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活字印刷 B.海水晒盐 C.彩陶烧制 D.机杆织布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石墨用作电极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2分)下列厨房中的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盆 B.玻璃杯 C.不锈钢炊具 D.木筷
4.(2分)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2SO4 B.Ca(H2PO4)2 C.KNO3 D.KCl
5.(2分)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幼儿及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的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6.(2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量取液体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连接仪器
D.熄灭酒精灯
7.(2分)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8.(2分)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9.(2分)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0.(2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11.(2分)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A.银 B.氧化铜 C.碳酸钠 D.氢氧化钾
12.(2分)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清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收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3.(2分)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于实验台上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2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16.(2分)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去除甲醛(CH2O)的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7.(2分)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Na2CO3
C.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18.(2分)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试剂和方法
A
KCl固体(MnO2)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固体(CaCO3)
高温煅烧
C
NaCl溶液(Na2SO4)
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D
Cu(NO3)2溶液(AgNO3)
加入足量Zn粉,过滤
A.A B.B C.C D.D
19.(2分)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的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
20.(2分)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填空題(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2)两个铝离子
(3)五氧化二磷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2.(4分)今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请回答:
(1)对于过滤、消毒、蒸馏等净水操作,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 ,请写出一种运用了该操作原理的生活实例 。
(2)净水时,通常用 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请写出一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
23.(4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铷原子的质子数是 。
(2)写出图2中C粒子的符号 。
(3)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4)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
24.(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办奥”承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氢能源汽车是本届冬奥会的交通工具。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2)首次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①碳减排: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 (填字母序号)。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空气污染
②碳“捕捉”与封存:捕捉并回收二氧化碳再利用,请写出一条二氧化碳的用途 。
③碳转化: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 (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25.(4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克。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3)欲使硝酸钾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方法是 。
(4)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加入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推测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26.(4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不会从太空水球中冒出。泡腾片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
(1)柠檬酸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柠檬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9.6g柠檬酸中含有 克氧元素。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I小题,每空1分,共8分)
27.(8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Ⅰ.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
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Ⅱ.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Ⅲ.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1)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
(2)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3)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 (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4)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填数字字序号)。
①发生装置相同
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气体从m管通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数字字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②G中盛浓硫酸,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29.(8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烧杯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现象是 。
(2)实验二是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1所示,可推测出混合后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t1时刻后,溶液pH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水中已经达饱和状态
(3)实验三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可推测出反应后减少的物质是 。
(4)综上所述,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借助生成沉淀或 等现象(写一条即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验证 等角度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上小题,①~⑦每空1分,(2)2分,(3)3分,共12分)
30.(12分)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反应均为①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 ,其中氧化钙常用作③ 。
Ⅰ.拓展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氯化镁;
猜想二:可能是氯化镁和④ 。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先无明显现象后出现⑤
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同学们提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⑥ 。
[实验反思]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Ⅱ.定量分析
为进步确定实验乙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成分含量,做了如下实验。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⑦ 克。
(2)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下同)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2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活字印刷 B.海水晒盐 C.彩陶烧制 D.机杆织布
【解答】解:A、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彩陶烧制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机杆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用作燃料
B.石墨用作电极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A、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符合题意;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碱性,碱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3.(2分)下列厨房中的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盆 B.玻璃杯 C.不锈钢炊具 D.木筷
【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A、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
D、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4.(2分)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2SO4 B.Ca(H2PO4)2 C.KNO3 D.KCl
【解答】解:A、硫酸铵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
B、磷酸二氢钙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合题意;
C、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氯化钾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合题意;
故选:C。
5.(2分)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幼儿及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的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解答】解:A、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不合题意;
B、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造成思维迟钝,不合题意;
C、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不合题意;
D、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符合题意。
故选:D。
6.(2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量取液体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连接仪器
D.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7.(2分)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2分)2022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解答】解:A、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B、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2分)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解答】解:A、该图标是易燃物标志,故A错;
B、该图标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标志,故B错;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C正确;
D、该图标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D错。
故选:C。
10.(2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2分)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A.银 B.氧化铜 C.碳酸钠 D.氢氧化钾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钾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2分)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清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收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收会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3.(2分)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
D.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解答】解:A、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青铜的硬度比纯铜更大,故B正确;
C、青铜的熔点比纯铜的熔点要低,故C正确;
D、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而不是铜,故D错误。
故选:D。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于实验台上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答】解: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于实验台上,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头,故A错误;
B、实验时,应穿好实验服,戴好防护眼镜,防止试剂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故C正确;
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15.(2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解答】解:A、电器失火不能立即用水灭火,以防发生触电,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故B正确;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正确;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液态二氧化碳汽化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D正确。
故选:A。
16.(2分)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去除甲醛(CH2O)的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C正确;
D、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一个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17.(2分)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B.物质乙的化学式可以是Na2CO3
C.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
D.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
【解答】解:A、甲是一种有机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可以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故A正确;
B、物质乙是一种酸,而碳酸钠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盐,故B错误;
C、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因此X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B。
18.(2分)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试剂和方法
A
KCl固体(MnO2)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固体(CaCO3)
高温煅烧
C
NaCl溶液(Na2SO4)
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D
Cu(NO3)2溶液(AgNO3)
加入足量Zn粉,过滤
A.A B.B C.C D.D
【解答】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SO4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AgNO3和Cu(NO3)2溶液均能与足量Zn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9.(2分)在密闭容器内加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的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2
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6
待测
44
A.W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3:11
C.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0g﹣12g=2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T的质量为12g﹣6g=6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量为44g﹣10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28g+6g=34g,即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故该反应表达式为:X+Y→W。
A、由分析可知,W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X、W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是28g:34g=14:17,故选项说法错误。
C、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已知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4:1,则反应中X与Y的计量数之比为=1: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X+3Y2W,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0.(2分)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本来没有硫酸钠,硫酸钠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丙代表硫酸钠的质量,故A正确;
B、加入m克稀硫酸时,甲物质从一定质量减小到零,所以甲是氢氧化钠,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减小到零,所以氢氧化钠还没有完全反应,溶质种类为氢氧化钠、硫酸钠两种,故C错误;
D、b点对应的溶液中硫酸是过量的,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題(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Ne
(2)两个铝离子 2Al3+
(3)五氧化二磷 P2O5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O3
【解答】解:(1)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即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答案为:Ne;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就需要在离子符号前面添加适当的数字,因此2个铝离子表示为2Al3+,故答案为:2Al3+;
(3)由氧化物的读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答案为:P2O5;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2O3;故答案为:2O3。
22.(4分)今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请回答:
(1)对于过滤、消毒、蒸馏等净水操作,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是 过滤 ,请写出一种运用了该操作原理的生活实例 茶壶中的滤网(合理即可) 。
(2)净水时,通常用 活性炭 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水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请写出一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
【解答】解:(1)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运用了该操作原理的生活实例有茶壶中的滤网、筛沙子的筛子等;故答案为:过滤;茶壶中的滤网(合理即可);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通常用活性炭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故答案为:活性炭;
(3)爱护水资源的建议有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生活污染处理后再排放等;故答案为: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3.(4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铷原子的质子数是 37 。
(2)写出图2中C粒子的符号 Na+ 。
(3)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A (填字母序号)。
(4)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铷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铷原子的质子数是37;故答案为:37;
(2)图2中C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钠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3)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因为A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再者该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故答案为:A;
(4)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m=37,n=37﹣2﹣8﹣18﹣8=1,即铷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B是钠原子,最外层也是1个电子,因此图2中与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故答案为:B。
24.(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办奥”承诺,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氢能源汽车是本届冬奥会的交通工具。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答一条即可)。
(2)首次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①碳减排: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 A (填字母序号)。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空气污染
②碳“捕捉”与封存:捕捉并回收二氧化碳再利用,请写出一条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合理即可) 。
③碳转化: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 B (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解答】解:(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2)①二氧化碳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故选A;
②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③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故选B。
故答案为:(1)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2)①A;
②灭火(合理即可);
③B。
25.(4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0.9 克。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硝酸钾 。
(3)欲使硝酸钾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
(4)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加入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推测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氯化钠 。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克;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
(3)欲使硝酸钾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4)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加入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推测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1)20.9;
(2)硝酸钾;
(3)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4)氯化钠。
26.(4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完成泡腾片趣味性实验,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不会从太空水球中冒出。泡腾片中含有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
(1)柠檬酸属于 有机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柠檬酸由 3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9:1 (填最简整数比)。
(3)9.6g柠檬酸中含有 5.6 克氧元素。
【解答】解:(1)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答案为:有机;
(2)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2):(8×1)=9:1;故答案为:3;9:1;
(3)9.6g柠檬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9.6g×=5.6g;故答案为:5.6。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I小题,每空1分,共8分)
27.(8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Ⅰ.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
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Ⅱ.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该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Ⅲ.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1)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
(2)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CO2 。
(3)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ZnO+C2Zn+CO2↑ ,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 还原性 (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4)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
【解答】解:Ⅰ、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Ⅱ、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Ⅲ、(1)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反应区中,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锌和另一种氧化物,碳酸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2;
(3)氧化锌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ZnO+C2Zn+CO2↑,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4)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故答案为:I、单质;
Ⅱ、Fe+CuSO4=FeSO4+Cu;置换;
Ⅲ、(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CO2;
(3)2ZnO+C2Zn+CO2↑;还原;
(4)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四、实验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F (填字母序号)。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② (填数字字序号)。
①发生装置相同
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
(5)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气体从m管通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② (填数字字号)。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②G中盛浓硫酸,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解答】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试管;故答案为:长颈漏斗;试管;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F;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性,二者的发生装置不相同,说法错误;
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说法正确;
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不相同,前者只有二氧化锰,后者是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混合物,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②;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试剂滴加速率,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
(5)利用G装置可以进行许多实验,若气体从m管通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G中盛浓硫酸,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从短管进入;故答案为:②。
29.(8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烧杯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实验二是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1所示,可推测出混合后溶液显 酸性 (填“酸性”或“碱性”),t1时刻后,溶液pH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 C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在水中已经达饱和状态
(3)实验三可用于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反应过程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可推测出反应后减少的物质是 OH﹣ 。
(4)综上所述,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借助生成沉淀或 溶液pH变化 等现象(写一条即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验证 新物质的生成 等角度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解答】解:(1)实验室一般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可以与其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pH<7,说明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溶解,生成的碳酸达到一定浓度,pH不再变化,故选C;
故答案为:7;C。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溶液pH减小,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小;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OH﹣。
(4)实验中一个是测试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一个则是测试溶液pH的变化,对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验证;除了对反应物减小验证反应发生,也可以从新物质生成方面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故答案为:溶液pH变化;新物质的生成。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上小题,①~⑦每空1分,(2)2分,(3)3分,共12分)
30.(12分)同学们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实验甲和实验乙的反应均为①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 CaO+H2O=Ca(OH)2 ,其中氧化钙常用作③ 干燥剂 。
Ⅰ.拓展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氯化镁;
猜想二:可能是氯化镁和④ 氯化氢 。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猜想一成立
小红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先无明显现象后出现⑤
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同学们提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⑥ 酚酞遇稀盐酸也不变色 。
[实验反思]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Ⅱ.定量分析
为进步确定实验乙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成分含量,做了如下实验。请参照图中提供的数据计算: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⑦ 5.8 克。
(2)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下同)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答】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两个反应都是放热的,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故答案为:放热;CaO+H2O=Ca(OH)2;作干燥剂;
Ⅰ.拓展探究
[进行猜想]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当稀盐酸反应完时,溶质是氯化镁,当稀盐酸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答案为:氯化氢;
[实验探究]猜想二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和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讨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酚酞与稀盐酸也不变色,故答案为:酚酞与稀盐酸也不变色;
Ⅱ.定量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39.8g+100g﹣234g=5.8g,故答案为:5.8;
(2)设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是x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58
x 5.8g
x=9.5g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化学反应前后钠元素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23.4g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2)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是9.5g,(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如果缺少锌,往往会,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