期不要做乏味的,困难的学习任务,做些有趣的阅读,或者适当休息。(言之合理即可)
    【详解】
    21.考查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等。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有晚睡的习惯,近七成的人因此出现健康问题”,此文开头列举调查的数据,真实可信,强调熬夜伤身体,引出下文生物钟对人体的影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筛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围绕“稳定的生物钟”来筛选段落或句子,找到⑤段“其实,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具有各种作用”,根据此段的内容“有一天你忘记了定闹钟,但是到了六点你还是会自动醒来。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可提炼概括为:提示时间、提示事件;根据“此外,生物钟还可有助于你在某一时间段维持某种工作或休息的状态,以及禁止你做某些事情等” 可提炼概括为:维持状态、禁止功能。
    23.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人体内好像有一个钟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体和时间关系密切的生理节律好似钟表一样有规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的特点。
    2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联系生活实际,同时不要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注意语言通顺、有条理。根据第⑥段“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⑦段“生物钟是把双刃剑。人们需要反省自身具有怎样的生物钟现象,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发挥生物钟的有利作用”分析,结合生活、学习实际情况作答。如,依照生物钟安排学习时间,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早上背单词效果好,便强迫自己早起,结果到了下午上课犯困,课堂内容反而没听到,可谓得不偿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生理条件都不尽相同,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照此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才有望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七)(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期末)阅读《雪的功能令人惊奇》,回答各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25.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26.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说它的作用。
    27.请说说第④段“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一句中“普遍”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8.“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的作用,请举出一例。
    【答案】25.制冷、空气净化、保健。
    26.列数字,举例子
    列数字,如“10万吨——石油”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制冷可以节约的能耗之多的事实。(意对即可)
    举例子,列举日本北海道美呗市存雪制冷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能源的事实,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两个说明方法选择一个说明作用即可)
    27.不能去掉。因为“普遍”是指医学界大多数的人,起限制作用。在文中说明医学界大多数人这样认为而不是医学界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去掉之后,变成医学界所有人都这样认为,语意绝对,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普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8.做雪雕供人们欣赏  为大地储存水分,利于春耕。(一例即可)
    【详解】
    25.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第②段中“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数十分可观”可以提炼出“制冷”;从第③段中“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可以提炼出“空气净化”;从第④段中“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可以提炼出“保健”。
    26.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可知,这里明显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美呗市存雪制冷这一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从而节约大量能源这一观点。“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则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之大,可以储存大量的雪满足夏天的需要。
    2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普遍”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在句中是指当今医学界的大部分人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若删去,就变成当今医学界全部都这么认为,与实际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8.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结合现实生活举出实例即可。如: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做出贡献;雪还具有保温作用;建成滑雪场,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八)(2021·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29.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30.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31.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29.C
    30.B
    31.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详解】
    2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C.“下定义”错误,第③段中“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诠释,说明第③段“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的观点。
    故选C。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通读文章可知,气候不能直接影响语言,气候影响的是声带。在第③段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中,我们知道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了语言的声调。如果去掉第③段,第④段“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就没有了科学依据。所以不能去掉第③段。
    故选B。
    31.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的概括。
    中心内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提出,由第①段“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可知,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为: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九)(2021·内蒙古包头·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⑩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3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3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4.⑥段画线句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5.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答案】32.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33.列数字、作比较。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
    34.不能删去,“大约”表推测,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变为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一定低14℃~18℃,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5.逻辑顺序。作者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的现象,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详解】
    32.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掌握。
    结合①段“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和⑤段“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可以看出,文章先介绍了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冬天冷的现状;
    结合⑦段“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和⑧段的“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可概括出,又介绍了冷的原因。
    因此可概括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3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从第②段中的“低至-20℃”“大都在0℃以上”“低至-30.9”可看出,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结合“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可知,把“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作了对比,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突出地介绍了我国冬天的冷,同时也引出⑦段以后对“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的解释。
    3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这句话中的“大约”表推测,它限制了温度低的范围,表明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删去,则范围过于绝对,就是14℃~18℃,会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结合①段“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⑤段“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⑦段“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和⑧段的“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可以看出,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冬天比同纬度地区冷的现象,然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十)(2021·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误解的蟑螂物种
    ①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研究发现,在5000多种蟑螂品种中,只有30种左右的蟑螂会给人类造成困扰。但在人们的印象中,蟑螂是永远死不了的最肮脏有害的物种。实际上蟑螂是怎样的呢?
    ②蟑螂的繁殖方法是所有昆虫中最为繁多的。大多数品种的蟑螂是由雌性蟑螂产卵孵化出来的;有的品种的蟑螂,即便雌性蟑螂在产下卵袋后不管不问,小蟑螂也能存活下来;有几种蟑螂靠单性繁殖;有的蟑螂会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中自由切换。蟑螂能视具体情况而确定繁殖方法,这种生存方式影响着它们的生命力。
    ③蟑螂的分布范围极广。除了南极,各块大陆上都发现过蟑螂,它们从雨林到沙漠可谓无处不在。蟑螂在热带和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区数量最多,但有些蟑螂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存活。
    ④大多数品种的蟑螂为了防止被其他物种吃掉,演化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方法:有的选择将绿色的身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有的像瓢虫一样成为黑红配色,有的把身体卷成球形……有些品种的蟑螂防御方法更特殊,如:太平洋折翅蠊(蟑螂的一种)会喷出防御性液体;马达加斯加蟑螂在受到惊吓和干扰时,会发出可怕的声音,以此吓退入侵者。
    ⑤蟑螂在人们印象中是肮脏的食腐生物,它们看起来很脏,是住在垃圾桶里的寄生虫。事实上,蟑螂是爱干净的,除了睡觉、吃饭等,蟑螂都在专心清洗自己的身体,以维持体表的敏感度。家居蟑螂只在下列情况下有传播疾病的可能:它们爬过一些充满细菌的地方(比方说不干净的厨房垃圾箱),然后不小心把细菌带到食物上。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细菌没那么容易依附在蟑螂身上,即使有蟑螂这种有洁癖的怪胎也会及时清理自己。不管你相不相信,蟑螂比我们很多人要干净。
    ⑥作为一个不小的昆虫类群,蟑螂的害虫种类少得可怜。接触人类生活环境的蟑螂,如果不小心误入人类的房屋,很快就会因为饥饿和脱水而死亡,真正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等极少数几种,剩下的5000多种蟑螂,都是不折不扣的森林益虫、自然界的清道夫。它们喜欢传统的户外昆虫生活,帮助人类回收腐烂植被,帮助植物授粉,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捕食害虫。
    ⑦5000多种蟑螂,只有不到1%是有害的,但我们对剩下99%以上的蟑螂都抱有成见,人们对这一类昆虫的偏见实在太深了。
    36.蟑螂物种哪些方面被人们误解了?请仔细阅读全文后作答。
    37.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人们对蟑螂一向抱有成见,认为它是最肮脏最有害的物种。其实,在5000多种蟑螂品种中,只有极少数蟑螂会给人类造成困扰。
    B.蟑螂并不是都靠雌雄两性在一起才能繁殖,它们繁殖方法是最为繁多。蟑螂的分布范围很广,不过它在寒带和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数量较少。
    C.蟑螂防御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选择变换各种颜色、有的选择将身体卷成各种形状来迷惑对方,还有的用发声将入侵者吓退,目的都是为了防止被其他物种吃掉。
    D.家居蟑螂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这种情况:它们爬过一些充满细菌的地方,然后不小心把细菌带到食物上。
    38.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9.下面这则例子也是介绍蟑螂特性的,请指出其放到第④段还是第⑥段后面比较合适,并简述理由。
    “蟑螂教授”李树楠通过研究,从美国大蠊中提取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并使蟑螂的养殖成为一项产业,从而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36.蟑螂是很讲卫生的,但它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肮脏的食腐生物;蟑螂大部分是益虫,只有不到1%是害虫,但是人们对99%以上的蟑螂都抱有成见。
    37.C
    38.作比较、举例子。用“极少数几种”和“5000多种”作比较,说明接触人类生活的蟑螂品种很少,益虫很多。举“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等”例子,说明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蟑螂品种极少。
    39.放到第⑥段后面比较合适。因为第⑥段主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蟑螂是益虫,这个例子,说明即使给人类造成较大危害的美洲大蠊,也有有益的一面,能帮助人们消除对蟑螂的误解。
    【详解】
    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从第⑤段“蟑螂在人们印象中是肮脏的食腐生物,它们看起来很脏,是住在垃圾桶里的寄生虫。事实上,蟑螂是爱干净的,除了睡觉、吃饭等,蟑螂都在专心清洗自己的身体”可以看出人们误以为蟑螂不讲卫生;从第⑦段“5000多种蟑螂,只有不到1%是有害的”说明人们因为不了解,误认为蟑螂全部是害虫,对它有成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表述不准确,因为文中第④段告诉我们“大多数品种的蟑螂为了防止被其他物种吃掉,演化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方法”,并不是指全部的蟑螂;
    故选C。
    3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第⑥段画线句中“5000多种”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真正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等极少数几种,剩下的5000多种蟑螂”将“极少数几种”和“5000多种”作比较,突出说明接触人类生活的蟑螂品种很少;“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等极少数几种”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蟑螂的害虫种类少得可怜”。
    3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选文第⑥段说明“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等极少数几种”,绝大多数是对人类有益处的。链接材料“从美国大蠊中提取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并使蟑螂的养殖成为一项产业”指的是螳螂的益处,通过列举从美国大蠊中提取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的事例,说明即使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美洲大蠊,也有有益的一面,所以应该放到第⑥段,能帮助人们消除对蟑螂的误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相关试卷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